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农村社区建设的具体做法和经验研究-以上海市海沈村为例
摘要:农村社区建设对于建设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的美好农村社区,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上海市海沈村建设农村社区生活圈为例,分析海沈村在进行社区建设过程中发展优势产业、发掘文化内涵、发挥区位优势的具体做法,总结出在社区建设过程中要坚持因地制宜、坚持总体规划、坚持以人为本的经验启示。
关键词:农村社区;社区建设;海沈村;经验
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农村社区建设,针对我国基本国情,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如“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本文以上海市惠南镇海沈村建设乡村生活圈为研究对象,介绍传统农业村是如何盘活空间、振兴产业、焕发活力,以期为资源、区位类似乡村的农村社区建设提供参考。
一、上海市海沈村社区建设现状
(一)上海市海沈村基本情况
海沈村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惠南镇,黄路镇政府的东侧。海沈村总面积4平方公里,总户数1533户,人口为3694人,全村耕地2201亩,主要以种植粮食、蔬菜、瓜果为主。海沈村因临近上海市,交通便利。G1503绕城高速穿村而过、轨道交通16号线直达村口,水路则有一号河、二号河、黄家路港和沈家路港。海沈村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2018年开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社区建设,实现从传统的农业村到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转型。
(二)上海市海沈村社区建设现状
上海市海沈村的农村社区建设在借鉴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基础上,发展农村社区生活圈。农村社区生活圈起源于日本,是指在村庄建设范围内,从满足生产、生活需求角度,结合村民日常出行规律形成的农村地理活动单元。惠南镇在村民步行15分钟的范围内,以海沈村为核心,联动远东村、桥北村,初步形成三村联动发展模式,全面提升村民的生活便利度。
海沈村是沪上知名农产品品牌南汇8424西瓜的产区之一,加上海沈村还是场地自行车奥运冠军和全运会冠军钟天使的家乡,因此被称为“西瓜村”“冠军村”。随着海沈村成为上海市首批乡村社区生活圈试点单位,海沈村也被打造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如今,海沈村的农村社区生活圈已经发展为“社区生活圈3.0”版本,形成了生产、生活、生态、社区治理融合度更高的生活圈形态。
二、上海市海沈村社区建设具体做法
(一)发展优势产业,完善配套设施
海沈村与远东村、桥北村相邻,而且都是惠南镇高标准农业的集中地。惠南镇依托三村的产业优势,布局了8424西瓜示范基地、小三园花卉种植、蛙稻共生示范基地等一系列农业项目。高标准的农业助推了高品质旅游的壮大,依托骑行运动特色和沪乡文化,海沈村推出“农居+民宿+文创”和“农野+运动+娱乐”等农旅融合旅游产品,受到广泛好评。海沈村通过发展优势农业,创新发展新型产业,完善产业发展的配套基础设施,在推进社区建设的同时,拓宽本地居民的收入来源,推动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发掘文化内涵,建设文旅村庄
为了让乡村文化活起来,海沈村发展具有海沈特色的文化产业。海沈村设置“钟天使荣誉室”,梳理其荣誉史,成为青少年爱国教育和骑行爱好者的热门打卡地。建设“乡俗文化馆”,通过全息影像技术展示传统农耕文化和浦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乡村文化。建设“沪乡文化传习所”,传承江南滨海文化,为人们呈现“海沈的原乡生活”。设计海沈村文创产品,包括海沈骑行地图的丝巾、写满乡村的木质手机架、用米粒做成的二十四节气主题空调被等。
(三)发挥区位优势,共建共享社区
海沈村通过美丽乡村和美丽庭院建设,加强特色文化景观建设,增加水岸景观和滨水区域步道,提升了村庄风貌,优化了河道环境景观布局。还创建了“和合、银杏、稻香、知青、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等系列海沈小院,村庄环境与自然风貌融合提升。海沈村依托“1+9”家门口服务体系构成“15分钟服务圈”。体系内包含1个家门口服务中心和9个家门口服务延伸点,实现了“办事不出村”,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有力推动了乡风文明建设。
三、上海市海沈村社区建设的经验启示
(一)坚持因地制宜
农村社区建设要综合考虑本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情况。城市郊区的村落可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休闲农业;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古村落在社区建设中要保护原址原貌;对于具备条件的村庄可以考虑融合发展共建农村社区。对于村庄是否适合建设社区生活圈,发展旅游产业,要做好充分调研,将村落的文化背景、地理位置、风俗习惯、经济状况、产业基础等情况考虑进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要因地制宜,如果盲目跟进建设社区生活圈,只会浪费人力物力。
(二)坚持总体规划
农村社区生活圈建设不仅涉及村内建筑的建设问题,还涉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保障、村内资源的整合利用等一系列问题,工作复杂艰巨。农村的社区建设不仅要让村民住上新房子,还得让村民过上好日子。社区建设一定要有系统思维,要总体规划,确保各环节能够有序推进。规划要有前瞻性,避免因资金不足、政策变动、农民缺乏收入来源等导致社区生活圈建设中断的问题。制定总体规划是尊重科学、尊重自然规律,要注重全视角超前性看问题,统筹考虑各项工作,处理好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三)坚持以人为本
建设社区生活圈要把村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贯彻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建设各类设施和建筑、发展经济、增加福利等要以村民生产生活为出发点,以15分钟为半径,建设一个集教育、建设、商业、服务为一体的便民利民的社区。同时注重生态建设,确保在提高村民生活水平的同时,打造一个生态宜居的社区,提高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农村社区建设对于建设美好乡村社区、推动城乡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必不可少的一环,必须坚持不断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发展。海沈村建设社区生活圈的模式对于具备相似条件的村落,在建设过程中可以加以借鉴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N].人民日报,2020-11-04(1).
[2]郭春娟.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T市D乡农村社区建设研究[D].中共吉林省委党校,2019.
[3]董冰.乡村振兴下河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困境化解对策[J].河南农业,2020(32):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