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产教融合模式下民办高校数字化教学的创新发展研究
摘要: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和历史性突破,推动了高校教学理念和思想上的提高与发展。高等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网络信息技术给高校教学模式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民办高校信息数字化教学改革也提上了日程。
关键词:产教融合;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作为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学校——企业之间的创新型模式,在实践教学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实现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数字化创新发展,就要努力做好“产教融合”,与企业、行业需求及发展有效结合起来,在不断融合过程中认识并解决当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使培养的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地方、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国家。
一、民办高校数字化教学研究意义与价值
1.理论意义:“产教融合”与数字化融合教学创新的背景下提升民办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方式多元化,通过本文的研究,加强民办高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层面上的沟通和合作,提升民办高校教师团队质量、完善专业设置与教育课程体系的详细构建,打造数字化专业课程、学生实践活动与高校教师授课质量,优化校企合作机制等方式,以构建适应数字时代需要的教育教学数字化体系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目标要求,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
2.实践意义
本文的研究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探究民办高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途径,在“产教融合”适应数字化高校教学发展的前提下,同时,树立正确的教育数字化价值追求,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数字化的根本要求,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穿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切实提升民办高校教育教学工作质量。
3.研究价值
本文在研究“产教融合”模式下改革的考量,以数字化融合教学手段来提升民办高校教学质量、课程创新,将“产教融合”模式纳入当前民办高校推行数字化教学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努力构建企业、行业和民办高校之间的三位一体的师资团队。不仅能够提高民办高校教师队伍与教学教育质量,还能优化师资结构、打破学校传统固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大学生全面发展以达到产教合作育人的目的,同时为我国培养出契合企业、产业、行业现实需求的实践型人才。
二、民办高校数字化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分析与探究
在国家层面,确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统一要求,到2025年,要初步建成全民终身数字学习体系,2035年要基本建成数字人才强国为建成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全力支持。民办高校数字化教学模式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结合高校在“产教融合”的模式下,对民办高校数字化教学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与探究:
1.民办高校数字化教学建设匮乏
我国民办高校在数字化建设中,虽然有着完整的教学体系和“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优势,但是更偏向于建设硬件环境设施,数字化教学软件环境的整体设计和规划难以适应民办高校数字化教学发展的需要。
2.民办高校数字化教学模式单一
民办高校由于缺乏优秀的项目管理手段和统一的教学资源应用标准,民办高校的教学资源利用率水平相对较低,整体教育资源的质量并不高。在数字化教学的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教学资源管理机制,民办高校整体教学资源难以整合和兼容,许多教育资源呈现出重复性建设的特点。
3.民办高校教师与数字化转型存在结构性矛盾
民办高校教师群体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压差异较大,如存在年龄结构、专业知识背景、生活习惯等差异导致与学生之间存在明显的数字鸿沟,导致结构性矛盾突出。
三、研究假设与创新突破之处
本文研究“产教融合”模式下民办高校数字化教学的创新发展,研究假设与创新突破涉及以下基本方面:
1.数字化基础设施的构建
建设、创新数字化评价技术与手段,完善智慧教育平台、丰富管用的工具是以数据支撑决策、务、创新的基本保证。夯实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组织和机构的价值观优化、创新和重构,如数字资源、数字化设备乃至数字化环境等。强化优质数字资源的,推进教育数字化有助于化解教育公平之困,促进可持续实现“人人皆学”创新应用,实现教育全要素、全流程、全业务、全领域的数字化转型。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升数字能力建设,提升学生、教师、管理者等的数字素养与技能。一方面引导学生正确应用数字技术,另一方面开展教师培训,正确使用各种信息化教学设备,学会制作微课,能够利用网络追踪领域知识和学科知识获取教学资源,具备多场域促学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
3.“产教融合”模式下的教学模式创新
“产教融合”不是简单的学校与企业联合,更重要的是要共同培养学生,使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产教要深度融合、校企要强强联手。 产业与教育高度融合,使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进一步统一,提升了学生的专业与实践技能,提升数字化教学的质量。
综上所述,民办高校通过产教融合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必经之路,而全程开放、协同共赢的产教融合模式应是最佳选择。与公立高校相比,民办高校有办学历史短、科研水平不高等劣势,但却有集团办学、机制灵活等优势。民办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顺应发展潮流,采用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为中心,加强协同合作,不断探索、创新并深化产教融合,为企业输送量身定制的急需人才,最终达到各方的共赢
参考文献
[1]董健康,韩雁,梁志星.协同创新系统中各类主体的角色及定位[J].中国高校科技,2013(6)
[2]殷翔文.高校协同创新的角色定位与价值追求[J].中国高校科技,2012(7)
[3]刘志明.浅议科研机构的创新[J].河北化工,2012(2)
[4]崔民日,周治勇.地方本科高校、企业、政府产教融合对策研究[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5(4)
[5]聂惠芬,万国平.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企业角色定位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2(12)
[6]周勇.基于博弈理论的高职教育中企业角色定位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