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高校校园白色污染与治理研究分析

科学与生活
铜陵学院外国语学院

【摘要】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扯,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关键就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

【关键词】校园垃圾  白色污染  问题  对策

1引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良好生态环境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增进民生福祉的优先领域。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2高校校园污染的现状分析

2.1校园塑料制品安放不合理

以塑料袋为主的‘‘白色垃圾’‘随处可见,每一类垃圾桶里都可以看到塑料制品,甚至出现在地上,飘在空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校园的美观,增加了清扫卫生阿姨的负担。

2.2学生垃圾分类意识浅薄

食堂里的打包台,超市里的购物袋,一次性产品给大家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使学生使用起来更加浪费,可以重复使用的塑料袋只用一次便随意丢弃,且每个标签不同的垃圾桶都会出现类似垃圾,使垃圾分类操作难度加大。

2.3相关部门对一次性产品管理薄弱

校园内提供的一次性产品不同于校外,均为无偿使用,并且缺乏有效的管理,使学生在使用过程中毫无节制,虽然提供了便利但很大程度上也给环境施加了重负。

2.4白色污染来源广泛

据问卷调查显示,近百分之六十的一次性产品来源于食堂,其余则来自于外卖或超市的包装袋,快递站等;加之疫情原因,一次性口罩和手套也为白色污染提供了来源。

2.5学生污染防治意识不强

很多同学在造成污染时并不自知,一次性产品的使用并不都是必要的,很多时候同学们只是为了可以回到宿舍边看剧边吃饭选择打包带走,事后也也只是将这些垃圾随意丢弃,并未意识到白色污染的严重性,而在学习这样的集体生活中,一个同学这样不可怕,而很多同学都这样做的话,就会加剧白色污染的严重性。

3校园白色污染产生的原因分析

3.1学校垃圾分类工作安排不完善

整个校园里,标有垃圾分类的垃圾桶屈指可数,但对于丢垃圾的同学来说,很多时候可能本着就近原则,把垃圾放进不属于它类别的垃圾桶内,这样做不利于垃圾的分类与集中处理。

3.2学生环保意识不足

意识对实践有能动的反作用,环保意识浅薄,对白色污染的危害认识不清,环保意识淡薄,就会出现过度使用一次性产品,随意丢弃垃圾等一系列不环保行为。

3.3惩罚力度不够

校内与环保相关的标语甚是少见,使本就环保意识淡薄的学生更难以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一次的不环保行为没有得到相关的惩罚,很容易引起变本加厉的行为,监管的缺失和制度的不完善,更加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3.4缺乏环保的良好氛围

一个良好的氛围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校内缺乏丰富的环保活动,而不同形式的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自己对于环境保护的责任心。

4高校白色污染治理的对策分析

4.1学校充分设置垃圾分类,回收和集中管理设施

有时候,很多同学想要正确处理手中的垃圾,但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垃圾桶而随意乱放,这样以来,不仅不利于对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同时使学校处理起来难度增大,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破环了环境。

4.2增强有关环保意识的教育,加大白色污染危害的宣传力度

环保意识的淡薄会加剧白色污染的危害,而通过教育宣传,可以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思想的提高从而使行动力增强,同时还能积极带动周围人。

4.3完善惩罚制度

环保可能不那么植根于心灵,一次性产品的随手使用与丢弃,很多时候处于无意识的行为,设置环保标志,时时刻刻提醒同学注意环保,从生活小事养成习惯。制定一系列惩罚措施,很大程度上起着警戒左右,规范同学的行为,同时起到监督作用。

4.4加强与环保相关的课外活动

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组织应当积极举办与环保相关的活动,增强学生对于环保的兴趣,同时在活动中设置一些比赛及奖励措施,调度同学的积极性。

4.5校方增强对一次性产品提供者的管理

4.5.1对于食堂,超市等一些高频提供一次性产品的地方,校方应当制定相关措施,限制不必要的一次性产品提供,从根源上减少污染的加剧.

4.5.1对于快递站的一次性垃圾处理,应当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理,贯彻落实循环利用,正确处理垃圾,充分利用回收资源。

5目前有待解决的不利条件

5.1现有的管理制度存在问题

很多时候环保制度存在,但实施起来就与想象大相径庭。比如学校检查一次性产品的提供条件时,食堂可能会严格控制一次性产品的使用,而当检查过去后,便恢复往日的供应,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5.2学生缺乏先环保后自我便利的意识

在使用一次性产品的时候,很多时候是为了使自己的生活更加便利,并未考虑到环保问题,而很多时候这些一次性产品的使用并不是必须的,同学缺乏先公后私的想法,使得环保落实到生活中的难度加大,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5.3传统垃圾处理方式的阻碍

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仍根深蒂固的存在于现在的生活中,特别是在老一辈的心中,他们没有对垃圾分类的概念,也对环保等一系列行为缺乏基本认知,即便是新一代人,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对他们来说也已经形成习惯,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新环保形式的推崇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落实。

6.拟采取的研究方法与可行性分析

6.1研究方法

6.1.1研究调查法:了解目前高校校园白色污染的现状,通过对这些现状的分析,找出共性问题,再通过问卷,座谈和活动展示等途径,掌握研究实施情况,使实验研究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性。

6.1.2经验总结法:对实践活动的具体情况及时进行归纳和分析,不断改进实验操作方法,认真撰写经验总结,提高操作质量。

6.1.3实地观察法:深入高校校园,采访当地学生和老师,了解真实现状。

6.1.4文献资料研究法:利用图书馆,档案馆及互联网等广泛的渠道查阅有关白色污染的资料实记,加以分析和研究。

6.2可行性分析

6.2.1国家重视环境问题

新时代有新的挑战与机遇,环境问题便是在大发展背景下的重点解决问题之一,习总书记说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见在当今的中国,解决环境污染已成为国家重视的大问题,切不可牺牲环境来换取发展.

6.2.2校园白色污染待解决的迫切性

校园对于学生习惯的养成,行为的约束起着关键性作用,而同样在校内一次性产品的使用及其产生的白色垃圾也是不可估量的数目,这些都是白色污染的根源,不及时加以处理和制止,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6.2.3个人素质需要

随之日渐增长的物质水平,个人素质也需要很大的提升,曾由公司面试将面试者是否会捡起考官故意放置的垃圾做为参考标准,因此,应当从校园开始,从小事开始,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

6.2.4科学发展提供技术条件支持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垃圾的良好处理提供了更多的操作条件,我们可以采用更加科学的方式处理垃圾,同时一些设备的参与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处理垃圾所需的人力需要,为创造更加美好的家园环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7结束语

改善校园环境污染现状,加大学校的监督与管理,提高师生的环保意识,有利于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奥吉尼斯·布瑞汉特,艾德·弗兰科,城市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1

[2]蓝天云.什么是白色污染[J].解放军健康,2008. 4

[3]王祥荣,吴人坚,张浩,王寿兵,中国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报告[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1

[4]国外治理白色污染措施种种[N].文汇报,2005-10-27

[5]许欧泳.环境伦理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5

基金项目:

1,铜陵学院2020年度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高校校园白色污染与治理研究”(2020tlxydxs116)

2,铜陵学院2020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云健身平台”(S202010383262)

【作者简介】

罗璇,女,汉,2001年3月生,安徽宿州人,本科,铜陵学院外国语学院19级商务英语专业,研究方向:管理学;

张义佳,女,汉,2001年一月生,安徽马鞍山人,本科,铜陵学院外国语学院19级商务英语专业,研究方向:管理学。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