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媒体时代下非遗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摘要:近年来国家对传统文化愈加重视。同时,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各类新媒体在推动文化传播的途径中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动力。基于此,本文通过对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传承现状进行分析,结合目前互联网新媒体发展趋势,探寻非遗剪纸在新时代的传播与发展道路,以及能对艺术文化工作者提供借鉴,让非遗剪纸艺术通过新媒体这一途径实现更好的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新媒体;非遗剪纸艺术;传承创新
一、传统非遗剪纸艺术发展现状
1、非遗剪纸艺术的背景
中国传统剪纸诞生于特定的生活空间和文化环境之中,其根植于民间文化土壤,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与丰富多样的地区风格,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文化瑰宝,其传承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与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知、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并作为中国优秀传统非遗文化的一种而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
2、剪纸艺术保护传承的意义
从社会研究的价值出发,研究民间非遗剪纸艺术除了有助于了解不同地区劳动人民传统的审美喜好外,剪纸的题材往往也能反映许多历史文化与民俗传说,这对研究社会学民俗学历史学等方面上多有裨益;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说,在国家完成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这一国家战略性目标的道路上,传统剪纸艺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重要性和其他优秀传统文化是同等重要的。
3、非遗剪纸艺术的现状
随着文化融合和时代的发展,除了春节,婚丧嫁娶在部分场合下还能看到它的身影外,剪纸几乎已经淡出在人们日常生活的视野中。尤其在一些受到西方文化冲击,民俗意识淡泊的年轻人的观念中,剪纸这项传统文化甚至开始边缘化。许多市面上在出售的剪纸文创产品或者旅游纪念品,题材大多数还是以古风人物、戏曲人物、四大名著、十二生肖等为主,除开大多数剪纸题材本身的陈旧,与当前城市文化产生距离;大量眼花缭乱的快时尚审美充斥着人们的生活,让人目不暇接;导致原本就已经岌岌可危的非遗剪纸艺术更加难以良性发展。
二、互联网媒体对文化传播的影响
近年来,年轻一代与互联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互联网在人们生活方方面面渗透也越来越深入,而原本纸质媒体信息传播力度在年轻群体中相对薄弱。互联网的出现与普及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广阔平台,互联网具有快捷性、易保存性、即使性等优于传统媒介的信息传播特点,新兴文化可以依靠互联网做到短时间、大范围、信息量大、力度强的爆发式传播。
三、非遗剪纸通过新媒体传播发展
1、剪纸艺术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机遇
新媒体时代给人们带来了更多重丰富的感官体验,从静态的文字、图片、到动态的视频、互动等。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实现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链接与融合。尤其在自媒体发展迅速的现在,网络传播方式呈现分散化和共享化,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传播的主体,再加上互联网信息繁殖速度非常快,在信息传播的广度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给传统非遗剪纸带来了很好的突破口,剪纸艺术的形式、风格、背后的深刻寓意,以及一些优秀的民俗风情都能通过新媒体进行广泛且深度传播。非遗剪纸的传承人,以及制作工艺等也能通过试听、互动等方式走出地域的局限,被全国乃至世界所了解。
2、剪纸艺术在新媒体时代进行传承创新可能面临的问题
当前非遗剪纸艺术文化在新媒体时代想要推广普及,最根本问题在于人们的观念与认知,如果对某种文化缺乏正确认知,那么想要推广传承这种文化并将之发扬光大是一定困难重重。
另外,剪纸艺术要如何完成盈利也是非常值得思考,利益驱动有利于让商家更多的展示和售卖产品,也让很多人更有动力去传承学习中国传统非遗剪纸艺术、进行非遗剪纸方向的创新,但目前真正优秀的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产品很少,而且相关产品种类匮乏、颜色多单一,整体销量萎靡且多数产品价位不合理。而从宣传新媒介来看,介绍剪纸艺术的系统性网站与app内容缺乏深度和吸引力,且app整体下载量也不多。
3、剪纸艺术在新媒体时代进行传承创新可能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想要改变当前非遗剪纸艺术的局面,首先需要从文化艺术传播的源头入手,需要与各地非遗传承人和民间艺人建立联系,持续产出内容、产教结合,培养新一代接班人。短期来看,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非遗剪纸周边产品在丰富度和趣味性上对当下消费者都相对缺乏吸引力,在社交媒体上,关于非遗剪纸文化的信息和内容随着文化的重视也在逐年增加,但丰富性和创新性还有很大增长空间。
这就需要加大力度进行多方面的宣发与创新,积极探究剪纸艺术与产品实物、软件应用等等相结合的策略,让剪纸艺术不能只停留与单纯的纸面艺术,而是应当参与互联网时代下多样化的信息交融与应用,开发剪纸艺术更多的创新形式。例如,结合动画技术让这些传统的剪纸“活起来”,为相关app探究趣味性交互功能,与其他企业合作将传统剪纸应用于其UI界面等方案。
四、结语
虽然大多数传统剪纸是二维平面的艺术,但平面的艺术在表达过程中可以不局限于平面,剪纸可以是活动的、是立体的、是可交互的,非遗剪纸艺术的核心思想在信息时代不应被“纸”的概念所局限,时代会变化,科技会进步,人们的生活也在改变,文化的传承也应当与时俱进。当我们将这些传统文化转换为电子信息进行宣传创新时,我们真正可以传承的并非文化的物质载体而是文化的精神,传统剪纸艺术的色彩、造型、相关技艺、精神内核才是我们通过新媒体所能真正宣传好的文化内涵;只有当人们真正理解和发自内心的欣赏、热爱中国民间非遗剪纸,这项充满魅力的艺术才能够真正得到传承与创新。
参考文献
[1]谢亦博.浅析民俗剪纸的继承、创新与发展[J].大众文艺,2020,(01):166-167.
[2]蒲鹏举,郝建军,李强龙,冯换换.新媒体视域下民间剪纸艺术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探索[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02):199-200.
(基金项目:本文是2022年度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成果,项目名称“遗粹艺梦,传承创新”-系列剪纸产业践行者,立项编号:湘外经院教字(20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