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德育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渗透

艺术交流·学术观察
义乌市湖门小学

摘要:美育与德育使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陪伴其一生的永久课题。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被列为新课程改革重要内容的今天,美育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用最为直观、具体的方式进行阐述,摆脱了枯燥乏味的说教形式,让学生在美的环境中无声渗透德育知识,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关键词:美育与德育;丰富趣味性;渗透教育

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意义

融德育于小学美术教学过程,就是在美术教学中以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过程为德育渗透的载体,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及小学生特点,以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剂融合为手段,根据美术教学新课程标准对美术教学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致力德育渗透,在提升学生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有机融入德育。小学生心智还不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及道德教育十分必要。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优势

美术课时小学的一门基础课,不仅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美术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成长为具有高尚审美情趣、不竭创造精神全面发展的人。在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也是现代教育的需要。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美术教育已经超越了技术层面,在唤醒学生的道德情感,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凸显视觉性,具有实践性,追求人文性,强调愉悦性,自然要比其他学科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很自然地与思想教育紧密联系起来,因此寓德育于美术教学之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1.课程内容的丰富性

小学美术从课程的安排角度可以按年段来划分,低年级学段来划分,低年级学段的美术课程通常会从兴趣培养、儿童绘画、手工制作等方面来开展;中年级学段就会开设较为专业的绘画、造型、欣赏课程;高年级学段会增加历史人文欣赏课程的教学,对于造型表现、综合探索、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各环节的要求会进一步提高。

2.课程安排的趣味性

当小学美术课程中加入了一定的趣味元素之后,学生不论是在兴趣的提高还是在课堂的专注力上都会有很大的提升,在此时渗透德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3.课程形式的多样性

美术课堂的教学在常规教室中通常会采用新授课程,小组讨论、作品创作、评价交流、课后拓展等流程进行,再加上如今多媒体教学的日新月异,学校会建立一批完善的互联网教学设配,在传播的速度和广度上来说,无疑会起到“几何级数”的增长效果。

三、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途径

1.绘画课程助力德育

绘画在美术课教学内容中占有很大比例,其本身包含诸多内容。在基础绘画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陶冶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各种优良品质。一幅完整的线条造型或素描作品,需要学生平心静气、一丝不苟才能完成,这就需要学生严谨、认真。学生可以通过临摹,懂得线条的组织、形体的塑造、色彩的协调、构图的平衡,从而对每幅作品的艺术美有更深的体会。我们要巧妙地抓住基础知识与德育的关联点,向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还可利用绘画中的命题创作,如《我的家乡》、《未来的我》、《未来的儿童宫》等这些课,通过教师和同学之间的探讨和启发,让学生大胆想象创作,这对培养未来的建设者将可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还可树立开拓的信念和创造的志向。同时,老师可有意地强调这些创作的难度,让学生懂得建设好这些美好的事物,除了有顽强不畏艰难的精神,还要有勤劳塌实、认真耐心的好学风。

2.欣赏课程促进德育

(1)从传统的民间艺术文化中提炼爱国主义情操。 许多欣赏作品中,体现了民族文化精神,注入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审美理想,利于学生了解祖国丰富的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遗产,优良的艺术传统和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对学生起了一定的爱国主义教育。

如:《年年有余》、《秦黄陵兵马俑》等对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2)从我国现代的美术作品中了解我国革命战争期间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所反映出的优良革命传统、积极地生活态度和时代精神,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品格和坚定的信念。特别是反映历史上和当代的爱国主义人物、民族英雄和无私奉献的劳动者的作品是十分好的教育素材。

如:《贫农的儿子》、《母亲》等作品,阐述他们的优秀事迹,以此激发学生学习他们坚强的意志和对党对革命事业的忠诚信念,也使学生知道胜利的果实、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而更珍惜今日的时光,热爱生命,为建设祖国的未来而好好学习。

(3)从同龄儿童的美术作品中感受健康的、积极地生活乐趣,陶冶美好的情操。教材中,除了欣赏课外,还有大多数的课都提供了较为典型的儿童作品供学生们参考。这些作品尽管不及美术家们的作品的表现技巧和思想深度,但更接近儿童自己的生活,容易被儿童接受。

3.手工课程推动德育

工艺美术与人民的生活有密切联系,无论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上都不可缺少。在教材中内容种类很多,有包装、折纸、纸塑、树叶拼贴画、贺卡制作等等,占美术课内容的30%左右。不仅要教学生制作原理和制作方法,还要对学生进行爱艺术、爱劳动及爱集体的高尚情操的培养。教学中可利用课堂中的制作内容来引导同学们的爱国情感,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例如在剪贴、设计、造型作业中,学生使用的工具材料较多,计划性很强。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有序的工作习惯和讲卫生、爱整洁、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习惯,逐步培养学生耐心细致、不怕失败、坚持不懈的心理品质和创造性的工作态度。同时,学生的这些品质也会受到教师教学作风的影响,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特别是在示范过程中不可不予重视。

4.节日活动中提升德育

抓住重大节日进行教育。美术学科可配合学校利用“五一”国际劳动节、“七一”党的生日、“十一”国庆节和元旦佳节,以及“五四”、“一二·九”等节日,开展一些美术宣传活动,如组织学生进行绘画比赛、主题性的海报展示、纪念性的图片展览等活动,讴歌祖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繁荣昌盛的大好形势,憧憬祖国美好的未来;可参观纪念馆、美术馆、博物馆、名胜古迹、游览名山大川,使学生抚今追昔,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参考文献

[1]赵婷.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渗透德育教学的策略探讨[J]. 新课程(教研版), 2021, 000(001):238.

[2]陈燕. 浅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 青海教育, 2015(5):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