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人工智能支持下大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研究

卷宗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摘要:学生大学阶段的学习是学生成长的一个特殊阶段,这一阶段是学生个体从青少年迈入到成年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学生从学习迈入到工作的预备阶段。而这个阶段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不仅影响着学生在大学生活的学习也影响着其方方面面。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现今社会之下,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影响因素对于学生学习成长至关重要。本文也将以此为研究背景,探索大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的影响因素,并以此为依据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

关键词:人工智能;大学英语;学习适应性

课题项目:本文为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人工智能支持下大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研究”研究成果。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不断地更迭进步,在现代教育当中所运用的科学技术也越来越先进。从最早期的利用录音机来进行英语的听、说、读、写,到现代的各种辅助教学技术,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而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更是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在较多的情况之下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和学习效率是呈现正相关的。那在人工智能的支持之下大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能否提升,也是当前教育界所关心的热点话题,要想更快更高地提升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就需要对这些要素背后的内核有所了解。

一、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从最初的1956年提出至今,其内涵都未有明确的统一的定义,但是在一般情况之下会将其认定为是通过程序、数据以及算法来模拟人类智能,使得及其能够拥有人类的某种功能的技术我们将其称为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所跨越的范围较为广泛,甚至也依据此衍生出了多种新的概念。当其与现代教育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其研究通常会涉及到教育人工智能以及人工智能教育等。在教育界当中人工智能教育是将人工智能当做是学习的对象,以此来展开相应的技能知识学习,而教育人工智能则将现代的科学技术当做辅助教育的手段,这一概念更多的是侧重于如何将这一现代技术运用到现代教育之中,为教育目标的实现助力。本文当中所涉及到的人工智能指的正是教育人工智能,即在英语学习当中如何具体运用人工智能教育,提升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

二、人工智能支持下大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

(一)学习动力

学习动力又被称为“学习动机”,是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够向前发展的内部驱动力,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行为发生的情感因素。从学习动力这一层面来看可以将其分解为学习的原因和目的以及方向,这决定了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并且根据学习动机的理论甚至可以将其再进一步细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等。其中占较为稳定的因素则是认知内驱力,在人工智能支持下要想提升大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就需要提升学生的认知内驱力,让学生的学习动力一直推动其主动学习。

(二)智能素养

在人工智能社会之中,个体的智能素养是学生能够适应智能社会发展以及未来所要面临的智能社会挑战的关键因素。在人工智能支持下,智能素养是学生的关键素养。在这一智能时代之下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变的更为多元,其中包含了智能能力、智能情意等。智能时代之下这些智能能力都是学生学习适应力提升的重要构成部分。

(三)教师支持

尽管在人工智能的时代之下,教育的主体模式也并没有太大的改变,教师依旧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织者、引导者。人工智能能够为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学习的资料,或者是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陪伴,更甚者人工智能能够为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和帮助。但是即使是在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教育当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复杂的,多方面交叉的工作,这些工作或者是情感是人工智能所无法提供的。更有部分研究中表明,教师和人工智能的协同办公,使得学生对人工智能的认可度更为高,会激发学生对人工智能的持续使用,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这也成为了影响大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指的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者理论指导下所形成的教学活动程序。大学的课堂与高中相比较,在授课的方式、教学目标、教学机制等方面都是不同的,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支持下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和以往的英语学习方式更是大相径庭的。学生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没能够跟上应有的发展水平,无法良好的适应这一教学实际,一部分原因在于教学模式和学生个体出现不配套的问题。学生在不配套的教学模式之下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以及精力才能跟上进度,这就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英语学习适应性,这是客观层面的外在因素造成的。因此,教育教学模式也是影响大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其中教师自身的授课方式以及相关课程的相关设置等都会影响到学生,这也是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

三、人工智能支持下大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提升路径

(一)增强学习动机

在人工智能的支持下,提升学生大学英语学习适应性就需要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自主学习。在大学阶段的大学生,他们学习较之以往是更为自由的,教师不会再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育,学习的学习也需要从老传统变为新式的主动探索。在人工智能支持的环境之下,对于学生教学的理念也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因此,学生必须要意识到当前的变化,主动地树立起自主学习的观念意识,利用人工智能辅助学习。学生可以利用人工智能英语学习工具对后期的大学英语学习进行规划,并且依据规划出来的路径进行自我严格管理,通过这种人机协作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增强自身的学习动机,提升自身的英语学习适应性。

