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三全育人”模式下课程思政实践路径探索
摘要:阐述了“三全育人”模式的概念和内涵、课程思政的内涵及主要形式,以无人机植保应用技术课程为例,挖掘其蕴含的思政元素,探讨了该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三全育人;课程思政;实践路径
党的总书记关于课程思政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通过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模式,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广大教师成为集“经师”与“人师”于一身的“大先生”。在专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是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事业的期待,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为深入贯彻习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将课程思政理念与要求融入“无人机植保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探索了该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取得了一定成效。
1、“三全育人”模式
1.1“三全育人”的概念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的“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简称“三全育人”)的要求 。类似于质量管理八大原则中的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系统方法等原则,也跟“全面质量管理”中的全员、全过程、全要素的“全面”概念有异曲同工之妙。
1.2“三全育人”的内涵
“三全育人”的出发点是培养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并强调,“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
“三全育人”的中心在“育”。陶行知先生认为,“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高校要成为育人的沃土,为人才成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三全育人”的重心在“全”。“全员育人”,要求全体教职员工都成为“育人者”,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履行育人之责、产生育人之效,实现育人无不尽责。“全程育人”,要求将“立德树人”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实现育人无时不有。“全方位育人”,要求将育人覆盖到德智体美劳全要素,实现育人无处不在,不能有所偏颇。
2、课程思政的内涵及主要形式
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涵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多次讲话和实践中不断得到了凝练和聚焦。 课程思政就是通过运作整个课程, 在全员参与下,对学生予以全方位、 全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与过程, 它既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又是一种教育方法。
课程思政的本质就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只有坚持立德树人,才能让党和国家的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才能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课程思政的主要形式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即寻求各科教学中专业知识点与思政教育之间的结合点,在开展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将思政教育的相关内容融于专业教学当中,通过专业教学渗透的方式实现思政教育的目标,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紧密地结合起来。
3、“无人机植保应用技术”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
3.1通过学习“我国农业概况”树立“可持续发展农业”理念
1987年在日本东京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第一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明确定义是“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可持续发展农业是指采取某种合理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的方式,实行技术变革和机制性改革,以确保当代人类及其后代对农产品需求可以持续发展的农业系统。按可持续发展农业的要求,今后农业和农村发展必须达到的基本目标是:确保食物安全增加农村就业和收入;根除贫困;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
3.2通过学习“病虫害与农药基础知识、农作物常见病虫害的防治” 树立“绿色植保”理念
绿色植保,是指植物保护的方法和措施是“绿色”的,许多专家把绿色植保又称为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方法。根据全国植保会议定义:绿色植保就是把植保工作作为人与自然界和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其对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保障和支撑作用。这一定义的核心是强调植保措施要与自然界和谐友好。因此,可以用一句简单明了的话来讲,绿色植保就是采取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友好的植保方法或措施(手段)。因为植保措施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友好了,就不会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就能保障农业生产及其产品质量安全。“绿色植保”理念,就是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少用化学农药,倡导物理或生物防治方法。
3.3无人机植保应用技术课程思政矩阵
将思政元素融入无人机植保应用技术课程的每个章节,设计课程思政矩阵详见表1。
4、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探索
一门真正的“金课”需要同时具备“广度、深度和温度”。课程要有“温度”。 能够让学生产生共情,需要教师用心做好课程思政。促使学生通过课堂参与和思考,在认知、情感、理性和行为等不同层面产生认同,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4.1提高教师思想政治觉悟和素养
要落实立德树人的课程思政任务,教师是关键。具体来说.教师不仅要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研究学生所思所想,要关注社会热点、国际形势、现实问题,同时还需要拥有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结合专业问题自然地、有针对性地融人思政内容。
4.2积极探索新时代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1)哲理故事分享:课程思政教学,讲究“润物细无声”。挖掘思政元素注意跟教学内容贴切,采用哲理故事则可以达到“尽在不言中”的效果。
2)小故事或短视频新课导入:新课导入既要做到贴切自然,也要使同学们尽快集中注意力到所要讲解的内容上。2-3分钟左右的小故事或小视频不但形式比较新颖,效果也比较好。
3)PPT、视频讲解:不局限于教师本人讲解PPT,可以充分利用网上优秀教育视频资源。对下载的优秀教育视频资源进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学习。
4.3 建立多元化的考核和评价机制
党中央提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那么也需要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用以衡量课程思政的效果和教学质量。课程思政考评机制可以分为评学和评教两个方面。以前,无人机植保应用技术课程考核方式通常是平时成绩占 30%,期末考试占70%。现在主要是考核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线上线下的作业、技能、模块测评、期末考试等环节增加思政内容来考核育人效果。如可以在平时作业中布置农药纠纷等相关资料搜集,在技能考核过程中检测学生是不是规范操作,是否注意安全。甚至可以在期末考试中,以问答题考查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列举病虫害调查、农药(械)的安全使用,环保与生态等相关案例。
结语
课程思政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是新时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创新方式。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与此同时,通过加强课程思政的建设,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提升了课程的亲和力。从而可以真正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育人质量,最终实现专业教学和课堂育人的目的。
本文对无人机植保应用技术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进行挖掘并初步实践,今后努力深挖更多的思政元素和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把“三全育人”落到实处,为国家农业生产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新型应用人才,助推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熊晓梅,坚持立德树人实现“三全育人”[OL].人民网,2019年2月14日
[2]毛静,李瑞琴,“三全育人”背景下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与实践方式探索——以《国际贸易学》课程为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7
[3]王世芳,袁一鸣,“三全育人”理念下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探索——以“信号与系统”课程为例[J].安康学院学报,2021年6月,第33卷第6期
[4]宁平,张燕杏,梁萍,陈丹,潘翠兰,立德树人理念下课程思政矩阵与教学实践研究——以植物保护技术课程为例[J].河南农业,2021(21).
[5]任磊,“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武术课程思政实践路径探索[J],体育世界,2022(7).
[6]刘迪,王宇,齐昆,立德树人理念下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以“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课程为例[J].高教学刊,2021(4).
[7]刘娜,绿色物流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J].德育研究,2020(3).
作者简介
黄文明(1968.10-)男,江西省宁都县,工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测控技术、电子生产质量与现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