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以美启真、以德为行,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专业花鸟画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卷宗
湘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摘要: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逐步在高等学校推行和实施,强调以立德树人为目标, 凝练“德育为先、实践为重、特色为本”的理念并全面实践,以课堂为主渠道进行全面德育,以思政课教师为主力军,形成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新格局。美术与人们的文化生活密切相关,不同时代的美术艺术作品和创作活动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的思想认识和价值态度,与思政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做好美术学科课程思政,对于构建美育思政体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花鸟画作为美术教育专业美育实践课程,在课程思政的融入与实践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本文基于美术学科教学下花鸟画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凝练出了以美启真、以德为行,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专业花鸟画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的探究相关内容。

关键词:美术教育;花鸟画;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学生美术有着其独特思维、视角和艺术语言。众多教育研究发现,学生美术学习探究的过程与其思维发展、思想认知有着极其重要的关联。卢梭、皮亚杰等教育家在研究学生学习和认知方面,都曾对学生美术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学生美术表现的过程充分反应了对生活的观察和认知,有目的设计的美术学习活动对学生的认知和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高职院校美术课堂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实践策略有着极其重要的研究意义。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外延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其核心内涵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主要形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其外延包括各个国家课程,也包括学校开展的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以及各种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美术是国家课程之一,花鸟画又是美术学科中基于国族之画和国粹之学的“中国画学”一体化培养模式下的理论为辅实践为主的课程,是学校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实施课程思政,将使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外延得到丰富和延展。我国之所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是因为思想建设已经深入渗透到国家的发展的各个领域及各个方面,既为国家进步提供强有力的驱动作用,又保证方向,能够加速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进程。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抓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政治引导,强化理论武装,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因此,夯实全方位德育理念,提高德育实效,在高职生内心构筑起坚实的精神堡垒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工作。

二、高职思政教育课堂现状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依靠思想政治类课程实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这种单一的思政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从教师到学生,都感到教学方式单一,方法不够灵活,育人效果不是十分理想。由于对应试教育的重视,衡量一所学校或一名教师是否称职的关键指标是入学率。在这一措施下,无论怎么鼓励素质教育,学校在思政教育的课堂管理上仍将不会处理。许多学校仍会把学业成绩和班级排名作为评价体系,另一方面,对社会、家长和学生的不重视也是导致现在思政教育缺失的重要原因。因为思政教育的效果是抽象、无法具体量化的。在当今的教育评价体系下,学校只有注重学习成绩,才能吸引更多的尖子生,为学校提高办学效益。特别是在高职,对学生的管制较为松散,所以造成学生的不全面发展,甚至人格缺陷, 在学生评价中,也多以智育成绩为主,对学生思政教育缺失科学有效的评价标准,所以,思政教育形式化,培养人们日常的道德行为被忽视,思政教育只能成为空谈。而在班级教育教学实践中,班级管理过程中重智育轻德育,学生只注重其考试的重要性,而道德教育的“知识”几乎没有,更不用说思政教育的实践机会。班级管理思政教育理论化、单一化、碎片化、形式化,导致思政教育不能以系统的形式付诸实践,其效果必然会遭到弱化。

三、课程思政对花鸟画课程的影响与意义

(一)提高教学站位,把握价值导向

花鸟画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在高职美术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用“大思政”的格局,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育人因素,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文化自信,生态文明和创新精神等,做好文化传承,育才与育人融合,将有效提高花鸟画课程的教学站位,把握美的价值导向。

(二)实现课程价值,提升课程及美术学科地位

长久以来,艺术学科在学校教育中极易受到忽视,大家更关乎学习语言和数字。思政教育,需要更多的直觉感知影响思维认知,花鸟画教学活动中渗透思政教育,将更加有效地提升受教育者对核心价值观的感知、理解和认同,美术学科教育的价值将得到更大的体现,从而提升自身的学科地位。

四、花鸟画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途径与方法

(一)严格落实教育部的相关文件要求

高校要围绕同心同向同行的目标指向,严格落实教育部关于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文件要求,在教学内容、教学形态、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堂教学实施等方面改革创新、做实做细,将思政教育落实在教学大纲、教案课件、课堂讲授、专题讨论、课后作业、实验实训、考试考查、毕业设计、学位论文等各环节,真正实现增长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和塑造灵魂的“四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推动花鸟画课程教学的完整性和创新性,在内容组织安排上既凸显思想性、价值性、建设性、理论性,又呈现学理性、知识性、批判性、实践性,共同实现培根铸魂和启智增慧的功效。在当前形势下,思政课建设更应把好脉搏、找准方向、对症下药,进一步做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工作。

