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思政教育的路径探究

科学与生活
武昌工学院 湖北省武汉市 450001

摘要:大学英语课程是高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有必要深入挖掘英语课程的思想政治因素,实现思想观念的转变,从而实现英语课程的学习目标。本文通过对课程思想政治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的分析,阐明课程思想政治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可行性,指出该课程思想政治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指出课程意识形态和政治关键。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家国情怀;课程思政;培养路径

引言

英语专业“以英语、英语、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为学习和研究对象”。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加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信任感,使他们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优良的道德品质、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情绪化遵循中国经济文化“走出去”战略,以国际视野积极参与中国的全球治理。

1课程思政概念的提出

为改变专业课与思想政治课程“两层皮”的现象,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了《高等教育课程思想政治建设指南》,这是全面推进教师课程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要进一步加强教师对人的教育意识,培养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教育能力,促进课程有效实施。换句话说,强化教师课程思想是政治实施与课程实施的关键。融入对政治结构和理论层面的认识和思想政治因素的能力教育过程。其思想政治观念是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在发展和完善新的教育内容和政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生阶段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关键时期,融入家国情怀观念,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人格。大学英语阶段的教师必须积极整合家族国家的情感教育和教育,聚焦情感的应用价值,探索有效的整合途径,提升大学英语教育的整体素质,适应学生实际发展的需要。

2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的价值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家庭与民族情绪也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无论是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还是拯救现代国家的英雄行为,都能激励学生。要树立正确的爱国意识,继承传统。民族文化促进学生成长。将家庭与民族情感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成为主流,教师必须不断地思考、探索,才能保证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与水平。透过对学生的研究与训练,也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爱国精神,增强学习动力。家国情怀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教师要阅读教材,选取教材中的典型案例进行教学,比较外国与中国。总结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根据现实生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说明在教育中,使学生注意实际生活,促进学生发展。透过教学中生活真实的连结,学生可以更深入地挖掘,利用经验来了解当下的生活,充分发掘资源。利用各类影像、照片、古籍及其他资料,帮助学生继续在家乡和祖国内地扎根,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搜集资料,把那些能直接反映经济发展变化的课题带回家中,让他们感受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的变化。亦可鼓励学生感受美好生活的艰辛,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培养家乡情怀。

由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能解释枯燥的材料,因此教学模式很难引起学生的重视。综合家庭与民族情绪的教学法,以丰富的材料和多元的情感,在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对的理解与运用。利用知识多媒体课件,教师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视、听、触等感受。家国情怀不只是培养学生爱国精神,更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世界观。互通性能真正促进人类在整个的不断发展和演变中的共同发展。社会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学生应树立全球视野,分析全球治理系统,选择本质消除损失,不断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改进我国发展的弊端,真正促进人类共同发展。人与国之间存在着无止境联系,不可能独立发展,因此必须加强中外比较。对比国内外发展状况,可以了解中国发展的辉煌历程,培养理性思考,从世界和文化中吸取推动中国进步的相关内容。经过对比指导,深刻认识了后退观念,逐渐认识到实现中国国民年轻化的重要性,并通过对家庭和民族的培养起到了帮助作用。从幼年开始,学生就要树立起真正的爱国精神。

3全面实施大学英语“课程意识形态与政治建设”

3.1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的根本要求

高校首先要对德育提出明确的要求。高校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目标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相渗透,使大学英语教师自觉、主动、自觉地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德育任务纳入英语教育计划,把传统意识形态和政治课内容分为主题、步骤-英语步骤。通过整个课程教学,我们将继续加强思想意识和政治教育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亲和力。在此基础上,必须构建大学英语课程与管理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英语文化学习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英语文化学习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结合。《大意识形态与政治》课程体系的构建及严格有效的英语课程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并透过英语课程,学习英语“课程意识形态与政治”的涵义和功能,并对其进行细微的继承与定位,最终形成以传统意识形态和政治理论课程为核心的人类职业教育课程,促进和加强了“大意识形态与政治”课程体系的建立,在实现英语知识与技能教育的过程中,“”的教育功能,赋予了大学生微妙的智慧启迪和精神力量。

