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谈《贺新郎·读史》中的历史观与四史教育

卷宗
中共吉林省委党校

摘要:《贺新郎·读史》一词,是毛泽东同志作于1964年春的一首词,最早发表在1978年第9期的《红旗》刊物上。纵观毛泽东同志的一生,读史是他的一大乐趣;无论是在青年时期还是老年时期,战争年代或是和平年代;史书一直陪伴在毛泽东同志的左右,使其在历史中不断获取智慧,并以此智慧指导中国的革命与建设。

关键词:四史教育;唯物史观;人民史观

一、上阕如何体现唯物史观

上阕:“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意思是人类这个物种,从书上的猿猴进化到智人,是因为人通过打磨石器,掌握了工具,方才进入到石器时代,从猿猴到人类的原始社会这个时期在整个的人类发展史上来看属于“小儿时节”随后的“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意为,自石器时代以后的人类相继掌握了铜铁的冶炼方法。其中“铜”即青铜时代指代奴隶社会,而“铁”则象征着封建社会,相较于上一句所描述的原始社会,此时人类社会已经产生了阶级,阶级斗争也随之展开。“为问何时猜的得?”意为究竟什么时候产生了阶级?产生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呢?毛泽东同志没有下定论,在词中说自己也是在猜测。紧跟着下句“不过几千寒热”意为,这种猜测不过就是这数千年中的事情。上阕的最后两句:“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则是描述了历史上阶级斗争的残酷,“人世难逢开口笑”引用了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中“尘世难逢开口笑”,原作的“尘世”是杜牧的宦海沉浮的感慨,而毛泽东同志的“人世”则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中广大人民所遭受苦难的悲叹。“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描述了不断被压迫的广大民众走向了战场,开始了上千年反抗压迫的斗争,这样的斗争“流遍了,郊原血”。上阕至此收尾,作者仅用56个字,便从唯物史观的角度阐述了从原始社会的石器时代到铜铁发现后依次经历的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人类生产力与生产方式的变迁。

二、唯物史观如何指导四史教育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出现以后,基于马克思哲学中的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划分,提出了对历史观的二分法,即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在唯物史观中认为,历史是由客观规律所支配的,比如经济规律、物理规律、化学规律等。这些规律不依照人的意志而转移,但是人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改造这个世界。对应的唯心史观中则认为是人的主观意志把握乃至控制了历史的走向,尤其是伟大人物的意志。[1]这一套历史观是资产阶级用来剥削无产阶级,统治社会的上层建筑。习近平总书记在《学好“四史”,永葆初心、永担使命》一文中指出:“广大党员、干部要重点学习党史,同时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永担在肩,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切实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中奋勇争先、走在前列。”学好这四门历史,务必要站在一个正确的历史观,也就是利用好我们的唯物史观去看待这几段历史,如此方能够达到四史教育的目标,把握住四史的核心精神。[2]

三、下阕如何体现人民史观

下阕:“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下阕的首句承接上文的阶级斗争史,“一篇”泛指记载了过去上千年历史的史书,读完以后头发已经变得花白,像是飞雪落在了头上;只能记得斑斑点点的文字,一部部浩瀚的史诗随着时间成为了书上的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再次将此词引向了阶级斗争,“五帝三皇”泛指了统治阶级和剥削阶级,他们的神圣事业上千年来被记载在史书上,骗了无数的人。这一套英雄史观正是本文在第二部分所提到的唯心史观的观点即英雄创造了历史。古往今来的剥削者们利用此历史观蒙骗大众,而今资产阶级作为剥削阶级也顺理成章的继承了这一套历史观继续以此来剥削无产阶级。“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屩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在此句中,毛泽东同志列举了历史上数位奋起反抗统治阶级的起义领袖,称赞他们为“风流人物”。下一句“歌未竟,东方白。”意思是历史上有很多这样反抗剥削的风流人物,作者正在歌颂他们的光辉事迹,但是没等到歌颂完,东方的太阳已经升起,黎明已经到来,这个黎明即中国革命的胜利。联系毛泽东同志的《沁园春·雪》中“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不难看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功绩在毛泽东同志的心中是比不上今朝的“风流人物”的;两首词的“风流人物”有着一种传承性的历史联系,一个是历史上那些或反抗奴隶主或反抗封建地主压迫的起义领袖,另一个则是带领亿万中国民众推翻了“三座大山”的“风流人物”。同时,毛泽东同志表达的这种人民史观也可以追溯到其在1931年所作《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的“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回到此词,下阕用59个字表述了一种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

四、人民史观如何指导四史教育

正如上文中所解析的“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一句,英雄史观在人类文明中的不同阶段为不同的统治阶级所利用,人民也受其蒙骗,很多人只在史书上看到英雄人物们逐鹿中原,却看不到其背后耕作于田间地头的农民、看不到走街串巷的商贩、看不到少小离家老大归的戍卒,这些人民群众未曾在史书上留下过多少的“斑斑点点”,但是真正创造历史的正是这些人民群众,或许他们曾经未有多少“陈迹”写在史书之上,但是今后我们所要坚持的人民史观将会让人民创造历史的观念深入人心,让真正创造历史的人民群众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陈迹”。

五、总结

毛泽东同志的《贺新郎·读史》一词,视野广阔,哲思敏锐,其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分析,他的智慧是留给我们的珍贵宝藏。此词所倡导的唯物史观更是我们坚持自身意识形态,保持红色基因延续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丁堡骏.以唯物史观解读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及其本质[J].当代经济研究,2023(01):18-20.

[2]张建文.历史教学中凸显“四史”教育的路径及应用探析[J].教书育人,2023(02):75-7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