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互联网思维之跨界思维》教学案例分析
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金融学专业互联网金融方向《互联网思维》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课题在《互联网思维》课堂教学中运用了“小组合作”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上,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合作学习能力,而且激发了他们的自主学习热情,还引导学生树立起跨界思维。但是,小组合作在实践中发现小组成员的参与度、课前资料准备的质量、选题的适用性、课堂上师生的互动性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改善。
关键词:小组合作;本科生;互联网思维;跨界思维
一、案例背景
金课理念下的普通本科金融学专业课,学生应当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他们应当在自己的学习活动和实践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因为希望学生通过主动挖掘和探究《互联网思维》中关于跨界思维的知识和信息,去探知跨界思维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探知知识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衔接。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绝对的主角,教师只是引导者、支持者和促进者。因此,凡是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能解决的问题,教师都应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对学生不能独立解决的那些问题,希望能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去共同寻找解决方案。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们能够借助集体的力量把单兵独马难以解决的问题,依靠学生们的集思广益、依靠小组的竞争与合作来完成。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是基于小组之间水平的势均力敌,相互竞争。即学生小组之间无形的竞争压力,形成相互相较量和对抗的形势。而小组内部因外在的紧张局势而紧密团结起来。学生们便会自觉地展开合作。在积极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就能更好地对跨界思维问题进行理解。因此,小组合作模式下的学习能够促使学生在具体的学习实践中去积极参与,从而提高学生对新开课程《互联网思维》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小组合作研究现状
我国合作学习研究与应用早在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小先生制”的思想中就已提出。20世纪70年代初,小组合作互助式学习就在国外逐步兴起。我国教育者在80年代末才开始引入研究。20世纪90年代S.沙伦《合作学习论》、《个优化教育的探索》对小组合作的原理和实施进行了论证[1]。之后,袁泉(2019)指出,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变革的重大举措和显著特征。合作助学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理念[2];赵剑锋(2020)等人也指出,差异教学在教育高度上是一种新的教育视角,旨在基于差异、关照差异、发展差异,学校施行差异教学范型之“小组合作”方式形成了独特的实践探索视角[3]。
三、跨界思维课堂小组合作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本课题把小组合作课堂应用于金融学专业互联网金融方向大一的专业基础课《互联网思维》的跨界思维课程中。受试班级为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金融学院金融学专业互联网金融方向2019级的一个班级,共有39名学生。本课题小组老师在本学期一个月内对学生有基本了解的前提下把学生分成6个小组(前三组每组7人,后三组每组6人),小组成员是由学生自由组合和教师的适当调控相结合,基本遵循学生的意愿。每组选出一名组织能力较强、有责任感的同学担任组长。上课时6个小组共同参与讨论。讨论过程中各个小组积极发言,他评论环节结束,由各小组及老师对小组表现进行打分,评出最优小组,最优小组的成员有获得一次平时分加分的机会,并分享小组经验,分享者在获得一次加分机会。本次课讨论的选题是“通过这个案例,你了解到什么是跨界思维吗?分析案例中的体现,并联想更多的实际案例”。选题原则是基于课程专业,在学生感到熟悉的同时,又能引发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进而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四、跨界思维课堂案例描述
师:同学们,大家来看下这个案例:王老吉和加多宝先后穿上“互联网+”的外衣,罐身附码。王老吉推出“超吉+”,以每年60亿罐的消费量作为流量基础,并基于移动互联网打造的互动和服务平台,以电商为入口,消费者可通过内容通道享受其提供的一系列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增值服务。目前,王老吉已与京东、苏宁易购、优酷、爱奇艺等形成战略合作关系的超级联盟。过去的凉茶主要依靠传统的商超、便利店等流通渠道,厂商不知道哪些人购买了他们的产品。如今,通过大数据分析,厂商可以知道消费者来自哪里,其性别、口味偏好等消费习惯,可以帮助厂商及时制定促销策略,更好地安排生产研发、发货配货等。
请各组同学结合咱们跨界思维的知识,来说一下,这个案例中都体现了王老吉哪些不一样的变化?这体现了什么?
