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石家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策略研究

卷宗
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系

摘要:结合大数据的时代背景,根据《石家庄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要求,论述目前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研究石家庄市在进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和困难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对照已有的成功经验,提出具体的优化策略,发挥大数据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从而推动石家庄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关键词:大数据;智慧城市

课题项目:2022年度石家庄市社科专家培养项目立项课题《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石家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22zjpy26)

1、引言

《石家庄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未来五年要不断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信息技术与城市建设规划、管理融合发展,以大数据为核心搭建新型智慧城市基础架构,将石家庄着力打造成全国一流新型智慧城市。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大数据技术已成为建设新型智慧城市重要的技术支撑,大数据技术为智慧城市发展和社会管理发展提供了重要机会。然而在当前石家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顶层设计不完善、资源整合运作效率低、数据共享和安全问题突显、建设的可持续性差等。

2、新型智慧城市研究现状

在国外,欧美国家早在2010年就提出了数字化城市建设相关概念。2010年在英国首先提出城市建设过程中公民应具有享受数据的权利。2011年美国政府最早以政府名义对大数据技术开展应用和研究。2012年法国政府提出了城市建设的数字化线路图。2013年澳大利亚政府提出政府治理由传统治理转变为数据治理[1]。

在国内,2013年以后才出现新型智慧城市相关研究,邬贺铨首先提出在城市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智慧城市是必然的模式,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大数据起到的支撑作用[1]。牛文元提出智慧城市的建设必须体现信息化技术的作用,在城市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城市建设的数字化、信息化[2]。陈如明则认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是创新,要以人为本,利用信息技术和科技创新促进智慧城市的快速发展[3]。单志广提出在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当下,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必须要实现数据、业务、技术和信息的统一融合,这也是现代城市未来发展的主要形态[4]。

3、石家庄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面临问题

3.1顶层设计不完善

智慧城市建设做为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涉及领域众多,包括各行各业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建设过程需要统一谋划。目前,石家庄市的大数据和信息化体制尚未建设完善,不能完全满足智慧城市建设的需要,同时没有牵头部门负责和明确责任。并且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划分模糊,并且在建设过程中无监管或缺少监管。

3.2资源整合运作效率低

目前各级各部门推出各式各样的应用系统,已有的信息系统大都缺少大数据思维,在功能设计方面没有做详尽的用户调研,不能满足用户基本需求,比如社保平台、e证e卡平台、公积金平台等。多平台独立运行,并存在功能交叉,未进行有效整合,造成资源浪费和运作效率低下。

3.3数据共享和安全问题突显

平台众多,各平台之间未实现数据的共享,各平台都是独立运营,平台运行过程中的数据未统一规划,全部归集到大数据中心,不可避免出现数据冗余,造成资源浪费。并且对数据的安全重视不够,数据共享过程中对社保、医疗等部门的重要保密数据保护不够,一旦发生数据安全事故,造成数据泄漏,会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3.4建设的可持续性差

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社会工程,就目前的建设情况来看,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由于智慧城市的建设涉及的领域众多,需要投入的资金量巨大,政府承受巨大的财政压力。另外建设智慧城市需要大量的人才,目前技术人才比较稀缺,均导致建设的可持续性差。

4、石家庄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策略

4.1协同创新,上线联动

运用大数据思维和政府以及社会的多方力量,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实现各方协同治理,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保证规划具有可行性,绘制发展蓝图画并且贯彻执行到底。制定精细化实施方案,将工作职责落实到人。优化调整组织架构,协同创新,上线联动,积极推进跨部门协作。

4.2共建共享,高效运作

高效整合各项数据,以大数据为依托,构建数据和信息共享平台,搭建数据大平台,对各级各部门的信息系统进行统一整合,功能设计进行重构,使得设计更贴合用户需求,各功能模块独立,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平台的运行效率。

4.3 加强防范,保障安全

加强网络数据的风险防范,保障网络硬件设施、数据资源、系统信息等方面的安全性。加强立法,保障公民的个人隐私和数据的共享安全。建立数据信息分级管理制度,不同部门具有不同数据权限,实现公开数据的共享机制。制定数据安全应急预案,完备数据备份与恢复机制。

4.4 政策支持,可持续发展

完善政策法规,制定优惠政策,完善融资平台和渠道,形成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企业、社会群体投入智慧城市的建设之中,从而保障资金来源充足。提供优厚人才条件,引入专业科技人才,保障建设过程中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邬贺铨.智慧城市产生大数据,大数据支撑智慧城市[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2):14-16

[2]牛文元.智慧城市是新型城镇化的动力标志[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29(01):34-41

[3]陈如明.广义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系统方法论与务实发展实践探索[J].移动通信,2015,39(21):5-11

[4]单志广.新型智慧城市与智慧社会建设[J].中国建设信息化,2018(05):12-15

作者简介

吕庆(1986.3—)男,汉,河北无极,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前端开发。

刘重阳(1993.9—)男,汉族,河北邢台,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基于智能算法的系统参数辨识,大数据技术。

李岩(1988.7—)男,汉,山西大同,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web应用开发、大数据技术。

张磊(1984.2—)男,河北石家庄,汉,工程师,硕士,大数据技术。

孟云灵(1990.2—)女,河北邢台,汉,讲师,硕士,信息安全。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