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乡村振兴”视域下四川少数民族体育与特色村寨旅游融合发展探析
【摘要】少数民族地区要深度融合发展各产业,促进经济持续发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从“乡村振兴”视阈下探析四川少数民族体育与特色村寨旅游融合发展的困境,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关键词】少数民族体育;村寨旅游;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指出要深度融合发展乡村的一二三产业,结合乡村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1]。四川有 124 个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主要聚居在甘孜、凉山、阿坝等自治州和自治县,这些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创造了多样的传统体育项目,且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是实现村寨振兴的重要契机。
在乡村振兴视域下,本文将从多个层面探析四川少数民族体育与特色村寨旅游融合发展的困境,找寻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助力乡村振兴。
1 现实困境
1.1 建设落后
目前,四川少数民族地区随着社会的发展,其经济条件也有所改善。旅游业投资虽逐步增多,但对于贫困程度深的地区,州县对当地的资金投入往往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落实,难以满足村寨建设的实际需求。
大部分村寨地处偏远,交通困难、施工条件差等问题导致其成本高昂,难以深度开发,而公共厕所、信息网络等服务设施落后,导致游客的可进入性和体验感差。而发展特色村寨旅游必须凭借良好的基础设施。
1.2 专业人才匮乏
各少数民族体育旅游的开发需要有专业的相关人才来推动。从传统体育人才来看,四川甘孜、阿坝等多地都属于国家规定的艰苦边远地区,其经济发展弱,导致很多年轻人去大城市谋生,不愿发展自己民族的项目和文化,专业人才大量流失。从旅游人才来看,目前旅游组织经营人群大多都是单一型人才,其中即懂少数民族体育,又懂旅游的人群少之甚少。而专业人才的匮乏将不利于四川少数民族体育和特色村寨旅游融合发展,对其发展造成阻碍。
1.3 民族特色淡化
四川的55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特殊的文化、节日以及传统体育。由于杂居的影响,其或多或少都与汉族有着深度的交流;其次,当地传统文化的轻视,体育活动的举办减少,参与性弱等都会导致很多优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被汉化或淡出视野。
另外,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原有特色村寨减少,很多地区翻新和重建后失去了其独特性,进而影响旅游业的发展,如凉山州近几年随着城镇的发展,以彝族火把节为代表的民族体育文化受到了冲击等等。
1.4 资源开发不足
四川作为多民族地区,其管理组织并没有深入了解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大多都忽视了如赛马、达体舞等特色的项目,而把定向越野、登山作为旅游开发的主体,未能有效开发资源,推动融合和创新[2]。导致很多旅游产品缺乏特色,游客满意度不高,从而影响当地体育旅游产品的经济效应,阻碍少数民族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 路径探析
2.1 加大扶持,科学规划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应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一方面可以完善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游客体验感;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专业人才,特别是为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传承人提供一些保障,避免人才匮乏。
近几年,甘孜稻城的旅游业发展迅速,究其原因很大部分在于其资金的投入,这几年稻城县全域旅游的资金投入高达6亿,且大多都是用于如“厕所革命”,“智慧旅游”等基础建设,这些设施的完善不仅提供了更好的体验,还促使着当地经济的迅速发展。
四川省近期印发的《四川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打通景区最后一公里,统筹建设旅游服务配套体系,改善和提升服务设施和水平[3]。”要充分利用相关政策,整合产业资源,促进民族特色村寨集中建设。这不仅满足了大众需求,还能有效降低资源浪费,利于共同发展。但如果设施建设无法快速变化,政府也可针对特色村寨旅游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支持,如民族体育旅游的减免税费政策、激励企业投资政策等等。
2.2 宣传形式多样
首先,当地可以制定民族体育文化手册,并以宣传专栏的形式展示特色村寨的传统体育文化和发展情况等,如彝族特色村寨就可以对烟盒舞、打陀螺等以图文的形式进行展示。
其次,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智慧旅游”等网络技术,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等线上平台来宣传当地,吸引更多人来到甘孜、阿坝等地体验少数民族体育,特别是那些平常难以被人们知晓的民族特色村寨,推动民族旅游市场的拓展,如稻城亚丁就充分利用了网络功能,开辟智慧网上营销渠道,来提升当地旅游发展。
2.3 挖掘特色发展
四川要合理利用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融入于特色村寨旅游之中,塑造出特色民族村寨旅游品牌。可以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节庆活动,综合考虑现代社会需求,如四川阿坝、凉山、甘孜等地以套牛角、基勒俄足等民俗体育活动,将其打造为当地的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如彝族“火把节”、阿坝藏族“黄龙寺庙会”等等传统节日的旅游化。
并且还可以开发那些观赏性强的项目,使游客在观赏中领略当地文化内涵。稻城亚丁常年都举办龙腾亚丁越野赛,帮助景区宣传,带动经济发展,这就是旅游和体育的良好融合发展。
2.4 利用“旅游+”
“旅游+”是近几年提出的新概念,为旅游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契机。四川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同旅游业的开发融合。
目前,稻城亚丁景区借力于“旅游+”模式,开展了国际越野跑赛事、山地旅游高峰论坛等等一些针对旅游市场的活动,并还推行了“旅游+体育”“旅游+电商+扶贫”等模式,推动旅游产品创新,带动当地人民脱贫脱困。
3 总结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随着政府的支持以及“旅游+”模式的发展,作为多民族聚居地的四川,要基于特色村寨的现实状况,不断创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项目,推动产业融合,深度挖掘地区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民族村寨经济效益,助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新华社.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EB/OL].(2018-9-26)[2022-3-1].http://www.gov.cn/zhengce/2018-09/26/content_5325534.htm.
[2]周彦宏,钟顺秋,刘伟,李晓斌.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的四川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J].阿坝师范学院学报,2019,36(04):97.
[3]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发布《四川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EB/OL].(2021-12-15)[2022-3-2].https://www.sc.gov.cn/10462/c108550/2021/12/15/9fdd9b09c5ad45a193e57654e7bb609b.shtml.
[4]戴朝.川西藏羌彝走廊民族节庆体育文化资源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研究——以西昌彝族火把节为例[J].体育科技,2019,40(0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