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一带一路”背景下,日语专业大学生跨专业考研新趋势的调查与分析
摘要:近年来,全国报考硕士研究生的总人数不断攀升,据统计,跨专业考研的大学生群体是“考研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其发展趋势,笔者对日语专业学生跨专业考研的新态势进行了调查研究。本研究成果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抽样调查法,调查探索了日语专业学生跨专业考研的原因、备考时间以及成功率等,并通过对往届跨考成功的学长学姐的访谈,了解日语专业学生后期在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出现的利与弊等,综合整理研究日语专业学生跨专业考研的相关情况,以期对有跨专业考研计划的日语专业学生提供切实的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日语;跨考;新趋势
基金项目:2021年度常熟理工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日语专业大学生跨专业考研新趋势的调查与分析》项目编号:XJDC2021196
近年来,受就业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全国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人数不断增加,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考研热”。
据教育部官方数据显示:
根据上图数据,近5年间,全国报考硕士研究生的总人数增长了192%,而录取率并未随之提升,甚至2022年还有明显下降,由此可见当下考研形势的严峻。
“考研大军”中,跨专业考研的群体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社会对人才不断产生新的需求,尤其是各领域的复合性人才。在外语领域,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外语人才通过跨专业考研,掌握一门新的专业,以达到社会对复合性人才的要求,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笔者结合“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通过问卷调查法、抽样调查法及访谈,调查研究了日语专业学生跨专业考研的现状。
一、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我国致力于“一带一路”的建设,促进我国与亚欧非沿线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
2013年9月和10月,我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2015)。2015年3月,经国务院授权,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2015)。
“一带一路”主要致力于加强我国与亚欧非沿线国家之间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方面的合作(2016)。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社会对外语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外语人才在面临机会的同时也迎接着挑战。
近几年来,全国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人数不断增长,而其中跨专业考研的大学生群体是“考研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界对跨专业考研的研究也在不断进行。关于跨专业考研,国内主要研究了大学生跨专业考研的现状、原因、动机、利弊、独立学院或民办高校学生的跨专业考研情况、师范生和农学生的跨专业考研情况、以及研究生培养现状与对策等。
因为现实原因或其他种种原因,日语专业的学生也产生了跨专业考研的需求,本研究成果对有跨专业考研计划的日语专业学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调查报告
(一)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为匿名填写,据调研数据统计,接受调研的对象主要有2类,一类调查对象为报考国内硕士研究生的日专生,再一类调查对象报考国外硕士(主要为日本)的日专生。为了对跨专业考研计划的日专生更有借鉴意义,笔者从中选取了较有代表性的几位调研对象,以供参考。
一号调查对象硕士研究生报考的专业是法律(非法学)专业,他跨专业考研一次性就取得了成功,且未被调剂。为了硕士研究生的升学考试,他大约准备了12个月。本科阶段时,他的学习成绩优异,他选择跨专业考研的原因主要是追逐自己的兴趣。他认为跨专业考研之后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更加具有方向性,专业更加具有针对性,他认为这对于他而言是跨专业考研的积极影响。但是正因为是跨专业考研,导致他在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专业基础较为薄弱,他认为这对于他而言是跨专业考研的弊端。但从总体上来说,他认为跨专业考研是利大于弊,而从就业上来说也是利大于弊。
二号调查对象硕士研究生报考的专业是公安学专业,他跨专业考研一次性就取得了成功,且未被调剂。为了硕士研究生的升学考试,他大约准备了7个月。本科阶段时,他的学习成绩良好,他选择跨专业考研的原因主要是提高就业的竞争力。他认为,跨专业考研对他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的积极影响在于查阅文献时能够畅通无阻地阅读外文资料。但与此同时,跨专业考研也导致了他在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专业基础较为薄弱,专业学习起来比较吃力,他认为这对于他而言是跨专业考研的弊端。但从总体上来说,他认为跨专业考研是利大于弊,从就业上来说也是利大于弊。
三号调查对象硕士研究生报考的专业是工商管理专业,很遗憾的是他跨专业考研未能取得成功。为了硕士研究生的升学考试,他大约准备了6个月。本科阶段时,他的学习成绩良好,他选择跨专业考研的原因主要是提高就业的竞争力。
