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叙州区青年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的现实路径研究

卷宗
叙州区委党校

叙州区具有大城市、大农村的基本格局,在城市建设、园区建设如火如荼的当下,如何推动青年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研究其现实路径,对叙州区乡村振兴工作具有现实意义。本人研究的青年人才,既有科技型青年人才,也包括党政青年人才、青年乡土人才等。

一、原因及意义

(一)理论原因:根据2035年远景目标要求,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基于叙州区大城市、大农村的区情,乡村振兴仍然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从统筹“两个大局”的战略高度,提出新时代人才工作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为农业农村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现实原因: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要推动乡村振兴,人才不可或缺。青年人才是带动城乡间市场、资金、信息、技术、管理和理念等方面密切联动、深度融合的最佳因素。青年人是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主力军,但就目前所实施的乡村振兴模式而言,青年人才并未完全地参与到实现乡村振兴这一道路上来。

(三)重要意义:当前要实现国内大循环,国际国内双循环,根本还在国内。同时,研究乡村振兴对形成经济内循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从叙州区来说,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叙州区农村人口有53.5万人,超过全区总人口的53%,统筹城乡发展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广大的农村更需要青年人才驱动发展。

二、叙州区乡村振兴现状

产业是聚集人才的主要手段和重要载体,产业兴则人才兴,人才聚则产业旺。研究叙州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人才政策、文化氛围、对研究叙州区青年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具有关键意义。

(一)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1.现代农业建设体系建设稳步提升。以四川省“10+3”现代农业建设体系为指引,结合叙州区实际,形成具叙州特色的“1+7”现代农业建设体系,成型一批“叙州”地标产品。

2.持续高质量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园区内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达421家,吸纳农民工就业人数7942人,带动农民人数达55107人。

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全区共有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27家,家庭农场3346家,登记农民合作社达到1234家,成员总数3.26万户。

(二)人才培养逐步发力

1.党管人才工作格局不断增强。强化区委统筹总揽作用,调度人才工作。开通“需才”直通车,引进硕士研究生25名;引进中国工程院蒋剑春院士推进省级油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落实乡村人才振兴举措,培养乡土人才267人,培育种养殖、乡村文旅等项目160余个。

2.村干部队伍能力素质不断提升。着力开展“标兵书记”“示范书记”选育工程,深入推进农民工“聚火”工程。

3.驻村帮扶力量不断充实。结合村级发展需要和干部能力潜质等,全面加强乡村一线工作力量。

4.高素质农民队伍不断壮大。叙州区2014—2022年共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高素质农民)3195人,其中生产经营型(带头人)1960人,专业技能型788人,社会服务型347人,职业经理人42人,青年农场主53人次,农业产业领军人才5人,培训班数52个。

5.基层农技人员知识和见识不断更新。截止2022年,叙州区已完成1556人次的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省、市调训工作。

(三)文化氛围日渐养成

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成“幸福宜宾”城乡文化服务提升工程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三个中心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项目。

2.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台、图书馆、文化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资源平台,开展系列文艺专项活动。

3.大力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具有特色的旅游项目,提高经济文化软实力,因地制宜促进旅游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从上述现状分析出发,结合调研工作实际,我们认为,叙州区缺乏农村青年人才规划,也没有形成农村青年人才培养体系,在创新平台建设和产业层级上都存在相应的问题。

1.规划引领不够,人才体系不完备。现有青年人才发挥的平台不够完善,青年人才专业水平和自身创新价值无法发挥。对青年人才没有具体界定,更谈不上青年人才价值发挥和扎根乡村。

2.产业体系老旧,缺乏创新产业链。通过近几年的培育,虽然形成了一定的农业产业体系,但是大多数产业仍是以种植和养殖业为主,外加一些附加价值低,产业链短的初级加工企业。当前乡村振兴在人才、教育、理念、信息4个维度存在不足,作为相对快速发展起来的“农村+电商”模式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探索后也出现了亟待纠正的问题。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仍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信息差,物流配套的基础设施也尚未完全成型,电商领域的青年专业人才仍需引进,相较于市场的龙头企业,乡村走出来的品牌在品牌号召力方面仍有较大差距。就叙州区而言,农村也有利于创业,大学毕业生、有一定经验积累的青壮年,都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把目光投向广大农村,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四、现实路径思考

通过上述分析,结合叙州区实际思考,我们初步分析思考了青年人才扎根乡村的一些难点堵点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从思想振兴、智力支持、文化促进、资本入局等四个方面提出现实路径提出解决办法。

1.思想振兴先导

摆脱历史形成的思想脱节,从根源上将乡村与城市的“思想鸿沟”缩小。青年人才可以依靠自发群体、社区、党组织开展公益活动,如文艺汇演、乡村执教、新思想宣讲等活动来提升农村人口的发展意识与内在修养,激发其内生发展动力。

2.智力振兴助力

乡村振兴离不开科技创新,当科学与生产相结合才会令产品拥有长久的生命力,才可以创造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才能继续保障乡村的长久发展。

3.文化振兴交融

对于传统民俗文化而言,文化是魂,传承文化,塑造特色的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有益举措。青年人才在接受能力、表达方式、创造才华方面具有其他群体所不具备的优势。这在推动乡村发展进步、文化传承、道德指引的过程中有积极作用。

4.资本入局支撑

乡村振兴要发展产业项目,是一项基础性项目的同时也是艰巨的任务,需要凝聚社会力量,借助企业的力量。地方政府要统筹兼顾,着眼于未来,合理规划布局,促进资源的集约化,为青年人才返乡提供充分的基础条件。

五、小结

通过探寻青年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路径,强化青年人才参与乡村建设的责任感,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乡村发展的新思路、新对策。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进程中,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需要更优的资源配置,更需要各个主体的通力配合。乡村振兴关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完成,作为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中坚力量,所有青年人才都应勇挑重担,以强大的决心和坚韧的毅力为实现乡村振兴而不懈奋斗!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