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关于桂林《龙船歌》民俗音乐的文化属性与音乐特征

艺术交流·学术观察
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

摘要:以桂林非物质文化遗产赛龙舟为载体的《龙船歌》是桂林地区传承千百年的民俗音乐,是当地具有民间特色的一种文化形式,反映出桂林当地的经济与文化色彩。本文以桂林《龙船歌》的民俗音乐文化属性以及音乐特征作为研究主题进行分析,希望对桂林《龙船歌》在当前社会中的发展与传承提供帮助。

关键词:《龙船歌》;民俗音乐;文化属性;音乐特征

一、桂林龙船歌的民俗特征

桂林的《龙船歌》是当地居民在端午节赛龙舟民俗活动中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从先秦两汉形成到明、清普及迄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

端午节划龙舟是水系发达的桂林特有民俗活动,在桂林划龙舟又称扒龙舟、赛龙舟等。扒龙舟可谓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每年自由扒,五年一小扒,十年一大扒”这是当地的习俗。扒龙舟时唱《龙船歌》则是必不可少的仪式和庆祝方式。《龙船歌》来源于桂林当地居民的生活,它不仅受到当地政治的影响,同时也受到经济发展状况以及语言环境的影响。“桂林无杂木,山水有清音。”在桂林市七星区朝阳乡龙门村代代传唱的“清音”就是《龙船歌》。不划龙船可能听不懂龙船歌,龙船歌是由音乐丰富多变的号子连接而成的套曲,千百年来龙船歌为村民们划龙船加油鼓劲,也传承着人们与山水沟通交流的历史。

桂林龙船歌的历史久远,唐朝诗人李商隐在游历桂林的时候曾写了一首诗《桂林》中提到了桂林龙舟,诗中描述的赛龙舟“箫鼓不曾休”可见当时有箫有鼓的声音不停歇之场面壮观。扒龙舟时只要鼓一打,划船的人会同声齐唱龙船歌响彻整个漓江两岸,上至八九十岁的老人都会传唱着千年的龙船歌,是目前桂林漓江流域保存最原始的曲调。人们用这一形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

二、桂林龙船歌的文化属性

桂林的文化融合了中原文化、荆楚文化、湖湘文化与百越文化、三苗文化。千百年来这几种文化元素在这里相互碰撞,沉淀了深厚的底蕴和特色鲜明的桂林《龙船歌》,其曲调古朴浑厚、庄严震撼流行于漓江流域。以《龙船歌》为代表的桂林民俗音乐是多种音乐文化经唱腔交融的结果。经过历史的变迁,迁居到桂林的村民,他们融入了当地民族文化的同时,又保留了一部分他们迁徙地之前的文化,所以每一个村落的龙船歌的歌名叫法不太一样,在欣赏《龙船歌》为代表的桂林民俗音乐时,不仅要从其概念方面进行了解,同时还要熟知其音声的音乐形态,包括当地居民的生产方式以及社会结构对《龙船歌》内容的影响方面去进行分析。对桂林《龙船歌》来说,蕴含的文化属性与桂林当地的环境以及居民的生活方式与意识形态是离不开的。是当地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人们追求中的重要推动?,反映了当地居民的思维方式与观念,包括人与人之间团结的力量以及人与自然相处的观念。通过民俗音乐来了解漓江流域人们的各种精神方面的追求与生存方面的追求,反映出一个地区的风土人情与民俗、生活方式以及其艺术表达方式,此外还包含着一个地区居民的价值观与社会观。

三、桂林龙船歌的音乐特征

《龙船歌》存活于赛龙舟的历史中,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龙舟调”。龙船歌曲调奔放,节奏感很强,一人领唱多人跟随。以劳动号子或击鼓鼓点的形式对龙舟进行指挥协调。歌词仅由5个助声词的不同发音来进行表达,在龙舟竞赛中发号施令。从龙船下水到上岸,都要按顺序唱这些歌,每一首歌都有不同的鼓点,或重或轻,或急或缓。虽然这些歌词的寓意不那么明确,但它们一旦与扒龙船的

锣鼓和唢呐声及赛龙舟的情境、桡丁们的激越情绪结合起来可以令群山震撼、人心鼎沸,就会产生一种不可抗拒的魅力。

桂林龙船歌有两套曲调:漓江龙船歌(又称:大河龙船歌)和桃花江龙船歌(又称:小河龙船歌)。漓江龙船歌主要流传于漓江流经的桂林市城区段、灵川县、临桂县一带,在漓江一带比较流行的有11首龙船歌:《集人歌》《发兵歌》《拉船歌》《开船歌》《转弯歌》《赛船歌》《逆水歌》《湾船歌》《长行歌》《赢船歌》《收兵歌》等;桃花江龙船歌,主要流传于桃花江沿岸一带。比较流行的有十三首:《喊兵》《拉船》《装龙头》《开船》《游江》《二江》《转艄》《催艄》《上滩》《招旗》《得胜》《收兵》《饮酒》等。套曲全是有谱无词,歌词全以“哟、嗬、吔、咳、呀”这几个衬字组成,由船工号子演化而来的,保持了民间原生态歌谣特色。龙船歌中看似平常无奇的5个衬字,却通过一定曲调框架的变化衍生出多种唱法。漓江龙船歌商调式居多有《集人歌》《发兵歌》《开船歌》《逆水歌》《长行歌》《收兵歌》;徽调式的有《拉船歌》、《转弯歌》《赢船歌》;羽调式有《赛船歌》;角调式有《湾船歌》以变化的二句式为主,也不乏有一些衍生发展的三句式结构。桂林龙舟竞赛中划船队员赛船时唱的《赛船歌》,主要是以“哦”“嗬”等衬字来表现节奏的紧密。在旋律方面是以窄腔与近腔音列为主,有时候也会有宽腔音乐。节奏大多是八六拍子,在赛船的紧急时刻节奏变快,紧锣密鼓接近于快板。音律简约明朗,是漓江龙船歌的主要特点。桃花江龙船歌主要调式有五声羽调式、商调式、宫调式、角调式以及六声徴调式,桃花江龙船歌的旋律跟漓江龙船歌旋律多数相反,曲调以变化的三句式为主,穿插少部分二句式结构。以宽腔音列甚至超宽音列为主与窄腔、近腔交替发展旋律,旋律富于变化,高亢委婉、流畅优美。

结语

《龙船歌》是桂林民俗文化艺术的瑰宝之一,多元而且丰富。悠久的桂林龙舟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与天地和谐共处积极向上的生活信仰。对桂林非物质文化遗产《龙船歌》进行研究、挖掘、整理,做好保护和传承有着巨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胡烨娜.解读“龙船歌”的文化符号[D].上海音乐学院,2016.

[2]笪方能.桂林龙船歌民俗音乐的文化属性与传承探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7(03):15-21.

[3]李暑红.“非遗”视域下南雄龙船歌的挖掘与开发[J].艺海,2017(05):126-128.

[4]赵旭超.粤北龙船歌调查研究[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7(04):21-2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