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电子元器件国产化替代工作探讨
摘要:本研究在分析了电子元器件国产化价值的基础上,研究了电子元器件的国产化和替换现状,最后探讨了电子元器件本地化和替换的相关措施,这些措施可以结合电子元器件的本地化进行改进,加快电子元件的国产化和更换过程,满足实际需要。
关键词:电子元器件;国产化;替代工作
引言: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通信设备、电力设备、计算机设备等设备设施将应用于各种电子元器件,并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然而,在中国,电子元件行业目前还不发达。和国外零部件产品相比,其性能、种类、质量和品种均处于劣势。因此,有必要从国外进口大量高端集成电路,而国外的电子元器件也有许多不利因素,如安全风险、出口限制和停产,解决需求问题的最佳办法是大力发展电子元器件的国产化和替代。电子元器件是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和使用的物质基础。它们的性能、可靠性和使用与电子元件的质量有关。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元器件的国产化得到了有效的推动。因此,有必要认真实施电子元器件的国产化和更换,使国产电子元器件能够合理应用。
一、电子元器件国产化的价值分析
首先,电子元件的本地化可以满足环境要求,并确保模型的准确性。例如,某个工程模型在开发的早期阶段遇到了小型化问题。由于单元组合较多,间距不大,不能满足小型化的需要,也不能满足相关条件。自集成电路具有更好的开发效果,有效保证了产品性能,提高了技术指标,减少了电子元器件数量,降低了电子元器件功耗,提高了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水平,使整机调试速度更快,型号可靠。目前的项目模型原本是一个离散设备,其技术指标可以满足具体需求。相关用户单位和制造商将共同讨论技术方案。单片集成电路的技术指标由分立器件组成。技术指标符合一致性要求,可用于批量生产。
其次,电子元器件的国产化可以保证模型技术方案的实施效果。在过去,一些工程模型很难使用该技术开发和生产部件,它们也需要国外的技术支持。因此,上级机关、用户和研究单位都可以更加关注电子元器件的国产化和开发,并通过专门的协调会议协调技术指标和进度;研发单位提供的电子元器件样品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在工程测试中发挥重要作用。一些用户单位组织项目人员到厂家协调项目的技术指标,确定开发进度,满足厂家对开发问题解决方案的共同需求。在实验中使用新技术可以实现电子元件的本地化并开发先进的模型。
二、电子元器件国产化替代现状研究
(一)参数体系问题
由于我国电子元器件生产落后,在起步阶段主要以模仿进口电子元器件为主,容易受到相关条件、进口电子元器件产权保护限制等因素的影响。这也是电子元件的设计、材料和工艺与进口电子元件基本相同的主要原因。此外,参数系统不完善,通过测试的电子元件没有高风险激励。
(二)工艺设计问题
为了满足小型化要求,航空航天设备将选择一些进口表面安装电子元件。由于管壳工艺存在一定差异,国产电子元件的包装更有可能不完全兼容,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进程中存在风险和技术风险。整个装置将通过现场更换国产电子元件来测试电子元件的性能、工艺和环境适应性,这样就不可能识别pin/工艺[3]中的缺陷。例如,国产A/D转换器的引脚间距与进口产品相差不大,封装不完全兼容,投入使用后可能出现脱焊现象。
(三)指导性文件问题
没有相关文件规范国产化电子元器件研制、生产、鉴定和使用等工作,所以不能对电子元器件国产化替代加以严格控制,虽然一些装备研制单位编制了企业内部电子元器件国产化替代机制,然而受到多方面因素所影响无法使得国产化替代验证,如:设计因素、工艺因素、加工因素等,故而无法确保电子元器件的性能。
三、电子元器件国产化替代相关举措研讨
(一)实行设计、试验验证
封装电子元件与进口电子元件之间存在一定差异。电子元件开发单元需要根据具体使用需求联系该单元进行合理设计。热模拟和机械模拟可用于设计,以确保封装电子元件的本地化满足整机的要求。例如,热模拟结构设计和应力模拟结构设计是在电子元件的本地化和更换开发过程中进行的,可以通过加固措施进行很好的处理,并通过温度循环进行验证,从而在几个温度循环后解决电子元件的脱焊问题。
(二)加强配合、协作
电子元器件的国产化和更换涉及到很多相关单位和部门。实行集中管理、统筹规划十分重要。总体任务提出单位实施技术管理,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确定总体技术处理方法;电子元器件管理部主要负责协调统一订单,加强与研发单位的沟通和信息跟踪;检验中心应认真开展监督验收工作,通过共同研究产品标准和管理规范,控制电子元器件的质量和进度,以便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理问题[5]。用户单位、各级领导机关、研发单位和主管单位要建立良好的关系,同心协力,切实推动电子元器件国产化和替代的良好发展。
(三)顶层设计要点
明确电子元器件的国产化要求,在开展这项工作时,从国家时间的角度进行战略规划和部署,通过设备和电子元器件主管部门确定相关标准和规范,然后由设备型号主管部门确定,模型总体研究院和设备制造商应认真落实这项工作。之后,制定了电子元器件国产化质量控制相关标准,对电子元器件的生命周期进行严格管理,实现电子元器件开发过程、生产过程、标识过程、使用过程、处置过程和反馈过程的视觉效果,使电子元器件的国产化批次统一、安全可靠。
(四)进行信息交互、 共享
信息装备采用电子元器件类型较多、配套单位数量较多,且交互频繁,这就要求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实行信息资源共享。构建信息装备利于促使电子元器件信息管理机制形成,信息收集、信息整理、信息使用等满足具体需要,同时构建信息装备电子元器件支撑信息库、管理系统也是必要的,有助于完善电子元器件数据资源交流平台,以动态的形式发布电子元器件研制生产信息、停产禁运信息、替代升级信息、质量信息等,为信息装备电子元器件管理奠定基础。
(五)加强电子元器件选用过程管理
在设备开发实施过程中,需要结合进口电子元器件的使用情况,确定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方法。由于我国没有相应的产品,进口电子元器件的研究和使用是相互关联的,建议根据需求加强国产电子元器件的建设,根据产品的国内用途合理使用国产电子元器件。此外,设备开发阶段的电子元器件比较特殊,应开展独立可控的工作,加强选型过程的管理,建立信息设备项目论证和产品评审机制,确定设计方案和工程开发,然后判断电子元件的应用状态。目的是在发现问题后立即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处理,以防止电子元件设计国产化脱轨的发生。
结语:电子元器件是电子技术发展和设备现代化的基础。目前,电子元件的类型、性能和质量差异很大,这对中国设备的整体发展构成了一定的阻碍。因此,应实施电子元件的国产化和更换。主要目的是提高中国电子元件的质量,同时,应开发更先进的国产电子元件,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侯宁宁. 当今时代电子元器件企业保密工作探讨[J]. 信息周刊, 2019(31):1.
[2]王伟林. 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筛选及相关问题探讨[J]. 中国科技投资, 2018, 000(026):250.
[3]杨纯智. 装备电子元器件国产化替代问题及措施与建议[J].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1(1):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