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探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深度融合的运用

教育考试与评价
广东省韶关市建国小学

摘 要:小学生在学习几何时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才能形成空间观念。当前是一个信息技术高速发达的时代,以结合多媒体的方式给学生展现出更为生动的教学内容,这种方式包括图片形式、影像形式,教师在课前准备符合教学内容的教学资料,帮助学生更为生动地了解到图形与几何,提升学生的空间几何结构认知能力,时代的发展让各个领域的联系更加紧密,不同的领域却可以共同促进,处于21世纪的我们,身处于互联网时代,同时我们明白它与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领域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信息技术在教育上的应用,让两者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育,而教育的前进也离不开国家各个领域的发展。而在小学教育这一特殊阶段时期,在学生没有自主能力下,信息技术在教育上的应用作用就尤为显著。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融合

对于图形几何上加入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很大程度加大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感,让学生更熟练地掌握相应知识。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的教学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这一阶段,信息技术将会成为教师一个得力工具,帮助学生将一些抽象问题具体化,让本就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天性爱玩的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主动学习,在这一过程中,信息技术扮演着一个必不可少的角色。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学习到测量图形的方法。同时,可以借助图形去解决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对学生的空间概念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加以培养;在学生学习图形的过程中,需要将学生学习图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融合的意义

(一)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率真,比较调皮,好奇心强,他们的年龄比较小,喜欢动,而不喜欢静。小学生在听课的时候很容易跑神,他们不喜欢长时间被拘束,不愿意长时间听教师在讲什么,他们更想等待下课,期待课间出去玩耍。学生在课堂上耐心听讲一段时间以后,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会逐渐出现放松的状态。所以教师必须将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改革,从而让更多的学生愿意听课,让学生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集中注意力[1]。教师借助信息技术讲解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内容,能够让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学习小学数学,可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能力,从而爱上小学数学。

(二)能够提升教师的讲课效果

信息技术与“图形与几何”教学相融合,能够提升教师的讲课效果。信息技术具有一定的便捷性,它的特点是能够快速处理和融合有用的信息,将信息组织起来,它有规划教学资源的功能。教师在讲解“图形与几何”相关内容的时候,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有效提炼出有价值的教学信息,通过这些关键信息给学生讲解“图形与几何”的知识点,从而提升讲课效果。教师在讲解“图形与几何”的时候,可以提前设计讲课的内容,找出最重要的部分,对课堂上应该如何讲解知识内容,如何帮助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做到心中有数。教师从众多的讲解方法中找出最有效的讲解方法,提升讲课效果。灵活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是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能力之一,教师必须知道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找出最有效的信息,并通过自己的分析和处理整合讲课的内容,从而提升自己的讲课水平和讲课效果。

(三)让教学更加贴近生活

信息技术可以让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当教学内容贴近生活的时候,学生更容易理解。“图形与几何”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因为它比较复杂,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教师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图形与几何”的知识内容。教师使课堂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知识点更有画面感,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课,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2]。当学生的想象能力受到限制,无法理解“图形与几何”相关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及时引入多媒体课件,利用课件展示相关图形,引导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拨学生解题思路。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图形与几何”比较困难,因为此时学生的逻辑思维尚处于发展初期,学生容易遇见知识盲区或思维误区。若教师能够及时将知识点用信息技术表达出来,使之更加贴近于生活,则学生就知道如何更好地进行学习了。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融合的策略

(一)巧借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使抽象知识形象化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难以灵活地演示图形知识,学生也无法直观地感受图形知识内容。现阶段,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方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来改变传统教育的现状,从而在课堂中实现声音、图像、文字与动画的有机结合,这对教师教学来说是行之有效的。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具体表现为,教师通过对图形的割、补、拼,使学生能够掌握图形发展变化的整个过程。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让静止的图形动起来,使学生对图形的理解更加深刻,从而达到提高几何图形知识教学质量的目的。在小学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可帮助教师完成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增加新的教学思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运用信息技术时选择更为形象、颜色鲜明、生动的图片,这样能在教授图形与几何知识的过程中将一些比较抽象的几何知识以更生动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弥补传统教学中教师能够借助的手段比较匮乏的缺陷。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传统与现代两种手段,更加完美地教授知识,从而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3]。例如,在教授“线的认识”这一部分知识时,如何让学生更加形象生动地理解直线、射线、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传统教学方式大多建立在教师枯燥的讲解和说教上,而多媒体教学则是通过动态演示,让学生直观理解何为向两端无限延伸,何为向一端延伸,从而从本质上理解这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二)通过信息技术演示,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式

