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小学信息技术跨学科融合教学初探

教育考试与评价
江苏苏州吴江区黎里小学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受到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本文通过论述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指出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融合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营造信息技术教学情境、创建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以及翻转课堂等来树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最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跨学科;教学方法

我们已经进入信息化社会,从小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有助于提高其兴趣爱好,发展专业特长。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信息技术课程应该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体验信息活动形成的信息意识,敢于提出质疑和尝试创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将信息技术技能应用到其他学科和领域中,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满足新课改的要求。

一、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跨学科融合模式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

虽然信息技术课程受到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但是教师往往将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单一的课程实施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度较小。比如在教学《神奇的画图世界》中,教师只是教会学生使用铅笔、橡皮、刷子和喷枪等进行作图,更多的是强调学生对软件的使用,而不是结合具体的数学模型或者美术作品让学生边作图边学习作图在数学和美术中的应用路径,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一般。同时,很多教师在进行信息化教学时以演示教学为主,学生被动学的情境较多,进一步影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少,学生动手能力弱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在语文等课程上的开展度逐渐增多,但是在信息技术课程上应用还较少,一方面与教师的信息化技术水平有关,另一方面则是还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路径。比如在教学《使你的文章漂亮起来》中,在学生熟悉了设置字体颜色、字号以及学习完各种艺术字的插入方式后,完全可以设计“语文作文美化大赛”通过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对文章进行美化,从而提高其动手实践能力。因此,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少,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无法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周围事物进行创造和美化。

(三)翻转课堂式融合较少,学生主体地位弱

翻转课堂是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历思考、质疑以及论证等过程。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仍为突出表现出来,学生实现课堂翻转的机会很少。比如在《优美的线条》教学中,在教会学生对曲线画图控制点的选择后,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演示曲线的画法,在遇到实际问题后再由老师引导学习第一、第二控制点的确定,这样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理解将会更加深刻。

二、小学信息技术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

(一)创设信息技术教学情境,提高融合深入度

结合小学生的个性和爱好,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营造具体的信息化情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挖掘其身上的潜能。比如在教学五年级Scratch第二课《绘制角色》中,教师可以与美术课程进行融合,在导入环节出示“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的画面”,让学生在开始阶段就欣赏和体验美。在传授新知的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根据刚才的画面画一幅自己喜欢的美术作品,比如“蝴蝶轻盈的落在花朵上,旁边有花草树木”。美术作品创作完成后,可以让学生在Scratch中增加多个角色,通过“从角色库中选取角色”来添加蝴蝶,尝试改变蝴蝶的大小和位置。但是只添加了蝴蝶可能与自己画的作品差别很大,紧接着让学生学习设置背景,通过“运动”、“移动”以及“控制”等模块让蝴蝶在舞台中活灵活现的表现出来。通过这样的操作,学生就能感知到原来信息技术学习与美术是存在很大相通性的,能将美术中的“静”化为“动”,更能体现出艺术性。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合理的创设信息化情境,提高学科融合深度。

(二)创建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做到知行合一

结合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改的要求,教师要有意识地创建跨学科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将学到地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比如在教学五年级Scratch第三课《火柴人跳舞》中,教师可以制定教学目标为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体验并感知造型,学会角色和背景颜色的变化方法。在讲解完造型的主要内容外,在运用和创作阶段,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完成6-7个火柴人造型的设计,要求设计的动作要合理和连贯,可以是平时的体育运动动作。任务分配下去之后,小组内学生就会展开讨论,他们会结合体育和数学知识,利用“画圈”、“画直线”、“选择功能”对设计的体育动作造型进行编辑和修改,让其看上去连贯性强。作品整体设计完成后,为了更加炫酷,可以让学生学习使用“将颜色特效的值增加”控件让颜色特效不断重复,让设计的造型看起来更酷。在上述活动中,融入了体育和数学的相关知识,造型的变换可以通过数值的增加和减小来显示,同时让学生通过设计体育动作对我国的传统体育文化有更好的认识,做到了知行合一教学。

(三)创设多学科翻转课堂教学,突出学生主体性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改强调要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任务的主人,发挥出学习的能动性。基于此,教师可以创设信息技术多学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师生实现翻转。比如在教学五年级Scratch第四课《青蛙过河》中,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思考、猜测和实践。在认识坐标控件中,教师可以先添加好池塘背景,设置任务“让青蛙跳到第一个荷叶上”,提示可以选择的控件,让学生自主完成任务。在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探究中,他们会知道利用数学中的X、Y坐标系作为参数,自行填写荷叶坐标的设定值,同时将青蛙移动到荷叶上。在最后的总结环节,也可以让学生代替进行总结,让他们在相互交流和学习中知道“移动控件”、“旋转控件”等的使用方法。因此,在信息技术跨学科教学中,教师也要最大化的实现课堂的翻转,让学生利用学过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去灵活的掌握信息技术中一些功能模块的使用方法,打造高效信息技术课堂。

结语

综上所述,从小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对于开阔其视野,形成信息技术素养非常重要。受到传统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理念的影响,当前的小学信息技术缺少跨学科融合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的信息技术思维和实践能力。下一步,在信息技术跨学科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学生课堂主体地位,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跨学科实践活动等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深度,满足新课改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吴善海.浅谈跨学科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000(005):20.

[2]卢重敏.STEAM的教育模式下的信息技术教学[J].江西教育,2020,34(12):3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