A组:王老吉罐身附码,体现出王老吉利用了互联网二维码的技术,连接了互联网。
B组:王老吉推出“超吉+”,以每年60亿罐的消费量作为流量基础,并基于移动互联网打造的互动和服务平台,以电商为入口,消费者可通过内容通道享受其提供的一系列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增值服务。这说明王老吉更重视网络流量,开始关注互联网平台带来的利好。
C组:目前,王老吉已与京东、苏宁易购、优酷、爱奇艺等形成战略合作关系的超级联盟。王老吉开发了品牌合作,借助这些电商、视频媒体,更容易地提高了宣传力度。
D组:通过大数据分析,厂商可以知道消费者来自哪里,其性别、口味偏好等消费习惯。这说明互联网的大数据让王老吉更了解自己的目标客户,更便于满足客户的需求,这也是前面大数据思维的应用。
E组:可以帮助厂商及时制定促销策略,更好地安排生产研发、发货配货等。这也说明互联网的大数据得到了充分利用。
师:看来各组同学都对这个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到的结论比老师预计的还要多,看来,大家对互联网思维中已经学到的大数据思维、流量思维有了深刻的理解,那么,B组和C组的发现,体现了我们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跨界思维。接下来,大家继续探讨:跨界思维到底是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体现?同学们可以继续思考,下节课重点讨论。
五、案例分析
1.小组合作,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小组合作相较于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讲授模式,赋予学生更多表达的机会。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们以公平、平等为原则进行积极的交流与合作。此时,小组内部成员有共同的利益目标,在组长的带领下,组织统一的行动,完成相应的步骤,争取小组更好的荣誉和表现。同样的,小组成员之间还可以相互提醒和监督,解决小组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4]。因此,为了共同的目的,小组成员在合作和配合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对问题的探索和解答,进而学习到合作和集体的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诚然,在对跨界思维的分析过程中,学生们为了研究什么是跨界思维,而对案例进行不断地剖析,从看似直白简单的介绍中探究跨界思维的内涵。这个过程中,学生从被动接收知识的大马路,转变为主动积极地探索之旅。在组员合作的思维碰撞下,同学们不断深入对跨界思维的细致分析和探索,在“什么是跨界思维”这个问题上,加深对跨界思维本质的认识,进一步了解跨界思维的特点,甚至挖掘如何在学习生活中运用跨界思维。这样,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发挥,想法得到表达,整个过程使得学习效果倍增。
2.小组竞争,创设多元的表达空间
通过划分小组,班级的全体同学被设置为彼此竞争关系的小组。在各小组可以相互打分的前提下,小组内部需要共同努力,同时,也要注意挖掘小组的竞争力,进而体现小组有优胜的可能。这种状态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可以兴中班级内你追我赶、越挫越勇的学习态势,激发学生主动求学向上的驱动力,不断尝试可能的角度进行知识点的剖析[5]。
在此基础上,各个小组不断去挖掘跨界思维的内涵,跨界思维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甚至有同学提出跨界思维在自己学习、生活中的应用场景,不仅联系到自己已有的专业知识,还不断拓展生活实践中的应用,也是对学生创新思维的综合应用。通过整个过程的体验,小组呈现出积极的学习效果。学生运用了联想、链接等思维方式,实现跨界思维与生活、学习的融合,激发学生从多元角度进行表达,进而从不同角度获得不一样的收获,学生获得更多学习成就感,更加全面地理解学习重点。
3.分工合作,凸显明确的学生主体地位
小组合作与传统课堂明显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传统课堂是授课老师为主,学生被动接收信息,缺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而小组合作课堂中弱化了授课老师“教”“领”“推”的教学主导地位,凸显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人翁地位[6]。这种教学方式下,授课老师更多发挥引导作用,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尝试和探索不尽相同的观点和方法,从而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去呈现新的知识点,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本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也发现,以往都需要对着名单提问学生,学生回答问题和交流的意愿不高,而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下,不爱回答问题的学生愿意主动回答问题,不爱问问题的学生开始想问题去讨论。当然,学生思路发生偏离时,也需要老师及时提醒和引导。
但整堂课比以往学生的参与度更高。
六、案例总结
这堂小组合作的课堂模式给我很大触动:现在学生的精力虽然有各种电子设备占据,但学生还是有意愿主动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来。如果说现在的参与度不高,或许授课老师可以多尝试不一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针对本次课堂的开展,我也发现,还是有许多方面需要加以改进,比如小组合作在小组成员的参与度、课前资料准备的质量、选题的适用性、课堂上师生的互动等方面仍需提升。以下是重点针对课堂案例选题以及课堂组织方面谈谈想法:
1.选题需要与学生学习生活有相对密切的关联性。学生对新知识是不熟悉的,此时学生需要有一个与以往知识有关联度的点去引导学生接受新知识。所以需要授课老师提前挖掘教学班级学生们感兴趣的点,以此为机,引导学生从与自己有关联的生活、学习实践联想到这个知识,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度。
2.课堂组织上需要授课老师做好引导。学生的学习习惯在中学时期已经建立,调整为新的教学方式,学生需要调整,同时学生对新教学方式有新鲜感,容易带来课堂的混乱,反而降低课堂效率。此时,就需要授课老师对课堂的掌控,比如借助六顶思考帽的方法,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到课堂内容上来,通过知识的趣味性,引导学生配合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陈喜华.“小组合作口头陈述”在综合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J].海外英语,2021(04):174-175.
[2]凌晓牧.高校数学教育中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运用——评《中国数学教育》[J].热带作物学报,2021,42(07): 2187.
[3]慕琼斐.基于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学实践案例分析[J].电子技术,2021,50(04):160-161.
[4]亓秋娟.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以Friends of Our Lives为例[J].校园英语,2019 (47):44-45.
[5]胡君.“传帮带”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课堂管理的实践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21.
[6]邹翠薇.民办本科大学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调查研究[J].海外英语,2021(12):192-193.
作者简介
吴婉茹,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金融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