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探讨EPC模式下的工程造价管理要点与控制方法
摘要:预先对EPC模式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概念性总结,知晓其运行特点,同时,结合建筑工程的承包特点,合理化看待工程造价控制问题,依照其造价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做出更加细节且具体的工作总结,注重以EPC模式为指引,辩证的看待工程造价管理控制策略,不仅仅涵盖设计阶段的工作开展,同时在强化设计方案变更环节,优化工程签证审查流程,确保工程施工合同条款是完备,更好的关注现场物料的管理控制工作,依据施工管控为前提条件,落实好EPC工程的投资成本控制目标。
关键词:EPC模式;工程造价;管理要点;控制方法
特别的是在我国经济突飞猛进发展的关键时期,EPC工程更加广泛,作为新时期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开展速率的工程承包模式,已经随着多种类型的工程建设实践,获得了更多的关注,也受到了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各项扶持政策相继推出。具体在EPC模式执行环节,承包商需要注重工作职责,在最初项目设计时,就积极的参与其中,更好的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确保整体项目建设受到全过程的有效监督,提升管理工作效率的同时,更好的发挥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质量。
一、综合论述EPC模式本质内容
EPC模式作为特殊的工程项目类型,依据总体承包的形式,相关项目在业主的建设委托下,签订相关合同,更加全面的将工程设计,材料购买以及施工建设等环节融入其中,直至项目投入试运行后,全部阶段都进行统一承包。在此过程中,需要对项目施工质量负责,更加科学的计算项目成本造价,依照合理的施工周期,确保整体工程项目建设的安全性。具体分析EPC模式,作为英文词汇的简称,“Engineering”融合了全部的设计工作内容,对于项目整体策划与后学执行实施阶段的组织管理工作。“Procurement”不再局限于普通设备使用和建设材料采购环节,还涉及到专业设备以及特殊材料的采买购置。而“Construction”就是将施工、安装、作业阶段的全部信息内容涵盖其中,重点突出了测试及技术培训的工作要领。对于EPC模式,相关项目需要做好交付前的准备工作,做好多种情形的试运行状态分析,尝试开展正常生产工作,促使项目全部内容均能够稳定运转,随后投入项目使用。
二、为何关注EPC模式的工程造价控制工作
结合当前应用十分广泛的工程总承包模式,认为开展高效合理的工程造价工具,表现出较强得以应用效果,业主可以清晰的了解到该工程项目的施工状态,明确实际造价额度,从而在规定的限额内完成工程建设目标。同时,业主选择工程总承包时,根据施工单位特点,多数情况下采用招投标的方式完成选择,确保工程前期勘察及设计工作都由承包单位完成,采购性价比更高的施工材料,提升工程施工的经济性,有助于总承包单位落实好工程造价控制,规划整体施工造价成本发挥重要意义。因此同时,相关工程在实际建设环节,不仅总承包单位需要强化资源利用的合理性,科学的完成资源分配,防止资源浪费的同时,提升工程建设施工效率,将成本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保障总承包单位获得较高额度的经济效益。
三、控制EPC模式下工程造价管理的工作策略
(一)关注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本身在工程造价控制环节,施工设计作为前期的关键内容,更加表现出较强的应用效果。对于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更加直观的决定了后期在工程造价工作质量,是开展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具体而言,要求工程项目设计方案制定必须具备合理性,能够对工程的成本支出以及施工质量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在项目设计初期,不同于技术设计阶段,影响范围更加宽泛。由此,强化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管理,采取适宜的方式,显著提升EPC模式建设施工的经济效益。预先做好设计方案的筛选工作,由于工程设计方案众多,类型大不一致,可选用竞标的方式进行筛选,充分利用市场竞争优势,选取最为优异的设计方案。同时,结合本项目施工的现实情况,完成更加契合的设计方案选择。对于设计方案评选指标来说,不仅要求施工周期较短且施工难度低,最为关键的保障建设施工项目质量达标。还有就是关注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对于工程施工图纸选择,充分重视方案实际的实施效果,作为关键性参考依据,确保项目建设质量为前提,选取适宜的管理方法,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额度,有效规避繁琐设计诱发的工程造价额度提升等情形。
(二)注重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审查
结合EPC模式运行特点,要求设计部门与相关部门进行密切联系,及时开展工作交流,保障沟通的有效性,确保监督管理部门发挥应用的工作效用。在项目准备投入建设前期的准备工作中,要求各个部门都能做出全面的项目检查,确保相关设计图纸得以投入建设施工。最初项目设计工作开展时,相关部门与业主建立工作关系,确保设计方案满足业主的全部需求,尽可能的保障设计方案的合理性,防止不必要的工程建设途中出现返工情形。当然,在工程建设期间,如果出现不得不修改原设计方案的情形,应当遵循项目施工管理规定,完成项目的设计方案变更工作,并且保障在设计变更完成后,各个关联方能够及时进行施工审核,强化变更后设计方案的可操作性。对于设计变更环节,严格遵守工程造价管理的工作原则,专注于设计变更后的成本控制,采取相应的工作措施,进一步提升设计变更部分的工作审查监督,防范各类安全事故的出现。
(三)明确合同条款细节性内容
具体参照EPC项目的运行特征,针对于菲迪克总价合同标准,更好的完成工程质量监督,确保施工进度控制在合理范围,约束施工方案变更过程,提升工程项目建设质量。要求EPC模式为前提,进行施工单位招标时,需要提供施工图纸,详尽的完成精确的施工预算数值计算,并且依照合同管理要求,明确项目结算条款规定内容,圈定风险波及范围,做出科学的工作指导,将项目实施阶段所涉及到的变更、签证及竣工结算等内容都予以控制。根据中标合同结算条款,保障合同拟定的合法、合理性,更加严谨且精细的完成合同编制,减少合同漏洞,防止因矛盾冲突,诱发损害利益方的问题。在总价控制为前提基础,相应的完成奖惩机制设立,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迸发出工作创新能力,有效的控制工程资金投入。
(四)加大施工现场物料的管理力度
由于项目施工特性,所需施工材料及设备都会临时性的存放在施工现场,更加便捷的施工操作,所以,必须关注现场物料的监督管理能力,加强设备材料的管控工作效果,要求物料存储区域是固定的,更加科学的规划物料摆放,有效的防范资源浪费等情形。要求现场管理人员注重综合职业素养,专注于本职工作内容,依照采购人员制定的采购方案,更好的完成物料清算盘点。同时,要求领料人员做好精细的数据记录,防止资源浪费,确保每个材料都得到合理运用,确保施工进度的稳步持续。
总结
综上所述,EPC模式在现代全新形式中,更加积极且广泛的应用在建筑施工环节,有利于优化建设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促使整体施工质量显著提升,增强整体的项目施工效率。在项目施工管理环节,能够明确施工前期的图纸设计要求,通过整合造价管理工作内容,积极的完成造价管理探索,明确模式应用范围,特别是在突出工程总承包企业综合管理能力方面,表现出重大效用。结合宏观经济环境的发展趋势,更好的迎合市场发展目标,知晓项目施工建设的基本特点,依照施工条款规定,更加科学的完成工程造价管理,注重总承包模式的运行特点,主动性的完成工作创新性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希, 叶兰. EPC模式下工程造价的管理要点与控制方法[J]. 新材料·新装饰, 2020.
[2]赵婉耀. EPC模式下的工程造价管理要点与控制方法研讨[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0(17):3.
[3]何华茂. 试论EPC模式下工程造价全过程跟踪管理的控制方法[J]. 营销界, 20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