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B站短视频中的互动仪式探析
摘要:本文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以B站平台中的李子柒短视频为例,分析李子柒短视频中互动仪式的构建过程,探究互动仪式之于短视频的重要价值和B站短视频的传播策略。
关键词:互动仪式;短视频;B站
一、“互动仪式链”理论概述
“互动仪式链”是美国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提出的社会学理论,柯林斯认为,互动仪式是一种表达意义的程序化活动,对于群体生活和团结性至关重要,他提出了形成互动仪式所需的四种要素: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聚集在同一场所;对局外人设定界限;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在共同的对象或活动上;人们分享共同的情绪或情感体验。互动不仅是人们的一项基础活动,在互动关系网络的不断发展下,人与人之间交流互动的微观现象会逐渐形成宏观的互动模式,也就是如同链条一般的社会网络关系——互动仪式链。
本文以B站中李子柒的短视频为例,对其短视频中互动仪式的构建进行分析。
二、B站李子柒短视频中互动仪式的构建
(一)B站平台和视频场景营造“虚拟在场感”
柯林斯提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聚集在同一场所,不管他们是否会特别有意识地关注对方,都能同其身体在场而互相影响。”[1]在过去,人们的互动基于身处同一时空,但现在,网络的发展为人们的社交提供了新的平台,网友们通过网络虚拟空间可以互相交流,在网络平台上也能构建互动仪式。
B站基于短视频的社交功能十分突出,人们在B站上观看视频,虽然各自所处的时空各异,但依旧能进行远程交流,交流的方式包括转评赞、弹幕、私信等。B站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时空的局限性,让人们实现网络虚拟空间的共同在场。而短视频结合了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给观众带来场景体验感。以B站中的李子柒短视频为例,视频的拍摄场景基本都是农家小院及附近的乡野之景,视频运用画面将这些景观呈现于屏幕之上,再搭配上生活化的内容和舒缓配乐、节奏,成功勾勒出田园之美,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感。
(二)算法、分区及视频定位实现“对外设限”
成功的互动仪式需要对局外人设限。这里说的“局”可以理解为领域,不同的人关注的领域不同,如果将兴趣不同的人强行组织起来交流互动,话不投机半句多,这种互动就会成为空洞、失败的互动,人们难以产生情感共鸣,更难带来下一次的互动。
B站运用算法为用户量身推荐其感兴趣的内容和UP主,用户关注的相关UP主越多,观看的相关视频越多,也就成为了这个领域的一员。此外,B站中的视频有着明显的垂直划分,有着丰富的频道和分区,例如动漫、美食、国风、影视剧等等,用户能够方便地找到感兴趣的内容。算法推荐和垂直分区都是在划分圈子,为圈子吸引局内人,并对局外人设限。李子柒短视频有着鲜明的风格特色,美食、传统文化、田园生活是其视频的主要标签,因而李子柒短视频的受众定位也十分明确,他们大多喜爱美食、热爱生活和传统文化,这些有着相似兴趣的受众自成圈层,并将局外人排除在外。
(三)话题设置、视频内容形成“共同关注焦点”
相互关注的焦点是仪式运作的关键要素,只有当人们的关注点统一,才能更好地展开互动。无论是在现实还是网络环境中,设置话题或者组织活动够能有效引起人们关注。B站平台常组织活动、发起话题,UP主在发布视频时可以带上话题标签,以吸引更多关注。在B站短视频中,互动仪式的启动始于观众打开视频进行观看,以李子柒短视频为例,当人们打开她的短视频,可以看到标题和话题标签,这些文字凝练了视频中的主要内容,让观众了解视频的焦点所在。而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关注点自然而然地集中于画面内容上,比如李子柒准备春节年货的短视频,从观众发布的弹幕和评论来看,讨论的都是与传统节日、年货美食等相关的内容。此外,李子柒的个人形象塑造十分成功,在她的视频中,人们也常对她这个人进行讨论,她本身就是粉丝的关注焦点。共同的关注焦点能够引发人们的分享欲和交流欲,促进互动仪式的形成。
(四)交流互动产生“共同情感体验”
柯林斯认为情感是互动仪式形成的重要因素,是一种驱动力,促进互动仪式的发展。“人的情感连带是通过社交获得,社交是人们获得认同感与归属感的重要渠道短视频平台为用户打造了一个社交空间,用户在这个社交空间与兴趣相同的人建立际遇关系,实现情感能量的互动”[2]。在B站上,UP主通过发布视频与受众互动,在受众的转评赞、投币和关注等行为中,UP主能够获得认同感。而受众围绕视频展开的讨论能够传递和分享情绪,受众间会产生情感连带、引起情感共鸣,这些情绪的积累会形成“情感能量”,促进群体团结。李子柒的短视频内容聚焦田园乡村,十分符合人们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对家乡和传统习俗的怀念之情,人们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极易产生乡土情感、田园情怀等,而这种情绪再通过交流不断放大和积累,最后产生情感能量,这种情感能量对UP主和受众来说有着积极效果,让互动交流更为频繁。
三、B站李子柒短视频中互动仪式形成的结果
柯林斯对互动仪式形成后的产出结果进行了归纳,主要包括群体团结、个体的情感能量、代表群体的符号和道德感。人们在互动仪式中产生了情感,随着有着相似感受的群体不断壮大,群体间形成团结感,进而产生代表群体的符号,这些由互动带来的感受和相关成果推动着参与者们投入到下一次的互动当中,互动仪式链逐渐形成。
B站用户通过观看李子柒的短视频进行互动,产生个体的情感体验。随着粉丝群体不断壮大,进而产生群体团结。李子柒的个人形象和视频中的田园、乡村、传统等内容都是具有代表性的符号。而互动仪式结果中道德感则体现为对李子柒和其视频的认可和期待,对负面意见的排斥和反驳等等。
参考文献:
[1](美)兰德尔·柯林斯.互动仪式链[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2.
[2] 陶思彤.互动仪式链视角下视频博客的互动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20.
基金项目:
2021年江西省省级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的B站传统文化短视频研究(课题编号:YC2021-S777)
作者简介:
潘凡(1997-),女,江西九江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影视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