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传统文化与学前玩教具的融合

学术·社科集
广西省贵港市平南县平南街道第二幼儿园?广西平南?537300

【摘要】于学前儿童来讲,玩教具是其进一步认知这个世界的活化教材,对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具有一定作用。本文以传统文化为落脚点,进一步探索了学前玩教具和传统文化的融合思路,希望以玩教具设计为核心载体,结合学前儿童学习能力培养及传统文化教育,以便能真正实现促进学前儿童良性成长和健康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传统文化;学前教育;玩教具;融合思路;方法

一、学前玩教具中的传统文化元素类型分析

(一)价值观元素

在全面发扬及继承传统文化之际,要时刻注重“人”与“德”,以人为根本,以德为原则。学前儿童是特殊群体,由于其欠缺人生阅历及学习经验,急需得到正确引导,从而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念。于学前儿童来讲,他们的价值观正在缓慢的形成进程中,学前教育时期属于启蒙教育阶段。学前儿童价值观念会影响其青年时期以及成年时期的价值观。所以,在这一阶段通过传统文化来培养其价值观尤为重要。玩教具是重要的媒介,能够有效传达价值观,引导幼儿树立健康价值观。优秀的玩教具,极其契合学前儿童认知规律。比如,在拼图以及实践操作类玩具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即可进一步培养学前儿童独立思考的意识及能力,并且还可以磨练儿童耐心,促使其自主探索。再如,九连环以及七巧板等智力类玩教具中,均可看到传统文化元素的踪迹,可进一步促进幼儿形成克服困难的勇气与能力,学会求知与好学,真正启发幼儿智力。

(二)哲学思想元素

众所周知,我国传统文化内容博大精深,表现形式极其丰富。在传统文化中,蕴藏着极其浓厚的哲学思想及哲学意蕴。在设计学前玩教具之际,融入儒家哲学思想,即可重构玩教具,引导学前儿童快乐学习。在设计学前玩教具产品之际,坚守环保理念、低碳理念及绿色理念,禁止使用不环保及不安全材料,避免浪费各种材料。渗透儒家哲学思想元素,引导学前儿童关注事物规律,尊重自然规律,讲究内外因素的平衡程度。比如,在基于传统文化设置竹玩具之际,形式多元化,材料足够环保。竹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的精神象征,而儒家哲学思想元素的融入,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前儿童展现玩教具独有的教育意义,促使儿童感受哲学思想意识,并意识到自然环保的重要性,进而全面增强学前儿童传统文化修养。

二、传统文化及学前玩教具的融合实践

(一)学前玩教具创新应用传统文化

在设计学前玩教具之际,既要保留传统玩具特色,又要融入创新的技术及材料。保持民间传统文化色彩,吸引幼儿关注,并做到新文化以及旧文化的兼容并包。在创新学前玩教具之时,始终融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及优良传统,以便能强化学前儿童群体的道德意志及思想意识[1]。基于传统文化设计的儿童玩具形式众多,种类极其丰富。比如,传统民间陀螺玩具,历史极其悠久。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可以在设计陀螺玩教具之际,融入独特的声效、光效等,设置能发光、能唱歌、能跳舞的陀螺玩教具。又如如,在市面上较为流行的动物形状鲁班锁,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又添加了新颖的内容,得到众多学前儿童的青睐,令学前儿童在玩耍过程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学前玩教具直观应用传统文化

学前儿童的玩教具种类非常丰富,而且形式与内容层出不穷,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及进步,玩具及教具持续推陈出新。伴随儿童年龄不断增长,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会淘汰一批又一批玩教具。儿童属于活跃群体,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求新性。在这种形势下,就需要考虑学前玩教具延续性问题,一件极具延续性的玩教具会随着学前儿童的成长而逐步成长,其不仅仅具有娱乐、休闲、玩耍等功能,更能引导学前儿童以及教育学前儿童。举例来讲,在众多学前玩教具中,七巧板玩教具便具有这一功能,可跟随儿童的成长而发展。传统玩教具具有浓厚的精神内涵,值得被当代幼儿教师传承及挖掘,把延续性元素应用在学前玩教具之中,保障学前玩教具可被循环应用,能够进一步延长应用时间,还可以避免浪费经济及资源,强化学前儿童的勤俭节约意识[2]。又如,在新时期为了能延续传统文化及相关精神,则可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原味故事和精神加以保留,结合玩具形式,展现在儿童面前,将历史典故以及神话故事融入到玩具中,从而有效熏陶学前儿童。

(三)学前玩教具直观应用传统文化

在设计学前玩教具之际,既要保障学前玩教具极具直观性,又要确保学前玩教具符合学前儿童成长规律。在儿童成长时期,玩教具的发展具有“由简入难”的特色,需要长期契合学前儿童的认知能力。在感知这一层面,要全面符合客观事实,促使学前儿童能够进一步了解客观事物。学前儿童在认知自然界规律之际,通常都通过自己的直观印象,去感知相关事物。因此,在设计学前玩教具结构之际,要保持直观性特点。因此,可以结合中华传统文化中独有的符号,指引幼儿组装玩具、拼装玩具以及拆分玩具,进而锻炼学前儿童动手能力以及学习能力,令其在使用玩教具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之内涵,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通过直观的传统文化符号,能够有效引导幼儿,熏染幼儿学习情绪,在潜移默化中激励幼儿成长[3]。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设计学前玩教具之际,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极具必要性,可保障学前儿童在娱乐过程中,进一步挖掘传统文化魅力。把传统文化的育人性特点体现在传统文教具之中,促使学前幼儿感受传统文化必要性和内涵。在使用玩教具时,获得喜悦之感,为学前儿童未来学习及快乐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俊程.设计心理学在学前儿童玩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西部皮革,2021,43(22):137-138.

[2]刘海珠.“幼儿园教玩具设计与制作”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改革——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1(04):117-118.

[3]刘佩杏.基于反思性教学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作业的改革实践——以幼儿园数学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为例[J].教育观察,2020,9(28):81-8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