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浅谈《边城》中翠翠的人物形象
[摘 要:《边城》是沈从文先生对人性美描写中最为突出的一部作品。《边城》中有众多人物形象,而翠翠则是沈从文最为偏爱的那一个。本文将从人物的幸与不幸两方面展开,综合分析这一人物形象。
关键词:沈从文;《边城》;翠翠]
《边城》是沈从文先生对人性美描写中最为突出的一部作品。《边城》中有众多人物形象,而翠翠则是沈从文最为偏爱的那一个。沈从文给了翠翠姣好的面庞,给了翠翠善良乐观的性格,给了翠翠爱她宠她的爷爷,这些都是翠翠的幸运之处,但翠翠也带有一部分的不幸。正是这些幸与不幸共同组成了翠翠饱满的人物形象。
一、翠翠的幸运
翠翠的幸运从她所出生的环境已经有所体现,也就是全书的大地点,茶峒。这是一个跨了三个省的边城小镇,有着翠色逼人的篁竹,有着最美好的自然风光和淳朴民风。这是个连娼妓都“感情真挚,痴到无可形容”的小镇。正是这个小镇滋养了翠翠的容貌,也滋养了她开朗的性格,和足以面对后来发生的事情的坚韧。在这里,翠翠是纯真的代表,是沈从文先生在那段动荡岁月里对自己内心美的一种标准。
翠翠的幸运还体现在她有爱她、宠她、惯她的爷爷和一只陪她长大的黄狗。她的爷爷会“说些城中多年以前的战争故事”或是翠翠和爷爷一起“吹着迎亲送女的曲子”。翠翠会帮爷爷拦住乘船的人,会为了不让爷爷一个人而愿意放弃去城里看划船的机会。翠翠拥有爷爷是翠翠的幸运,而翠翠也成了爷爷的幸运。翠翠的爷爷尽力去让翠翠的人生不被贫穷的生活所束缚,他去到顺顺家打听,希望翠翠能嫁给大老,虽然错点了鸳鸯,但他的本心却是为了翠翠能够过得好。还有那只黄狗,它陪翠翠长大,是翠翠的朋友,玩伴。它是翠翠的生命中除了爷爷外的另一个守护人,陪着翠翠去城里备办东西时,以为翠翠被人欺侮时,便“汪汪的吠起来”。
翠翠的幸运有一部分是她的父母所给予的,虽然翠翠的父亲在她出生前就已经服毒自杀,母亲也在生下她后在到溪水边吃了许多冷水去世了。但翠翠是她父母爱情的结晶,是最纯真的爱情的果实。翠翠的存在,本就是一种纯真爱情的象征,正是对沈从文先生“美在生命”的一种体现。
二、翠翠的不幸
翠翠的不幸主要是她的爱情。她和傩送拥有宛若言情小说的爱情开头,两人一见钟情,彼此中意。本可以发展成一对佳偶,然后幸福美满的度过剩下的日子,但最终却因为各种人物,各种事情的打扰,落得翠翠苦等傩送的结局。
翠翠爱情的悲剧,有很多影响因素。首先,翠翠本身性格中的自卑,让她在得知和自己争抢傩送的是团总家的女儿时,除了悲伤,她还有一部分的自卑。尽管她会羡慕别人拥有的更好的生活,但对自己贫困的生活没有怨恨。这是在翠翠身上共存的两种心理,也存在在当时的中国,既对西方的先进发达充满艳羡,但并没有对自身的弊端产生厌恶。其次,爷爷与顺顺都希望翠翠能嫁给天保。这是来自封建社会的阻挠,对生长在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之中的翠翠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巨大无比的阻力。这也是对当时中国社会的一种折射,明明已经有了很多的重大变革,但传统的封建力量依旧是阻止社会向前进的一大因素之一。
小说的结局写到“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这种不可知的结局,也是翠翠的不幸之一。就好比荒诞剧《等待戈多》没有一个完整的结局,却又透着一股无比的悲剧气息。前文翠翠经历了爷爷的死、天保的死、傩送的离开,已经是对翠翠的一种无比打击,而对傩送无期限的等待,则是一种命运的宣判,对翠翠人生最无情的宣判。
三、总结
《边城》刻画了一个在爱情面前无能为力的湘西少女的形象,翠翠。对翠翠天真浪漫的描写,是作者沈从文先生对美的追求的表达。而对翠翠爱情悲剧及她在整个事件中的反应的描写,则是对当时社会的阴暗的一种折射。在翠翠身上上演的不幸,不仅是对翠翠一生的摧残,也正是当时中国社会对最为珍贵的纯真的残害的折射。沈从文先生渴望通过翠翠这个人物形象来唤醒国人对纯真人性的追求。
参考文献
[1]沈从文.沈从文集[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8,7.
[2]陈旭.浅析《边城》中翠翠的人物形象[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8(36):24-25.
[3]别菊珍.论人性的缺憾——从《边城》人物形象的塑造看沈从文的人性思想内涵[J].安徽文学,2008,6: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