四号调查对象硕士研究生报考的专业是经营学专业,她跨专业考研一次性就取得了成功,且未被调剂。为了硕士研究生的升学考试,她大约准备了9个月。本科阶段时,她的学习成绩良好,她选择跨专业考研的原因主要是能提高就业的竞争力。她认为,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因为她对学习的专业比较感兴趣,所以学习态度非常积极。硕士研究生阶段,经营学专业的学习并未让她感受到学习上的吃力,虽然她认为跨专业考研也有一定弊端,但她没有明确说明。从总体上来说,她认为跨专业考研是利大于弊,从就业上来说也是利大于弊。
调查问卷的数据显示,硕士研究生报考文科专业的人数为100%;跨专业考研取得成功的占75%,未成功的占25%;硕士研究生考试的大致准备时间最少为6个月,最多为12个月;四位调查对象在本科阶段学习成绩都较为优异;且跨专业考研的主要原因为“追逐兴趣”的占25%,为“提高就业竞争力”的占75%。
在考研成功的三位调查对象中,硕士研究生考试的大致准备时间最少为7个月,最多为12个月;被调剂的为0%;关于跨专业考研对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弊端,认为“专业基础薄弱”的占66.67%,认为“学习吃力”的占33.33%,选择“其他”的占33.33%;认为跨专业考研是“利大于弊”的占100%;认为跨专业考研对就业是“利大于弊”的占100%。
(二)访谈
笔者还对一个本科于2019年毕业的学姐K进行了一次访谈,了解了她硕士研究生报考的专业、报考原因、备考相关的情况,以及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情况等等。
K学姐硕士研究生专业报考的是新闻与传播专业的专业型学位硕士(专硕),研究方向是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广告文化传播方向。报考该专业主要为了追逐兴趣爱好。早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攻读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念头就已经在她的心里萌芽。但令人遗憾的是,她未能如愿以偿。大学四年里,她一直有着坚定的目标,自始至终初心未改。四年之后,她为追求梦想选择了新闻与传播专业,这一次,K学姐终于如愿以偿。但还是有一些遗憾,她未能进入第一志愿的学校,被调剂到了另外一所高校。
为了追寻梦想,K学姐早在大二暑假去了地方电视台实习,她告诉笔者说,“虽然我写得了稿件,做得了专访,用得了单反,但是,因为我没有系统学过新闻传播,我不是专业的,所以我会怯”。笔者认为,这也是K学姐选择考研的原因。K学姐硕士研究生考试科目中的公共外语,选择的是日语,学姐认为公共外语选择日语对于她跨专业考研是有帮助的,无论是备考过程还是之后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日语都是有帮助的。K学姐说,硕士研究生阶段做一些课题研究时,就会接触到日本的一些创意,因为日本在广告方面也是极有创意的,所以她收获颇多。
关于备考的过程,K学姐说“困难其实还好,最初学专业课的时候会有一些吃力,因为理论和实践毕竟是不一样的。后面学懂了之后就很顺畅了,到最后冲刺的时候只觉得时间不够用”。K学姐还说,因为新闻与传播专业是她的梦想,所以奋斗的过程并不会觉得很累。
K学姐本科在校期间成绩就十分优异,综合奖学金二等奖获得过三次,综合奖学金一等奖获得过一次,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过两次,而且还获得了优秀毕业生。而硕士研究生阶段,K学姐仍然保持着十分优异的成绩,研究生一年级获得了二等奖奖学金,研究生二年级获得了一等奖奖学金。可见,K学姐验证了常常听到的那两句话:“优秀是一种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最后,K学姐还建议,如果有考研的打算,最好选择真心喜欢的专业,不要为了提升学历去读书。
三、建议
(一)理性地决定是否跨专业考研
关于跨专业考研的原因,笔者的调查数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仅供参考。据反馈信息,主要原因为“追逐兴趣爱好”和“提高就业竞争力”,之外还包括“名校情节”及“他人的建议”等。无论是出于何种原因决定跨专业考研,都需要慎重决定,多方考虑。考研是一场持久战,自己是否能坚持到底?如果是准备跨专业考研,备考的同时还需要兼顾本专业的学习,自己是否能够兼顾?考研成功之后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至少有两年或者三年,自己是否能够坚持?如果考研失败,自己该如何打算?以上这些问题都是需要考虑的。且报考专业的科目是否包括数学、自己是否擅长数学、考研的外语科目是选择英语还是日语、如果选择日语是否有局限性等等因素,都需要综合考量。
(二)跨专业考研成功后需要加强巩固硕士研究生阶段专业的基础
根据笔者的调查结果,跨专业考研成功的调查对象中认为“专业基础薄弱”的占66.67%,认为“学习吃力”的占33.33%,虽不具有普遍意义,但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由此可见,进入硕士研究生阶段之后,加强巩固硕士阶段专业知识的基础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人民网.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EB/OL].(2015-3-29)[2022-7-17].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329/c1001-26765454.html
[2]新华社.经国务院授权 三部委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EB/OL].(2015-3-28)[2022-7-17].http://www.gov.cn/xinwen/2015-03/28/content_2839723.htm
[3]邹蕴涵.“一带一路”的基本内容.[EB/OL].(2016-3-25)[2022-7-17].http://www.sic.gov.cn/News/455/6103.htm
[4]杨超.基于跨专业考研的成因分析——以H大学为例[J].科教导刊(电子版),2020,(第11期)
作者简介
陈蓓蓓(2001.8—)女,汉族,四川巴中人,常熟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化。
通讯作者:姜芳(1976.7—)女,汉族,河南新乡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及日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