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的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策略研究

艺术交流·学术观察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艺体中学

摘要:在当前的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教育教学的模式也要不断进行有效的改革,同时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我国提出了新课程标准。其中,对于中小学音乐课堂,提出了教学评一致性的要求,因此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教学评价方式也要不断进行改善。现阶段,基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评价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提升对于音乐课程的兴趣,并且能够有效提升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教学质量,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中小学音乐教师要结合实际的课程标准针对中小学音乐课程的评价机制进行有效的改革,采用合理科学的评价机制,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

关键词:课程标准;中小学音乐;教学评价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了“教学评一致性”的重要性,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新课程教学进行了指导。当前,音乐课堂中普遍存在着评价内容简单、形式单一,教学评价与设定的教学目标不一致的问题,导致没有针对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评价,中小学音乐课堂缺乏有效的评价方法,这些问题造成了教师在音乐课堂上的散漫和无序,导致了学生在音乐上的学习效率不高,因此,开展对课程标准背景下的教学评一致性的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策略实践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当前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评价滞后,不能适时运用评价获取的学习结果调控课堂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更多关注的还是规定时间内预设教学环节的完成、课堂结构的完整以及课堂进程的流畅等,忽视课堂生成。课堂上,教师不能依据提问、对话、展示或练习获取学生学习效果的信息和课堂生成的内容及时整理、准确提炼,不能以点带面、触类旁通地进行点评和补救性练习,忽略了针对“这节课”的学习情况以及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

2.评价内容简单、形式单一

音乐课堂中普遍存在着评价内容简单、形式单一,教学评价与设定的教学目标不一致的问题,忽视了评价对教与学的重要作用,音乐教师缺乏“教-学-评一致性”的理论学习;教师实操经验少;没有针对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评价,缺乏有效的评价方法;评价工具不够多元等问题。如何守正创新,提升教师的课程素养与评价素养,进一步深化艺术评价改革,落实“教-学-评一致性”,也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的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1.提高自身音乐素养,形成独有的评价风格

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之中真正了解音乐的魅力,从而学会在音乐中放松自己,提高审美能力与情趣。那么中小学音乐教师作为评价的主体,自身的音乐素养就要过关,教学水平要过关,才能够保证在评价时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音乐方面的闪光点以及潜力。因此,教师要从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入手,首先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精神,可以先通过互联网等资源平台,学习更为高层次的乐理知识,寻找一些专家的音乐授课视频,了解音乐教学的一些方法以及评价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其次教师可以与那些从事音乐教育多年的具备高水平的音乐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向其请教一些教育评价的经验,借此来提高自己的评价水平。最后音乐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评价观念,将评价观念的着力点放在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之上,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反思自身的评价行为与方式,观察评价的效果,并且将自己所学习到的独特的音乐素养内容通过教学评价教授给学生。

2.制定符合中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标准

目前还是缺乏系统的符合中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标准,使得教师在评价时总会出现评价效果不佳的情况,仅凭教师的主观性进行评价缺乏科学的标准,缺乏评价的指向性,使得学生无法从教师的评价之中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基于此,音乐教师在进行授课之前就要制定符合中小学音乐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标准。

要从学生的态度、广度、深度、习惯的养成、能力的提升等多个方面入手进行评价标准的制定,如在进行流行音乐的教学中,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流行音乐的风格,能够熟练地唱一些流行歌曲出来后,教师要按照在课前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的评价标准,从学生的整体学习状态开始进行评价,具体指出学生学唱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然后就学生演唱的情感状态以及一些学习习惯进行评价。让学生根据歌词创编动作进行表演,并对学生的表演状态和效果进行评价等,总之要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之中不断积累美的体验,让学生了解自己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方向与发展目标,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按照教师制定的音乐评价标准要求自己,从而变被动为主动,真正培养起学生的音乐美感与音乐素养。

3.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多元化发展

传统的评价体系,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内容单一、评价方式单一,在这样的评价体系影响之下学生常常将音乐当成一项无趣的学科来学习,其音乐素养自然也不会有显著的提高。因此,要想提高中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与审美水平就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多元化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要达到“教育评一致性”,就要保证教育活动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探讨课堂教学评价的依据、方法及教学评价的实施,全面提升教师的课程素养与评价素养,让“教-学-评”达到一致,从而改进教师的“教”,改善学生的“学”,改革素养的“评”。通过研究探索方法,指导实践,促进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改革,实现减负、提质、增效,形成“教-学-评”良性循环的教学生态。

参考文献

[1]刘勇.探索中小学音乐“教学评一致性”有效落地的路径分析[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0(03):3-7.

[2]王渊文.对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学评价方法的思考[J].音乐时空(理论版),2020(02):107-108.

[3]王育霖.关于音乐教学评价的几点思考[J].艺海,2020(06):118-11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