3.2挖掘高校英语教材思政内容

现行英语教材的使用还需深入挖掘教科书中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因素,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要自觉学习英语,注重把中国文化作为传播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体现中国优秀传统。采用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英语教学活动,使学生开阔眼界,陶冶情操。与世界文明的交流。选择教材,应遵循时代潮流,结合热点问题,贴近学生的思维,强调课程思想政治的现代性,以引起共鸣,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深入研究大学英语教材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因素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认真选择有利于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和意识形态价值导向的意识形态学习资源密切结合。在教育辅导过程中,要有机整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对中西文化进行比较,可以深刻认识到中国语言文化的深远和无穷魅力。在英语教学实习过程中,能够及时调整专业能力发展的内容,把握专业能力发展的方向,适时添加时政等内容,如英文版报道等,指导学生关注祖国的命运和发展,树立奋斗的崇高理想。

3.3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方式

在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时,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渗透和应用课程的意识形态与政治。情景模拟教学法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意识。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将英语教学与生活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生活实践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全面引入课堂,通过实践模拟,了解生命的理念。政治课教学内容既可促进情境知觉与学生有效对话和交流,又可应用于情景模拟教学,培养学生对各种情境的适应能力。举例来说,大学英语教学中有许多关于饮食的知识。并结合该知识,建立服务员与顾客与学生交谈的生活状态,引导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运用这些知识。加强文明用文表达及良好的服务态度和思维语言意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表达的内容,并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形成良好的学习效果。

3.4提升英语教师思政理论水平

要实现对英语教师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的道德建设和培养人的基本任务,教师必须首先提高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和国家的政策,特别是有关政策和教育精神。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武装自己的头脑,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对于英语教师而言,课程意识形态并不是某一学科或特定教师的责任,但所有教师都需要实施新内容,不断地探索、创新。

3.5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课程思政元素

大学的各种课程中都存在着意识形态和政治教育,存在于学生的研究和生活中,因而可以应用于其他课程。所以教师有必要深入挖掘英语课程中涉及的意识形态、英语教科书中涉及的相关意识形态和政治因素,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作用,促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精神。如教师讲授与兴趣有关的内容时,可将教材内容以游戏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学生在游戏中能流利地用英语表达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与此同时,教师运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语言逻辑进行概括,引导学生理解兴趣对人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精神中的“和而不同”。又如,在讲授与职业有关的内容时,不怕困难、不怕障碍,勇于承担时代使命,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和追求融入团体目标。它能强化学生的主体性计划,实现知识目标,在教师指导下提高学生的全面文化素质和人文素质。

3.6优化大学英语课程知识

从意识形态和政治角度看大学教师必须优化英语课程知识,在实施课程理念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讲解英语教材知识,还要回答学生的提问,还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建立和促进学生良好的师生关系。大学生可以积极参加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搜索大学英语学习平台,在线播放英语视频。尤其要选择能促进中国优秀文化和中国传统价值的内容,并推荐给学生。还可以参加课堂。同时还能自主学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英语能力和英语能力,提高对思想的认识。

3.7开发课程思政第二课堂

在课程思政的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师应该适时开发英语的第二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教师可以举办主题演讲比赛和翻译比赛,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中国的力量,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感受到民族的骄傲,树立起高尚的品格。再如,教师也可以举办与体育相关的解说比赛。学生可以从体育比赛的结果中了解到运动的历史,并认识到要成功,需要不断的努力和奉献。教师不仅能发挥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爱国精神,潜移默化地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结语

要把家国情怀纳入大学英语教育,教育十分重要,是每一个学生必须具备的优良品质。家族与乡村情感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师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将家庭与乡村情感融入课堂教学。要促进学生成长,必须充分发挥专题优势,明确教学的重要作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想与政治,是值得全体大学英语教师学习、思考、探索和实践的。学科思想的新鲜活力注入英语教学,推动英语教师专业能力开发内涵的拓展。英语课程教学实践探索过程中,教师专业能力的开发也在不断充实和深化。

备注:此文章基于2019年湖北省高校学生工作精品项目“一带一路”倡议下培养大学生家国情怀与个人发展共成长的意义及路径研,课题编号2019XGJPB3025

参考文献

[1] 张波.  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策略 [J].人民论坛. 2019(29)

[2] 沈轶.课程思政融入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有效途径探究 [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04)

[3] 王康妮, 黄海妮.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师道(教研) , 2013,(10): 90~98.

[4] 黄晓敏, 陈艳玲. 寓思想政治教育于英语教学[J].史志学刊, 2013,(3): 187~189.

[5] 曾美婷.爱国主义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J].  海外英语. 2018(03)

课题:此文章基于2019年湖北省高校学生工作精品项目“一带一路”倡议下培养大学生家国情怀与个人发展共成长的意义及路径研,课题编号2019XGJPB3025

作者姓名:王艳荣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81.9  学历:硕士研究生  职称:武昌工学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英语教育与教学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