传统的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学生发展的需要,在教学目标上,一些教师只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没有注重学生个人素养与各项能力的发展,对所有的学生都按一个模式进行复刻式培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内容上,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唯一工具书,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同时,教师在教学方法上,采取的是“灌输式”教学,没有重视学生怎样去“学”,这就导致学生在考试过程中,主要靠死板记忆来解答题目,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教学形式的选择上,一些教师只是按照单一化与统一化的教学管理模式,忽视了针对学生具有的特质因材施教。现阶段,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在课堂中实现多样化的呈现形式,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通过设疑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得到思维能力方面的锻炼。

(三)进行深入反思,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数学教师凭借信息技术实施“图形和几何”教学期间,应当意识到反思与评价的重要性,积极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完善教学体系。比如,在开展“正方形和长方形”教学以后,数学教师可为学生预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比较两种图形的区别以及联系,引导学生思考正方形及长方形的概念与含义。针对思考出现偏差的学生,数学教师要给予鼓励,促使学生自主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对问题出现的具体原因进行反思,进而促使教学效率有效提高。同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的手段,直观、精准地记录学生在数学课上的综合表现,录制成视频,并在多媒体的助力下进行展示[4]。之后,创设反思与评价环节,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综合体验进行自主反思,总结在数学课中的学习经验,助力学生在图形与几何的学习领域获得较深的造诣。同时,为实现跟踪性评价,教师可以合理设置电子档案,定期分析学生的综合学习表现,以便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案。

(四)结合学生兴趣,展开趣味性数学课堂教学

在小学时期,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实际教学期间,数学教师可对这一特征加以充分利用。例如,在开展“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这个单元教学期间,数学教师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展开趣味性的课堂教学。课堂上,数学教师可借助计算机的演示功能,把原本枯燥的内容进行生动化以及形象化的展示,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之下对数学知识进行主动学习以及探究,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促使课堂教学有效性不断提高。如,教师借信息技术对生活当中的三角形事物进行展示,如三脚架、三角旗以及自行车的车架等,让学生对三角形进行直观感知,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其主动对知识进行学习。同时,数学教师还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互动功能,在课堂上组织游戏,如让学生在交互白板上利用给定长度的线段拼凑三角形,看哪名学生拼出来的三角形个数最多,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带给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体验,有效提升学习效率。

(五)积极开展线上教学,引导小组合作探究

教师可以利用腾讯课堂开展线上教学,引导学生开展线上小组合作,布置线上测试任务,指导学生开展线下综合实践活动,师生携手打造高效课堂。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腾讯课堂软件开展线上教学,带领学生探索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指导学生计算生活中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师可以先用微课导入公园组合花坛、风筝和学校防盗窗,用这些学生熟悉的组合图形来导入新课,学生可以在平板上进行组合图形切割,把这些不规则的组合图形切割为常见图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师可以结合这几个组合图形设计线上测试,例如,如何把组合图形切割或补全,常用的图形面积公式有哪些,是否可以列举几个生活中的组合图形等,学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题,这种全新的趣味答题互动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加配合教师教学[5]。此外,学生课下可以自主回看线上教学视频,针对线上测试题和生活化案例开展探究,开展生活化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寻找家中的组合图形,如瓷砖上的花朵拼图、电视墙的拼接图案或者是乐高积木等,如学生把瓷砖上的花朵图案分为圆形、三角形和扇形,再把几个图案面积相加就可以算出组合花朵面积,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结语

面对日益发展的社会,各个领域关系在不断,如果合理运用,便会相互促进,更好地同时代发展。教育的地位日益升高,国家的发展对于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我们必须寻找一切方法来达到教育的高效性,在这一过程中也促进了各个领域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师要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和图形与几何教学的深度融合,精心制作不同图形与几何体的微课,激发学生探索几何奥秘的兴趣,指导学生利用几何画板来绘图,促进学生数形结合思维的发育,带领学生体验线上教学的乐趣,让学生接受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白文利.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有效性提升[J].学周刊,2021(13):111-112.

[2]白文利.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五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1(6):64-65,68.

[3]蔡笑梅,董双威.信息技术助力几何直观素养培养的策略——评析“小学数学图形的认识”教学[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0(11):57-60.

[4]陈芳.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22).

[5]吴婵琼.信息技术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9(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