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成都旅游巴蜀文化发展方针下成都阁比邻舍民宿室内设计文旅文化应用探索
摘要:民宿行业为了适应时代的变迁,以地域文化为主题的民宿悄然崛起,根据我国民宿行业的发展状况,我国特色民宿的发展较慢,整体比国外落后,又受到国外多元化设计趋势的影响,没有积累足够的经验,对于特色民宿的设计主要是借鉴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设计概念,并没有对设计进行创新和运用个性化风格,设计师们将关注点放在装修方面,却忽视了民宿的室内装饰设计,影响了民宿的设计水平的提升和空间氛围的营造。
关键词:巴蜀文化;民宿设计;旅游发展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安排部署,加快推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于2020年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讲话中指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在此背景下,发展巴蜀旅游文化有利于充分发挥区域内各地区的比较优势,提升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整体竞争力,打造国际知名文化和旅游品牌。
一、巴蜀地区历史文化概貌
(一) 历史概况。巴蜀地区历史悠久,巴人和蜀人是最主要的部族,巴蜀地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史传说中的五帝时代。改革开放以来,巴蜀地球的经济文化全面走向繁荣。
(二)巴蜀文化构成
1.地域文化。巴蜀地区的地域文化主要体现在巴蜀地区的山文化和水文化方面。巴蜀坐落着峨眉山、青城山、贡嘎山、西岭雪山等山景,青城山更是坐落着巴蜀书院园林。
2.民族文化。巴蜀文化地区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拥有古蜀文明和三国及前后蜀时一期的灿烂文化。巴蜀地区的少数民族多为当时古蜀文明的遗珠,其中尤其是以当地的苗族、傣族等少数民族,这些年以来通过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深受全国各地旅游人士的青睐。
二、巴蜀地域文化在成都阁比邻舍民宿设计中的运用
(一)巴蜀地域文化的选取及运用。本次设计主要是针对于巴蜀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作为参考对象,在设计中融入了具有红苗族特色的陶罐,丰富了设计空间。同时也将具有苗族地域特色的蜡染工艺融入设计中,传递出了浓浓的苗族文化特色。本次设计背靠国家森林自然保护区,山谷内野生鸟类众多,有五十多种,其中国家保护的珍稀鸟类有白鹤、鸳鸯、金鸡等。因此我们在灯具选择上采用了类似鸟笼的形状。为设计增添了一抹自然的气息。
(二)空间设计元素的来源及应用。本案的设计是以苗族元素为主题的民宿设计,通过结合苗族特有的乡土文化使得整体设计流露出浓浓的民族文化气息,让顾客能够在放松心境、享受生活的同时了解民族特色。针对苗族文化特色,在设计中运用了蜡染、苗绣、彩陶等苗族元素。成都阁比邻舍民宿的设计合理的提炼了巴蜀地域文化。在设计之前对民族特色文化进行了大规模的网络调研,从中提取出了一些特色。然后结合本案进行了设计,对苗族民宿地域文化进行了规划,在整体设计中凸显出苗族文化的精髓。
(三)设计色彩搭配装饰。本案在色彩搭配上采用了白色与原木色结为主调使得整体空间柔和适意、轻松自然,褪去浮华,给顾客营造了朴素而美好,纯真且自然的氛围。干净、整洁的白色墙面与浅灰色的地面构成了一种干净的语言,呈现出一个恰到好处,追求静谧自然,质朴简雅的民宿。
三、成都阁比邻舍民宿功能空间的设计与说明
(一)整体空间划分。本案的设计主打巴蜀地域文化的运用。对整体空间进行了合理的划分,布局规整。整个民宿被划分成三层,一层主要包括前台大堂区、包间、餐饮区、吧台区、厨房区、住宿区、厕所,二层为客房区、家庭房区、景观休闲区,三层被划分为豪华套房区、景观休闲区。在设计中对每一层的空间都进行了合理的运用空间,在材质,灯光及色调上进行了严谨的设计思考,为顾客提供了舒适的空间环境。
