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关于《走近科学》节目相关探究
摘要:《走近科学》是一档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推出的科普类电视,节目于1998年首播,于2019年停播。作为中国播出时间较久的科教节目,曾遭遇收视率困境,通过改革后开始了新的叙事策略。本文分析了《走近科学》节目的两次变革历程及其停播原因,希望探究其变革历程与停播原因对我国现有科教节目未来发展给予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走近科学;变革;故事化
一、研究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电视在中国有了相当高范围的普及。1995年,“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电视当之无愧的成为宣传教育的重要手段。于是《走近科学》这档节目于1998年应运而生,在播出长达21年的时间后,于2019年停播。这期间,《走近科学》荣获了多个奖项,作为一档受众范围广与播出时间长的一档科普教育节目,探究其发展历程与其最终停播的原因对于我国现有科教节目未来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二、节目概况
2.1节目形态和特点
《走近科学》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推出的科普类电视节目。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提倡科学方法、传播科学知识是节目创立的初衷。节目的主题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既关注科技前沿的热门话题,也关注各个科研领域的最新进展。同时,生活中存在的灵异事件、自然环境和地理形势都是《走近科学》的栏目内容。
《走近科学》节目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节目的选题不局限于科学知识的普及,还有猎奇的选题,比如“发怒的鬼火”,在众多的科教节目独具一格。其二,一期节目仅有一个主题。节目采用的是单主线的叙事方式,节目开头提出疑问,后进行层层解密与验证,是线性递进的结构方式。其三,节目主持人是以观众的身份出现在节目中,主持人会对节目内容提出疑问,有时也会在演播厅中做一些简单的实验。主持人风格定位不同成为节目的特点之一。
2.2变革历程
《走近科学》自诞生之日到停播之时总共历经21个年头,历经两次变革。
第一次变革:《走近科学》首先是在CCTV1播出,是首个呼应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大型科普节目。此时的《走近科学》主要为观众介绍科学知识、国内外科学大事以及回顾古今中外科技人物,节目形态为板块状呈现。2001年,《走近科学》转到CCTV10播放,迎来了《走近科学》的第一次变革——节目形式从追求涵盖面广的板块式结构变为了每期一个主题的通篇结构。2003年,《走近科学》为了更好的报道新闻热点背后的科学问题、科学发展中的问题;提高自身的权威性、时效性与准确性更高,重新采用板块式结构。此时,《走近科学》节目选题与名称贴切。但是,因其内容的专业、题材多为科学技术、节目选题脱离现实生活,其收视率却不尽如人意。
第二次变革:2003年,央视推行《中央电视台栏目警示及末位淘汰条例》。《走近科学》因收视率不佳受到黄牌警告,被迫走上了第二次变革之路。这使得节目从内容到表现形式都进行了变革,改变的核心就是在节目的制作过程中推行故事化叙事方法,此后的《走近科学》便一直延续这种叙事方法。改版后的节目从报道科学问题、解释科学事件转变为关注和报道生活中的疑点、热点以及生产技术问题等。自此,越来越多的离奇选题出现,节目的收视率开始增长,改革的效果立竿见影。
三、停播原因分析
3.1走近伪科学
《走近科学》最初的选题大多与科学、科技相关。后来随着节目的变革,选题脱离了科学本身,更像是民间传说。节目没有什么与科教相关的实质内容,习惯于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没有真正的科学指引,为事实强加“科学”的解释。其中有一期名为《谁在背我飞行》,讲述一位河北农民,曾一夜之间到达南京、上海等地;当期的《走近科学》以这一切都是当事人的幻觉、梦游作为定论,未给出科学的解释。《走近科学》不用科学的方法分析,故作神秘;节目的科学性淡化,成为满足众人猎奇心理需要的节目,脱离了科教节目的本质。
3.2故弄玄虚化叙事
《走近科学》常常通过影像和音响元素增加紧张感,渲染悬疑的气氛,呈现出一种恐怖的氛围。“XXX为何突然失踪?XXX为何深夜尖叫?”是节目预告片中常用的语句。节目首先会通过标题和细节设置悬念,略有“标题党”的嫌疑;其次会在节目中不断地设置疑问来引出一个又一个悬念;在节目画面播出画面时不断地闪回设置悬念。其实,《走近科学》很多期节目都是一些简单的现象、事情,编导却要费尽心机,编造出不少推理过程和情节,让观众坠入云里雾里,故弄玄虚化叙事成为节目的特点。
3.3受众群体的变化
《走近科学》受众知识水平已发生变化。1986年,中国开始义务教育普及,但在义务教育刚开始施行的几年,中国的文盲数量庞大,同时封建迷信情况严重。《走近科学》起到的作用不再仅仅是传播科学知识,从其播出的节目选题也可看出它对破除封建迷信也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义务教育普及的多年以来,中国的文盲人数越来越少,知识分子越来越多。原本的受众群体已经发生改变。
3.4互联网的发展
中国网络技术的发展在近几十年经历Web1.0、Web2.0、Web3.0几个阶段,呈现出高速发展的趋势。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取他们想知道的科学知识、科技信息。知乎、B站、微博等上面都有相关的科技传播主体发布相关信息。人们不需要通过《走近科学》这个节目就可以获得科学信息,而且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取相关信息更为便捷与快速。
结论
本文从节目概况、节目发展的变革以及停播原因几个方面对《走近科学》这档节目进行相关探究。《走近科学》的停播与其自身变革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时代的发展、受众群体的变化也是节目的停播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郝江浩.从《走近科学》停播看国产科普纪录片发展[J].科技传播,2020,12(01):181-182.
[2]程落时.《走近科学》停播:曾经集体群嘲,如今全网怀念[J].人生与伴侣(下半月版),2019(11):4-8.
[3]张蕊.央视《走近科学》栏目研究[D].河北大学,2010.
作者简介
叶俊莉(2000.1—)女,汉,安徽省六安市,硕士研究生在读,南京理工大学,研究方向: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