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依托乡土资源建构幼儿园园本劳动课程的实践研究

卷宗
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石亭学区高村幼儿园

摘要:劳动教育渗透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融合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幼儿劳动教育的价值在于“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基于此我园教师积极探索幼儿园劳动实践活动的路径与方法,顺应幼儿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乡土资源;幼儿园;园本劳动课程

引言

乡土资源指的是人们出生地或者长期居住的地域特色、自然资源以及民风民俗等。在本文,乡土资源特指自然地理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和社会发展资源。劳动不仅是传统美德,更是热爱生活勇于创造生活的表现,由于笔者所在幼儿园地处城乡结合处,这里自然资源丰富,幼儿大部分来自农村,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加上幼儿对于乡土有浓厚的情感,因此,教师依托乡土资源,开展劳动园本课程,不仅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而且有助于幼儿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一、幼儿园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幼儿劳动教育的了解不够全面和深入

在访谈中发现,幼儿教师虽然对幼儿劳动教育的内涵、观念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对劳动教育的内容不够了解,认为劳动教育只是简单地以园地种植劳动为主要形式,忽略了幼儿的自我服务劳动、为集体服务劳动以及手工劳动。幼儿园虽然专门开设了半日劳动活动,但是大部分教师只让幼儿进行简单的、重复性的劳动,如松土、除草、浇水等。由于幼儿园缺乏专业的劳动教育培训,教师没有劳动教育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知识作为支撑,导致劳动教育的实施只停留在表面。

(二)没有给予幼儿充分的劳动机会

幼儿在劳动技能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幼儿劳动学习经验不充分,导致幼儿的动手能力差;二是保育老师包办代替,老师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常常自己动手,导致幼儿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例如,幼儿在劳动时不清楚劳动的先后顺序,其原因在于教师没有对幼儿进行经验传递,幼儿头脑中没有相应的劳动经验,导致劳动顺序混乱。

二、依托乡土资源建构幼儿园园本劳动课程的实践策略

(一)利用种植活动,学习劳动技能

在种植活动中,幼儿需要用劳动工具进行翻土,将泥土打碎,施肥后播种,然后盖土,再用脚将土压实。一开始幼儿不会用铁锹翻土,常常将土弄到身上、衣服上,经教师提醒后,幼儿学会控制手部、臂部的力量,学习正确使用铁锹翻土。在播种环节,幼儿商量后决定种青菜,但是青菜种子很小,撒多少好呢,怎么撒呢,幼儿向家长寻求帮助。班上的可可小朋友请来了她的外婆,外婆是一位种植能手,她手把手教幼儿播种,怎样播撒种子,怎样施肥盖土。有了种植能手的指导,幼儿完成了播种任务。在照料环节,幼儿安排了值班表,每天两人,负责给种植园地浇水。水从哪儿来,用什么工具浇。一开始幼儿拿来了班级自然角的小水壶,但是他们发现了一个问题,小水壶太小了,一片地浇下来太费时间。后来幼儿改用水盆,幼儿用盆子到水龙头下等水,运到田边,进行浇水。在劳动实践中,幼儿通过种植活动,不仅增长了见识,知道了课堂上接触不到的知识,还学会了思考问题,知道遇到问题,想办法解决,幼儿借助种植活动,提高了动手能力。

(二)利用民间艺术,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其一、民间扎染艺术。扎染是幼儿非常喜爱的美术类活动,在活动中,幼儿忙着调颜色,将需要印染的布料扎起来,投进颜料中,进行扎染,然后再展开,进行晾晒。虽然是美术活动,但是需要幼儿积极动脑动手,也可以说是一种劳动活动,是一种创造美、表现美的劳动。其二,民间泥人制作。泥人制作需要的材料简单,幼儿能在玩泥巴中感知泥土的特性,知道泥土遇上水,可以塑形,变成各种各样的艺术品,其中泥娃娃就是幼儿最喜欢制作的作品。在泥娃娃制作中,幼儿要和泥,将水与土混合在一起,加多少水,很有讲究,水太多,泥娃娃就散掉,水太少,泥巴太干,也不容易成型。因此,幼儿需要不断尝试,在实践中不断试验,用适合的水量混合泥土,搓成自己想要的土坯,然后才是用土坯进行泥娃娃的塑形活动。在这样的劳动中,幼儿与泥土打交道,感知泥土特性,然后再进行艺术创造。这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是劳动实践与艺术的组合,在这样的劳动中,幼儿是愉悦的,能在艺术创作中体验劳动的乐趣,增强劳动自信。

(三)利用自我管理,提高幼儿劳动水平

其一,认识日常蔬菜水果,鼓励幼儿自主进餐。在以往的进餐环节,都是教师将饭菜盛好,一个一个地端给小朋友,教师是服务者。在课程游戏化理念指导下,教师可适当放手,给幼儿自主进餐的机会,引导幼儿认识常见的蔬菜水果,让幼儿自己取碗,自己拿勺子盛饭、盛菜,自己拿勺子吃饭,包括中途幼儿自己加饭菜,所有环节都由幼儿自己完成,包括吃完后的送碗,将碗送到指定地方,将剩饭剩菜放入指定的垃圾篮。自主进餐让幼儿从被服务者转变为为自己服务,教师要做的就是时刻提醒幼儿注意不挑食,保持桌面和地面整洁,保证幼儿吃饱吃好。自主进餐是一种自我劳动,幼儿从中感受到了自我服务的快乐。其二,加强日常劳动教育,提高幼儿自理水平。幼儿的劳动是从自我服务开始的,小班幼儿的动手能力较差,教师可以从幼儿穿脱衣服开始,教幼儿正确的穿衣服、脱衣服、折衣服的方法,帮助幼儿辨别衣服的正反和鞋子的正反,逐步提高幼儿的自理水平。同时,教师还要有意识地教幼儿学习扣纽扣、系鞋带、拉拉链,让幼儿从一些小事做起,一步步培养幼儿的劳动自信。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收纳整理能力,如将美术区角的稻秸秆收整齐,将户外玩具沙包、铁环等收拾整理好等,不断提高幼儿的劳动水平。

结束语

总之,教师要将乡土资源加以合理利用,开发具有乡土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让幼儿在自主、自由、开放的生活化、本土化、特色化的劳动探究活动中,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分享劳动经验,享受劳动成果,体验劳动乐趣。

参考文献

[1]张龙宇,何奕馨,王瑜银.新时代幼儿园劳动教育:可为、难为与何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4).

[2]余露,成云,卢清.新时代幼儿劳动教育:本体价值、现实困境及改进策略[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2(7).

[3]陈颖.爱上劳动,点亮未来:浅谈如何构建“接地气可操作”的新时代幼儿劳动教育课程体系[J].当代家庭教育,2022(1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