-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短视频传播的云南少数民族非遗短片创作方法研究
摘要:云南省少数民族各支系繁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短视频作为主流传播媒介,能够直观有效的传播活态非遗文化。大学生时间充裕,精力充沛,探索基于短视频传播的云南少数民族非遗短片创作方法,指导当代大学生非遗短片创作,能够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吸引大学生加入到非遗传播的行列中,助力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
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短视频;大学生非遗短片创作方法;活态传承
一、基于短视频传播的云南少数民族非遗短片创作方法研究现状
基于短视频传播的非遗短片创作方法相关论文研究数十篇[1],云南少数民族非遗短篇创作研究则较少[2],但随着短视频的火爆展播,整体研究呈现上升趋势。
快手短视频在非遗文化传播方面,主要是少数民族群体主动分享非遗文化较多、自娱自乐,内容主要涉及服饰、饮食,服饰视频以简单的服饰文化为主,创作较为简单,饮食视频多为记录性,没有穿插科普知识,虽能够创造一定的流量,但要达到科普的目的还需要进一步优化短视频创作质量,在给观众带来精神愉悦的同时,也可以达到科普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
抖音短视频传播也以民间服饰、饮食传播为主,作品具有一定的质量,传播流量大,专业性的非遗传播视频主要以非遗研究者传播为主,相对来说抖音非遗视频创作质量稍高,曲高和寡,视频时间长,受众少,大学生非遗短视频发布则较少。
二、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短视频创作方法探索
(一)适合短视频传播的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
非遗特色的文化元素有很多形式,譬如特色美食怒族漆油茶、普米族红烧琵琶肉、拉祜族烤肉、基诺族芭蕉肉、傈僳族漆油炖鸡、德昂族酸笋炖鸡、独龙族蜂蛹、布依族五色花米饭、布朗族竹筒茶、佤族鸡肉烂饭等;特色节日如傣族泼水节、白族青姑娘节、彝族火把节、祭龙节、布依族跳花会、苗族花山节、傈僳族刀杆节、独龙族卡雀哇节、哈尼族九祭献、德昂族浇花节;特色工艺如白族扎染,苗族蜡染,刺绣,傣纸制作技艺、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佤族织锦制作技艺、纳西族东巴纸制作技艺、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瑶族各支系头饰制作技艺;歌舞类如普米族四弦舞乐、苗族芦笙舞、景洪市基诺族大鼓舞、布朗族弹唱、文山壮族纸马舞等,还可创作口述史、神话传说等,将这些非遗魅力的文化元素分为几个版块和几个层次进行视频创作,挖掘最具特色和最具视觉冲击力的内容进行创作,以此来吸引更多年轻人对非遗文化的关注,以此激发对文化的自信,激发他们主动传播非遗文化的热情。
短视频这一媒介工具在信息传播中具有自由性和趣味性,同时与用户之间具有双向互动性[3]。通过短视频,精准传播,多渠道分发并结合自身非遗魅力的文化元素进行创新[4],创造出受众喜爱的视频,使受众产生更好的欣赏效果。比如锁定传播对象:当代年轻人,年轻人是这个时代发展的中心力量,也是推广非遗文化的主力军,站在时代与潮流的前沿,推广文化,这与我们短视频创作有着某种联系,所以可以将短视频受众于年轻人。
(二)云南少数民族非遗短片的创作
1.早期策划
创作云南非遗文化短片最先要确定短片的创作主题[5],尽量搜集云南非遗文化相关能够引起好奇心的材料,编写短片拍摄方案,根据寒暑假或者节假日的时间长短,计划好每一天需要拍摄的内容,准备好拍摄所学需的硬件设施。在做编写非遗文化短片的有关拍摄方案时,应注重它的传统性保护,尽量保留完整的非遗传统原生态文化特点。
2.中期拍摄
首先,拍摄者需注意拍摄角度、构图方式以及光线问题,要按照团队编写脚本来向大众展现最通俗易懂且具有特色的记录画面;其次,镜头的连接要做到稳、畅顺、连贯、逻辑性强,镜头的对接时间,画面构图也需要依据观众接受习惯来决策,如每个画面停留一定时间进行高清拍摄,以用于后期剪辑。
3.后期剪辑
剪辑要保证画质清晰,可用剪映等软件剪辑,选择与视频主题风格相匹配的背景音乐,确保观众观赏愉悦,意犹未尽。在剪辑过程中要保留拍摄时的重要镜头,比如能展现少数民族典型特点的服饰、习俗等,最后配以简单易懂的文字解说或者旁白。总之,最后呈现给大众的内容要做到“短小精悍”,能够满足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完播率的需求。要在超短时间内抓住大众眼球,就必须简短且吸引人,整个视频60s-5分钟为宜。
(三)云南少数民族非遗短片传播方法
短视频传播应满足受众的实际诉求,采用网络热词参考当前热点借势传播,发布在抖音、快手、B站、腾讯微视等短视频平台,一般在早上八、九点左右,下午五、六点左右发布符合大多数受众刷视频时间段。
三、结语
短视频推广能够重塑非遗文化内涵[6],大学生思维活跃,寒暑假等节假日时间充裕,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根据节日节点创作相关非遗作品,大量积累与时俱进的作品,创造热点,提高浏览量和影响力,为非遗传承尽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普丽春,沈静. 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现状调查研究[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64-68.
[2]杨璐源. 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2022(9):140-141.
[3]杨华.非遗文化短视频传播的优势、现状及策略研究.http://www.doc88.com/p-14761796603755.html.
[4]王小娅.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抖音的传播现状及策略研究[D]. 湖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0.
[5]admin.非遗文化宣传片制作步骤.https://www.sunrisemovie.cn/xinwen/3610.html.
[6]隆颖.非遗短视频:有了网络流量,更要有文化含量.https://news.gmw.cn/2020-11/04/content_34336523.htm.
基金项目:
2021年度云南工商学院本科生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基于短视频传播的云南少数民族非遗短片创作方法研究”(编号:YGSBKSKY202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