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谈小学英语核心素养

启迪·中

首先,什么是“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核心素养”,要求把探讨与创建学生核心素养体制作为课改的核心环节,并充分要求学生应当具备适应终身发展的品质与能力,同时要求各个学科都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出炉,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那么,什么是“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语言能力就是用语言做事的能力,涉及语言知识、语言意识和语感、语言技能、交际策略等等; 思维品质是思考辨析能力,包括分析、推理、判断、理性表达、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等活动; 文化意识重点在于理解各国文化内涵,能理解并尊重文化差异;学习能力主要包括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和情感策略。

以上内容的提出并不是凭空的创新,《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也提出: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等基本理念,这些都与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相契合,可以说,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我们一直在努力做的。

可是,理念的实施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我们一线教师在培养小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时,总会遇到一些问题,对此,我们一直在积极调整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例如,在小学英语课标中强调对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的培养,但是目前体制下的英语教学往往会以考试的形式为风向标,忽略了对口语的培养,学生对于口语交际的意识也很薄弱,在英语课堂以外,他们不会主动的想要用英语交际,殊不知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已经进行了一个梳理和整合,这是对于语言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另外,目前英语的教学缺少口语训练的环境,大多数的学校没有单独的口语课的设置,也没有能力聘请外教来授课。语言的交际能力是在不断的运用过程中提高的,仅仅靠老师课堂上的互动是不够的,家庭、社会等环境也是很关键的。

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只能尽量多的创造学生们说英语的机会,除了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也可以通过留家庭作业的方式让英语“走进”每个家庭,让他们教家人说英语或是用英语口头给老师微笑留言等等,力争能用英语表达就不用母语。另外,还可以在班级、年级或学校范围内举办英语的展示、竞赛和表演,最大化的强调和宣传英语交际的重要性,期待这些举动能有水滴石穿的功效。

再如,每一种语言的形成都跟这个国家的文化、经济发展水平、人文历史有关,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传播依靠语言。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外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了解国外文化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理解知识点,以及提高学生的阅读与交际能力。小学生对国外文化的了解很大程度来源于老师的教学,而且这些知识在课本上呈现的较少,这就很容易造成忽略文化的现状。

想要切实改善这种情况,目前只能是对我们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教者的心里有着全世界,学者的心里才能有全天下。教师在备课时,不能仅仅是在单词和语法上动脑筋,还要开阔自己的视野,多了解英语国家的见闻,多搜集他们的资料,一有机会就可以在教英语知识的同时,渗透点滴的文化元素,让尚没有机会出去看看的学生们有一颗文化交融的心,这对他们的英语学习绝对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再有就是,我们总会觉得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弱,他们词汇量有限、见识不够广、心智不够成熟、自律能力差……

想解决这个问题,我想我市各校正在进行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是个不错的方法。一个学生的能力有限,那就把他放在小组中互帮互助;一个学生的见识少,几个学生共同探讨就有了翻倍的认知;一个学生想偷懒,其他的学生会提醒他共同奋斗不能掉队……久而久之,所有学生都能在互帮互助的过程中有属于自己的收获。虽然这种学习模式目前仍在探索阶段,在英语课堂上也不是特别容易操作,但是这也为提高学生能力提供了一个思路。

另外,“核心素养”一词是当今教育界炙手可热的词,可是还没有在学生、家长以及全社会范围引起关注,大家只知道英语重要,但除了学习知识之外,还有很多需要同步补充和跟进的内容,这些,都需要我们一线英语教师的不懈努力。只要目标明确,即使路遇荆棘,也要一定要想方设法的披荆斩棘,砥砺前行。

齐齐哈尔市龙沙区永安小学校 杜冰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