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研究

中国地名·工程与建筑
宜昌永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湖北省宜昌市 443100

摘要:城市化的加快推动了建筑行业技术需求的增长,随着相关施工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行业的整体施工标准也在不断提高,这给建筑工程行业同时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市场需求的扩大给行业带来了发展的空间;另一方面,大众对工艺的认可标准进一步提升。因此,建筑工程行业需要改进工艺,拿出更好的施工质量。高支模施工技术作为决定建筑工程质量的决定性技术之一,必须严格把控好施工工艺流程,科学管理各个施工环节,确保施工工艺符合相关标准,这样才能切实保障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工艺;施工技术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高层、超高层以及大面积建筑不断增加,根据其多功能、大跨度和大空间特点,对模板支撑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支模施工技术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根据工程实践可得,高大模板往往意味着更高的施工难度,因此施工过程中面临的安全问题也更加复杂,必须加强技术研究,实现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得安全可靠运用。

1高支模施工技术概述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建筑施工的质量及安全,高支模施工技术常用于结构复杂,高度高、跨度长、载荷重的建筑施工中。根据《建设工程高大模板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定义,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是指工程施工现场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高度超过8m,或搭设跨度超过18m,或总载荷大于15kN/m2,或集中载荷大于20kN/m的模板支撑系统。可以为复杂的建筑物施工环境提供良好施工条件及承载能力。该技术在建设项目中的应用难度大、风险大,需要在建设项目施工前进行专业的设计和规划,过程监督保证了施工的安全性。高支模技术虽然可以有效应用于大跨度和高空间的施工,但也是建筑工程中最危险的环节。由于高支模板的施工质量与项目实施的安全息息相关,因此必须保高支模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各个施工环节的标准化、在施工准备阶段充分考虑各项风险因素,及资源准备情况。

2高支模施工技术的意义

伴随城市化的深入,使得建筑结构出现了较大的改变,正朝着大型化的方向发展,就以高层建筑而言,为确保建设的可靠与安全,离不开该项技术的支持,对于项目质量的保障,高支模为一项非常关键的技术,如今在建筑领域得到大力推广,已是建设过程的重要标准,它一般依靠所搭建的模板,有力保护建筑建设,为一项高空作业,相关规定指出,存在较大危险性的工程,对于高支模搭设,它的高需要超过5m,跨度大于10m,此外,承载范围大于每平米10kN,承载能力不低于15kN/m2,若工程没有处于合理范围,搭设高不低于8m,跨度不低于18m,另外,承载范围不低于15kN/m2,承载能力大于每平米20kN,显而易见,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该项技术可以发挥辅助作用,保证施工作业可以正常开展,所以具体施工中,当开展高支模施工时,应当存在合理性以及稳定性,将质量监管落实到位,以降低施工中发生影响因素,为项目正常建设打下有力基础。

3高支模施工技术流程

3.1施工前技术准备工作。在对建设项目进行高支模板施工前,相关人员应对建设项目的整体规模和高支模板结构的影响进行有效分析,多方面分析结果建立高支撑模板方案。在进行此类施工时,既要确保建筑材料和高支模板结构的质量,也要对施工初期使用的机具和设备进行检测,以防止各种仪器和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外部因素导致故障。此外,在进行此类施工之前,还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使相关人员在进行高支撑模板结构的施工时按部就班,对重点难点问题有的放矢。高支模板结构施工必须严防施工安全隐患在施工项目中不断发展。

3.2测量放线。测量放线是保证施工精度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所有施工工艺都必须进行的准备工作,该步骤需要施工人员根据建筑施工图纸对现场施工环境进行规划。放线的过程也是将设计图从图纸转移到现场的过程,如果在放线过程中出现较大的放线误差就会对整体的施工方案造成影响,从而造成施工方案变更,甚至造成重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在放线过程中一定要精准把握放线位置,最大程度上减小放线误差,提高施工的准确性。在实际施工时,放线人员通常采用曲线法或者直线段法进行测量放线,曲线法凭借纵横两个坐标进行定位,运用弧线、圆线和直线进行放线测量;直线段法则利用测距仪和经纬仪进行测量定位。在进行测量放线时,应当根据现场的施工条件选取合适的测量定位方法,尽可能减少放线误差,提升工程的施工质量。

3.3搭设高支模支架。搭设高支模支架的安装工艺顺序为安装竖向立杆→搭设扫地杆→纵向水平大横杆→横向横杆→剪刀撑→可调支座安装→梁板底横杆→安装龙骨→梁板模板安装。测量放线时,在地板或楼层结构板面上弹出梁的边线,便于确定梁两侧立杆位置及梁下立杆布置。搭设满堂架时,先搭设梁两侧的满堂架立杆,以梁侧立杆为起点,根据满堂架立杆间距布置搭设梁侧满堂架支撑架,搭设前在架体下脚铺设厚垫板,并且尽量保证楼层之间的上下架体在一条直线上,根据立杆组合需要安装钢管底座。满堂架搭设完成后根据设计好的梁支撑架搭设梁模板支撑架体,梁底支撑架采用扣件式钢管架,架体中间设水平杆,上端加U型托撑,调整预留梁底模板厚度。在侧梁立杆上沿着梁跨方向安装单钢管主龙骨水平找平干,在U型托撑上安装双钢管主龙骨,主龙骨两边用十字扣件扣紧在梁两侧李赶上,之后铺设木方次龙骨。在主梁钢筋绑扎完毕后安装梁侧模及板底模,梁侧模先安装面板,侧模面板压底模面板,梁侧模上口标高同板底标高,其后安装木枋次楞,钢管主楞,按照模板体系设计选用对拉螺杆固定。梁侧根据立杆间距设置支撑的斜撑,间距同满堂架立杆间距。

3.4混凝土浇筑。高支模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需要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以及建设项目的实际需求选取合适的浇筑方法,在进行浇筑前,需要对模板、支架、钢筋等状况进行全面检测,确保各项材料质量符合要求方可进行浇筑。混凝土的浇筑过程对浇筑质量有很大影响,因此在进行浇筑时需要按照严格流程进行,在浇筑过程中还需要保持振动,以确保浇筑效果。分层浇筑法在浇筑施工中应用最为广泛,该方法根据工艺不同又能划分为全面分层浇筑、斜向分层浇筑以及分段分层浇筑,在施工时需要根据实际需要选取最佳的浇筑方式。分层浇注各层的厚度一般为35cm,在浇筑过程中需要精准把握压实度、泛浆等性能指标,在进行浇筑时要控制好振距,做到快插慢拔,以免出现过振、漏振、沁水等问题。为了避免塑性裂缝的出现,在浇筑完成后的1~6h后需要再进行一次压光或浇筑处理。浇筑过程中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也极其重要,控制温度可以通过利用冰水搅拌进行,也可以对砂石进行防直射和抗直射处理。

结束语:总而言之,技术质量控制的意义持续提升,所以在具体运用中,应当强化对该项技术的研究,基于施工中的核心环节进行分析,以便能够切实提升整体施工质量。伴随现代化技术的引入,建筑事业会取得更大的发展,建设质量以及进度也会得到提高。现如今的建筑施工建设中,经常会采用到高支模施工,它有着显著的优势,易于进行操作,能够确保人员的安全,并且还可以提升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梁英.试论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板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J].四川水泥,2019

[2]杜钧.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简述[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

[3]王喜阳.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19

[4]肖汉新.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研究[J].四川水泥,2019

[5]周文山.论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1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