(二)各局部空间的功能设计
1.客房区。整体的民宿设计中共计3层11间客巴蜀特色文化体验房间,其中一层有三间多人间,二层有三间大床房,两间标间以及一间亲子套房,三层布置有两间豪华套房。在设计中11间客房布局合理,面积适宜,为不同消费需求的顾客提供了多种选择。
2.露天阳台区。三层的露天阳台,采用环绕式落地窗,正是摄影师眼里的最佳位置、最美观景台。拥超大景观视角,可远眺云雾翻涌,可俯瞰连绵梯田,山岚起伏尽收眼底。
四、成都阁比邻舍民宿整体风格定位与局部构造
(一)整体风格定位。本案的设计定位是将苗族特有的乡土地域文化融入到设计当中。本次设计的民宿中我们将具有代表性的苗族地域特色文化融合其中。纯粹的白色,温润的木色,与床幔、木板、地毯等共同组成了富有清新感的空间细节。饰物虽少却很细致,能烘托起应景的氛围,以此营造出亲近自然、享受当下的舒适感。
(二)各主要局部空间的构造
1.立面设计。一层储物区的设计展示了苗族特有的民族文化,在此区域中顾客可以观赏到苗族特有的陶罐艺术,色彩上以白色为主旋律,以木色和灰色进行辅助,搭配以恰到好处的灯光,烘托出一种温馨的氛围。二层客房设计流露出质朴温暖的气息,美得不动声色,每一间都以白色为基调,搭配上原木色家具,现代简约的玻璃移门,自然原始的竹制吊顶,柔软舒适的方形大床,让整个空间变得格外舒适。同时配备了完整的设施,独立卫浴,满足顾客的住宿需求。三层休闲区的设计以白色调为主,搭配以柔软的灰色布艺沙发和浅木色地板元素,营造出温暖舒适的休憩环境。偏白色和木色的装饰色彩,让生活变得简单,仿佛置身于森林之中,在装饰上的点缀,能够感受到设计的质感扑面而来。
2.平面设计。一层空间为整体设计主要提供了餐饮、接待和住宿的功能,被划分成餐饮空间、前台接待空间以及多人间。简洁雅致的木制桌椅和别具一格的木制吧台把线条和层次发挥到了极致,简约而不简单,各种木纹在设计中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木材的使用不仅环保、健康、耐用,更能营造出自然温暖的氛围。二层空间提供了住宿和休闲的功能,客房区划分为亲子套件、标间、大床房。每间客房都做到了面积适中,功能齐全,造型简洁大方,满足了不同顾客的需求。休闲区为顾客提供了观赏的功能,使顾客在中便能感受的巴蜀文化和享受自然美景。三层空间拥有住宿和休闲观赏的功能,套房区被划分为卧室、影音室、茶室、健身室、休闲区、露天阳台、汗蒸房、厕所。拥有多种功能的空间满足了顾客的各种需求。三层的设计舍弃一切繁奢,用大自然的美来体现出设计空间的宁静,回归自然,简朴高雅。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看似简洁淡雅的基调实则蕴含了深厚的文化韵味置身其中回味悠长,烘托出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
(三)巴蜀地域文化在成都阁比邻舍民宿设计中的运用。本方案是成都成都阁比邻舍民宿设计,以巴蜀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为主题,将少数民族乡土与地域文化通过设计呈现在成都阁比邻舍民宿中。
不同的民族、地域各有不同的特色文化,尤以少数民族地区的室内设计充满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乡土气息。通过营造环境氛围,延续场所记忆,设计上追求在场地条件的基础上延续苗族特色的乡土风貌又能营造丰富的感官体验。以创新手法将苗族土家族的蜡染、苗绣、彩陶等作为设计元素融合到整体风格当中,整体设计融入了浓郁的苗族气息,不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具有丰富的民族乡土地域内涵,让游客在游览的同时感受到当地的乡土与地域文化特色。
一层包间的设计整体以温润的原木色以及纯白色做主题色,冷静的灰色调作为辅助,将具有苗族地域文化特色的鸟笼元素运用到了灯具上,利用薄纱型的帘幕营造出雾气缭绕的独特山景,大片的落地窗反射出来的后面山峦的美景,朦胧透气如仙境一般。
