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二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转变

教育考试与评价
南京市书人实验学校 江苏南京 210000

摘 要:随着新课改理念的逐步深入与实施,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在清晰和标准的语言基础上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和成果,而且还要科学的运用好语言艺术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以促进其语言素养的全面提升。本文结合小学二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表达与运用上的不足提出了转变优化对策,为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小学语文;教学语言

引言:小学阶段,教师要通过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夯实的理论基础,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成长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应积极创新,实现课堂教学语言的转变,将传统的灌输、讲解式语言转变成启发、互动式语言,以增加课堂环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和课堂表现力的目的。

一、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二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虽然实现了语文教学活动的创新和升级,但是在组织和开展课堂活动时语言表达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具体分析如下:

1、语言匮乏,课堂氛围沉闷

小学二年级阶段的学生自主思考的意识较差,喜欢依赖教师的讲解去构建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去设计和编排语言活动,以引导学生更加高效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部分教师习惯依赖自身的经验,常年运用一定数量的语言开展教学,长此以往,枯燥乏味的气氛容易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甚至产生厌倦学习的心理,不利于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2、运用不当,与课文风格不符

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语言风格与课文思想不符的情况,并没有结合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语言风格,创设合理的情感节奏。比如《回乡偶遇》内容教学时,教师错误的选取轻松欢快的诙谐语言开展教学,不仅没有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悲凉心境,而且还容易造成学生对作者遭遇没有同情心,甚至产生嘲笑的错误感情。因此,教师在开展二年级语文教学时应当恰当的选择语言进行导入、总结和巩固,以更好的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二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转变策略

教师应注重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转变,要通过恰当的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的接受和理解语言知识,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转变对策:

1、恰当运用互动式语言

教师在开展小学二年级语文课堂活动时,不仅要结合教学目标和实际学情科学编排、设计课前导入、课后总结等环节,而且还要用条理清晰、充满活力的语言来点拨、启发学生,在获得知识与成果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态度。因此教师要改善传统的对话形式,实现从讲授式语言到对话课堂的转变,不仅包括理论知识与应用技能,而且还要结合学生中生活中常见的情景、案例开展教学,通过充满引导性、鼓励性的语言帮助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比如《坐进观天》内容教学时,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故事,教师可以设计轻松愉悦的对话“小青蛙在跳出井口后看到了什么?通过阅读你有什么发现呢?”,对于学生的表达汇报教师可以这样鼓励“你表现得真棒!”“你形容的真准确”,让教师感受到教师的认可与肯定,从而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2、恰当运用启发性语言

小学二年级是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而且还要运用多样的语言风格实现由灌输式到启发式的教育,使语言效果生动有力、感情饱满,从而达到激发学生想象力和感知力的目的。比如《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教学时,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掌握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办法,并且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进行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利用诙谐有趣的语言来创设情景,在讲解蒲公英妈妈时,教师可以用“你从哪里发现妈妈传播种子的办法呢?谁能读给大家听呢?”并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常见的玉米、荷花、柳树等植物是如何传播种子的,教师可以这样说“植物王国里还有许多‘妈妈’,你知道它们的孩子是如何离开的么?”。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编排和设计语言活动,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降低二年级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恐惧心理,引导其从内心深处去学习语文、接受语文,达到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语文素养的目的。

3、增加语言中蕴含的情感

当前,部分教师在开展课堂活动时过于强调自身的主体性,忽视了教师语言情感上的变化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组织和编排教学活动时应当重视语言表达中蕴含的情感与变化,通过鼓励式、肯定式等语言让二年级的学生明确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关爱和赞许。比如《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时,在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妈妈之前,教师要运用充满希望和失望的语言来讲解课文,在找到妈妈之后教师的语言活动要体现出欢快的感情,用语言情感上的变化将学生带入到课文中来,进而更加准确地学习新知。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组织和开展语文教学时,应当结合实际教学目标科学编排和设计语言表达活动,通过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降低二年级学生对语文的恐惧心理,实现从灌输、讲解式语言到互动、启发性语言的转变,实现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顾萍萍.提高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策略研究[J].教师,2021(07):29-30.

[2]郑丽梅.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二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转变[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12):45.

[3]张卓玛.关于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的语言艺术思考[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05):75.

[4]江俊萱.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转变[J].中国高新区,2018(14):128.

[5]刘谭丽.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