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媒体背景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探析

卷宗
武汉工程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在新媒体的背景下,新兴媒体技术带来的新的思想观念冲击旧的思想政治教育观点,使教师主体地位弱化,也对中学生价值观形成、学习习惯养成产生不利影响,增加了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本文就新媒体背景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困境,针对多方主体提出相应对策,以实现新媒体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对策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新媒体技术的日益成熟,新媒体平台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最方便、快捷的工具。新媒体平台上的信息质量参差不齐,中学生作为新媒体的重要参与者,辨别不良信息的能力较差,思想容易被有害信息侵蚀。新媒体背景下的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新媒体的含义和特点

(一)新媒体的含义

新媒体是一个比较宽广的概念,是利用一切新兴手段的技术,如触摸媒体、网络等,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是以最新的技术体系为支撑而存在的媒体形态,相对于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是当下最重要的主流媒体,是渗透力和传播力非常强的媒体。

(二)新媒体的特点

新媒体具有数字化、互动性、虚拟性的特点。新媒体通过全方位的数字化过程,将文本一个不漏减削成二进制元编码,进行有序的生产、分配与储存,[1]时间空间再也限制不了网络信息的传播。新媒体突破了单向传播,使得传播者与接收者可以借助新媒体有更多的互动,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实时共享,用户之间沟通交流无障碍。在新媒体网络的虚拟世界中,用户的个人信息是保密的,网络交流不用事先公开真实身份,用户在发表意见时更具有主动性和真实性。

二、新媒体背景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弱化传统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的主体地位

相比较于传统课堂,新媒体背景下,新媒体技术与思政课堂相融合,形式新颖且具有吸引力,更易被中学生接受。中学生倾向于在网络等新媒体平台获取大量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打破了传统的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模式,教师不再处于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师生平等交流的状态逐渐被打破,教师地位逐渐趋于弱化。

(二)对中学生价值取向和习惯养成产生不良影响

新媒体信息具有虚拟性,且传播门槛低、传播内容良莠不齐,中学生不具备辨别不良信息的能力,易被负面信息误导。网络信息中的“黑色文化”、“色情文化”、“暴力文化”等不良信息严重阻碍中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的形成。中学生缺乏自我约束力,互联网对中学生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影响其正常的学习活动和良好学习习惯养成。

(三)新媒体的相关法律和监管体制有待完善

互联网行业监管不足,针对新媒体的法律监管机制不够健全,相关内容在法律法规中的体现不够细化。网络中不良信息扰乱了网络传播环境,网络键盘侠的恶意中伤,不实言论大肆转发,[2]部分不良媒体借助网络传播错误思想,歪曲事实,虚假信息不时出现,毒害中学生的心灵,当前迫切需要政府加大对网络环境整治的力度。

三、新媒体背景下加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教师个人方面

首先教师应发挥好指引明灯的作用。关注网络热点,紧跟学生的思路,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当下热点有效衔接,引导学生挖掘现实事件背后映射出的本质,不仅仅着眼于媒体报道的表面现象。除此之外,还要引导中学生理性看待问题,辨别和抵制不良信息,教育用正确的观点去分析信息,辨别是非,去伪存真。再者,教师必须要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除了要达到<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外,还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内容,进行灵活多变的转变,以适应学生新的需求。[3]勇于打破旧的形式,结合新潮流,创新形式和内容,使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二)学生个人方面

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中学生应成为与教师能够良性互动的主体。在新媒体背景下,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创新发展。一方面,中学生要增强自身的自制力。中学生自身自制力的提升,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进步的动力。在接触新媒体软件和信息时,中学生要懂得如何调节学习和网络的关系,平衡自我的时间,做到不影响学习计划,不打破休息规律。另一方面,中学生还要增强信息辨别能力。在新媒体背景下,中学生不仅要做信息的接收者,更要学会做信息的处理者和掌控者,客观理性地辨别和分析信息的来源及可信度,提高信息的辨别取舍能力,不被群体非理性的情绪所裹挟,保持客观立场。

(三)法律监管方面

首先,要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有针对性的提出完善的法律法规,创造和谐绿色的网络环境,为中学生接收有利的信息提供保障。使网络监管有法可依,法律与时代需求齐头并进。其次,要强化对新媒体环境的监管。对于网络犯罪行为从严处罚,对违法乱纪者进行有力的震慑,同时提升新媒体相关账号和人员的注册门槛,打造实名制,做到一号一人,一一对应。新媒体运营商也应该担起应有的责任,对于不恰当或者有危险的信息进行准确提示,对于视频和传播信息严格把关。最后,要加强法律知识普及工作。印发宣传页宣传法律知识,做好基层法律普及演讲工作。学校更要做好关于新媒体网络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引导中学生了解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做到发现互联网负面信息时及时举报和屏蔽。

新媒体背景下,化解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困境需要多措并举,一方面要结合实际去解决和摆脱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困境;另一方面,还要利用新媒体来推进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从困境中跳出来,才能实现学生的创新发展,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俞树彪.新媒体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3):65-67.

[2]刘璐,傅照晓.新媒体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成才之路,2015(30).

[3]何柏略.新媒体背景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探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11):110-11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