(二)以美启真,寓情自然生活美学,引导正确价值导向

中国人自古崇尚自然,善于从自然中发现美与智慧。庄子思想中一个贯穿始终的核心就是自然,他根据自然的法则创造了理想的社会图景。从远古到当代,从中方到西方,山水、植物、动物自然元素、自然题材都是人们艺术创作活动中的主要内容。人们在自然与生活的美学研究中陶冶情操,修养德行;在与自然的对话中思考哲学,充盈智慧。人与自然艺术交流的历史也是人类社会思想发展的历程。美术教师在花鸟画课堂上应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和上课素材中的自然生活元素与主题,在描摹与艺术创作活动中进行真、善、美的价值引导。特别是课堂上要带领学生走近自然,走进生活,感受自然之美,领略自然智慧,寓情与自然生活美学,对引导学生积极正确的价值导向有着重要作用。

(三)以德为行,关注传统艺术审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课程思政的本质是立德树人,目的是要引导学生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引导当代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花鸟画教学应当引导学生在艺术创作与欣赏探究活动中关注传统艺术审美,理解和增强民族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学生通过欣赏等活动,了解有关笔墨纸砚的制作工艺;对纸张和画作进行绷框和装裱的制作过程;体会古代传统绘画尤其是唐宋时期宫廷绘画的绘制过程及设色技巧等内容,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勤学修德、学思并重的优良品德,逐步养成在中国画技法练习、务实与创新过程中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贯之的“工匠精神”。认真学习花鸟画中借花明志、借物寓人、借画育人的精神追求,强调学习中国画不只是学习技能,如何画画而已,不仅仅是技法学习,而是通过专业学习提高自身修养,艺文双修,以达到人品画品共修的育人目的。

(四)合理提供绘画素材,有机渗透思政教育

课程思政理念下的花鸟画课堂既要保证学生独立审美的精神及创新意识得到发展,同时要有效实施课程思政,通过作品临摹与创作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国画学习的兴趣及自己职业发展的内驱力。这需要我们将思政教育有机渗透到花鸟画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花鸟画的临摹与创作活动完全离不开创作素材,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选择提供素材,对思政教育的有机渗透有着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选择古今名家的代表作品,主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家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文化自信,生态文明和创新精神等几个方面集中整理素材,引导学生关注经典、创新实践,将德育活动与经典文化结合,让课程思政在花鸟画教学中得到有机渗透。课程思政的方法是显隐结合,思维是创新。针对美术学科中花鸟画课程特点,从学习素材的提供入手,将教育教学活动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既有开阔的艺术视野,又有育人的追求。

(五)凸显美术学科特点,激活课程思政活力

美术学科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教学内容的人文性与生活化,学习形式的活动性与探究性等,让美术课堂呈现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课程思政的理念是协同育人,结构是立体多元。教师把握美术学科优势,凸显学科特点,审美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相互融合,各自内涵与外延得以丰富。《美术课程标准》要求美术教学要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艺术活动是美术教学设计的主要策略。问题情境的设计与思政教育结合,是教学活动愉悦性与思想性的融合。例如,花鸟画中通过对“四君子”题材产生的原因和发展历程展开讨论与梳理,以反观花鸟画的审美特色和文化内涵;金秋十月,芙蓉花与桂花在百花凋零的秋天竞相开放,体现出它们不畏霜冻、不畏逆境、不怕危难,是清高脱俗的君子形象……这些积极的价值导向激发学生参与系列体验探究活动,并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感受中国传统审美与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立足课程思政,让花鸟画课堂有价值站位,凸显美术学科特点,课程思政的活力得到激活。

(六)加强各个环节的整体联动

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在思政,重点在课堂,关键在教师,成效在学生。如果离开了课堂,课程思政将会失去载体;如果忽视了思政元素,课程教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如果没有充分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书育人的主体作用将无从发挥;如果不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受,课程思政就会被虚化,就达不到预期成效。因此,必须有加强各个环节的整体联动、共同发力,形成全体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一个都不少,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实施课程思政一门都不缺位的“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大格局,进一步拓宽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思路,构建高质量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五、总结

思政课教学关乎人才培养,关乎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培养,关乎中华民族的未来。积极开展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即导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贯彻思政教育,有助于强化导师立德树人意识、提升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成效。花鸟画课程思政育人的需要,是美术学科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要深入研究课程思政与美术教育教学间的关系,有效实施美术课程思政,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佳妹. 高职院校美术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J]. 世纪之星—高中版, 2021(18):2.

[2]杜廷碧. "立德树人,课程思政"融入高职专业课程的教学探索与实践[J]. 新一代:理论版, 2021(8):1.

[3]邢志鹏. 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研究[J]. 戏剧之家, 2020(17):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