(二)提升智能素养

在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智能社会中对于学生的智能素养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迎来了更多的挑战。通过对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进行研究,要想提升学生的智能素养,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适应性就需要学生个体深入到人工智能资源库当中。及时人工智能能够为学生的大学英语学习提供海量的学习资源,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的学习。只有学生能够主动投入到资源库当中,利用资源、合理选择,将学习资源内化为自身的知识才能够实现有效的学习。所以,学生智能素养的提升不仅仅是增强了学生在人工智能下对大学英语学习的适应性,更是提升学生在这一背景之下对于英语学习资源平台的把控能力,让学生的能力得到迅速发展。在大学阶段对于学生智能素养的提升不是直接的教育,而是通过课程的设置间接融入到学生的核心素养当中。大学需要开设和人工智能相关的公共基础课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了解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以及如何运用人工智能帮助自己学习。在这些课程当中,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提升对人工智能的兴趣,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到人工智能的使用当中,提升学生的智能素养。

(三)主动适应变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对教师的工作进行替代,但必须清楚的一点就是“人工智能不会取代教师,可是不会使用人工智能的教师会被取代”。因此,在新的教育发展趋势之下,人工智能和教师协同发展将会成为一种趋势。人工智能能够提升教师的工作效率,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自身的教学目标。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应该主动地进行适应,只有做好充分迎接人工智能时代到来的教师,才能够适应未来的教育新形势。为了能够更好地对自身的观念和角色进行适应,就需要大学英语教师首先革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建立起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并在这一理念指导之下进行创新性教学。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应该自身做好榜样带头作用,主动提升自身的智能素养,主动参与到智能教育素养的学习当中,在大学英语课堂之上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智能伦理道德观。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适应性,并且在大学课堂当中积极地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学生对于人工智能的兴趣。

(四)利用人工智能,优化教学形式

人工智能拥有着众多的令人惊叹的功能,教师可以在人工智能的支持下对自身的教学手段和形式进行革新,以此来提升大学生的英语学习适应性。其中,在大学英语的学习当中听力练习是基础性课程,为了能够提升学生的这一基本技能,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匹配更适用于学生个体的英语听力练习资源,为学生们分层级进行推送。大学英语教师还可以在系统之中根据学生所掌握的情况,以及练习的情况进行高频词汇的推送,并在推送的过程当中对于高频词汇可以进行讲解,以及推送相应的例句示范,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掌握,减轻学生在听力练习上的负担。教师在人工智能的支持之下除了可以为学生推送配套的学习资源外,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应用情境,帮助学生进行口语锻炼。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展示一些交际情境,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交际情境来进行联系,学生选择完不同的情境后,教师可以播放音频让学生进行交流,让其更有代入感。人工智能不仅能够让大学的英语听力课堂变得更为生动有趣,还可以在口语应用课堂对学生进行帮助,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在大学英语的口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人工智能的陪伴式口语练习能力,让学生和机器人进行口语的交互学习,让学生在和人工智能对话的过程当中熟悉语言的表达方式。教师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让学生进行课外口语练习,拓宽教育的维度。教师可以在人工智能平台上更好地掌握学生学习的进度与效果,并及时地根据学生的不同学情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大大拓宽了学生口语练习的途径和频率。在人工智能支持下的大学英语课堂应该对教学形式不断进行优化,合理借用人工智能,提升大学生的英语学习适应力。

结语

在大学英语的学习当中,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有了更高的要求,人工智能的发展为大学生的自学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学生只有增强自身的自学意识,提升智能素养才能够提升自身对于大学英语的适应性。在未来人工智能支持学习是教育的发展趋势,大学英语教师也必须要改变自身的观念,主动参与到智能素养学习当中,更新教学形式,这不仅仅是提升大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的需求,也是延长自身职业道路的根本需求。

参考文献

[1]陈东,陈鸿.现代远程教育成人学员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分析[J].黑龙江高校教研究,2019(04):151-153.

[2]彭思远.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校园心理,2019(06):219-221.

[3]王竞辛.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缺失”影响因素的分析[J].现代交际,2020(03):28.

作者简介

余志科(1977.12—),江西南昌人,副教授,博士,硕导,研究方向:话语与传播,教育技术,英语教育。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