一层就餐区的设计没有过多的装饰,整体以木色为主搭配以白色吊顶和灰色的地面。选材主要以自然材料为主,如木、麻等自然材料。这些材料使整个就餐区更加的接近自然,而且这些材料不会因为时间而过时,反而是越久越有味道。除去简单的木制线条,就餐区里面基本没有其他的大型装饰。在这个没有杂物堆砌的简约之地,顾客更容易放下杂念,专注的当下悠闲生活。
二层亲子套房的设计雅致而又略带童趣,无主灯的设计与地面的抬高处理打破了传统空间的设计,整体空间行走在白色与木色之中,柔和的色彩辅以米色勾勒,舒适感呼之欲出。墙角、地台、家具,只见轻盈简单的线条成为适合室内设计的形状,与生活嬉戏。
二层公共区域在设计中充分体现了苗族纹样的地域文化,装饰纹样的夸张变形,既着意于生气勃勃的客观对象的表现,又体现出梦境般的幻想色彩。图形主要是规则的若干基本几何图形组成,花草图案极少。几何图案的基本图形多为方形、棱形、螺形、十字形、之字形等。
三层茶室以温润木质与纯净白色系为基底,并配有广阔明朗的视野。设计中利用蓝染元素充分体现苗族地域文化,蓝染渗透在文创织物里的美感、耐人寻味,足以治愈人心,布料上独特的图腾,构成这片原生大地上的新语境。浸染之间,叙述着文明,却也是朴素的日常,惊心动魄的故事在布料上落成一截寻常的图案,在万物共生,的情境下代代流传。
三层休闲区的设计保留原木风韵,搭配明亮的白色,设计大方简单整体营造出恬静的感觉,木纹清晰,让人感觉更加亲近自然。下沉式休闲区摆脱了以电视为中心的布局,一个看似简单的地面高差让原本普通单一的空间更有层次也从心理上带给人更多包裹感与安全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结语:本次毕业设计主题是地域文化特色民宿设计,在选题时确定了设计的方向为巴蜀文化特色民宿设计,针对这一方向我们迅速对其进行了广泛的调研,通过实景图片、网络素材等一系列资料,了解了巴蜀地区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文化以及历史内涵。这为我们之后的设计奠定了丰厚的知识基础。然后我们对整体设计的平面布置图进行长时间的探讨,在保证布局合理的前提下还要充分的将巴蜀苗族文化融入至成都阁比邻舍民宿的设计当中,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了解到了基础知识和绘图软件的重要性。在本次毕设中,将白色与原木色结合的美体现的淋漓尽致,在各个不同的空间散发着独有的魅力,同时也将苗族地域文化通过一系列的装饰品体现出来。从本次毕设中我深深的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所以在以后的设计方面我会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积累更多的设计知识以完善自己。
参考文献
[1]满族文化符号在民宿设计中的应用邵丹丹 韩荣 王钰鑫 《设计》2021年1期
[2]城市文化与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和文化多样性单霁翔 《南方文物》2007年2期
[3]神秘消失的古国——巴国月明日 《当代人·历史解密》2011年10期
[4]隆林各族自治县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策划广西文化产业研究中心课题组 《歌海》2017年2期
[5]巴蜀地区典范观光农业旅游区成功之道研究张淑琴 唐宇翀《当代旅游》2019年3期
[6]从法律与道德关系来看许霆案唐少鸿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2014年18期
[7]琴弦上的歌李庆锋 《时代文学·上半月》2016年10期
[8]贵州民间美术市场价值初探刘意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4年1期
[9]我欲因之梦寥廓谷代双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2013年3期
[10]2006年度南方地区考古新发现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 《南方文物》2007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