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家校共育数字化教育服务平台”下家校育人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纵观以往家校共育形式多以线下活动为主,家校共育缺乏系统、专业、有效的内容支撑,导致传统的家校共育工作停留在家访、专家讲座、家长会等一般形式上,专业化、系统化、常态化欠缺。借用数字化平台,拓展沟通交流渠道,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有利于家校教育形成合力,提高了教育的时效性,开辟了家校共育发展新空间,为家校共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育人模式 数字化教育平台 实践
现如今,信息技术的加速突破,正在不断重塑教育形态,家校共育数字化平台作为数字化新媒体的载体,以解决问题需求为内驱,网络互助作用为动力,制度管理机制为保障,搭建了家校共育的金色桥梁,丰富了老师们多元化、专业化成长的途径。
一、“家校共育数字化平台是家校共建的新需求。
让学生发展,让家长成长,凝心聚力,排除杂音支持和肯定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成长有声,静待花开的良好教育教学局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家长的教育管理能力,守望着我们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家校共建的新需求。学校可以利用自身对学生教育的优势,通过互联网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整合连接,把教师教育的优越性和家长教育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形成高效率的教育模式。
二、家校共育新模式的变革与创新。
1.微信支持的协同教育平台
随着“互联网 +”环境中的信息科技、大数据等方面迅速兴起,公平化、智能化、互动性以及无偿性等特点,同样对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互相交流与合作由形式至内容、由时间至场地形成相当深远的影响。现在,一般以网络平台作为基础的家校协同教育渠道涉及 QQ、微信等。特别是微信,拥有非常强的综合性能,其界面简约、操作易学,广受大众的喜爱。教师属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执行者,应当全方位借助微信的群聊这一功能实施教育管理,重视学生身心成长,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不仅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微信中利用公众号设置班级风采、情感互动等栏目,把学生的优势与特长进行展示,也可以让家长自主投稿来呈现孩子的风采等。科任教师与家长可以通过浏览微信群,针对学生们的疑惑给予及时的回应,有助于学生培养自信心,实现良性循环发展。
2. 直播技术推送家长学校课程。
通过数字化平台,定期推送家长学校课程,包括心理教育、家庭教育、生涯教育、健康教育等专题课程,让家长及时了解、掌握国家和学校的各类政策、工作情况和家庭教育指导课程。班主任通过数字化平台将课程分享给各位家长的过程,也是自己学习的过程。丰富的家长学校课程,既有针对同一年龄段学生共性的家庭教育问题,又为不同的家庭提供了个性教育问题的解决策略,缓解了家庭教育的焦虑,帮助了家长提升家庭教育的能力。并且收看直播的家长及学生能够积极互动,发布感想及心得。进一步促进了家庭教育的系统化、常态化和专业化。 此外,在线上沙龙活动中,家长也会提出一些合理的意见、建议,还可以通过一些“专家”家长的积极参与,掌握更多的教育理念、育儿经验,帮助老师们更好、更快地成长。
3、“云分享”技术支持的中华志愿者服务活动。
家长是孩子生命中的启蒙老师,家长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才能掌握孩子发展的规律,认知孩子的身心成长规律有别于成人,把握孩子全部独特的情感、言行以及思考方法,取得同孩子和谐相处的独特技巧与能力,变成孩子愿意亲近的人,同时可以对孩子的发展起到正面影响的人。父母和子女共同参加志愿者活动有助于孩子个性成长,可以推动他们形成完善的人格,对家庭与社会而言均具有不可估计的作用。如何将一些有意义的亲子志愿者活动在平时的课堂或班会课等场合分享出来呢?“云分享”技术支持的云盘可以高效解决这一问题。班主任借助平台建立一个班级公共云盘的账号,把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活动过程的照片和视频都上传到这个云盘里,并且制作成班级相册,同时可以邀请有能力的家长将其制作成精美的电子云相册。平日里孩子和家长都可以浏览云盘里班级大家庭各位分享出来的视频和照片,并一起聊聊心路历程。
4、数字化平台时代的家访为了给学生提供合适的、个性化的教育,家访是不可缺少的。
因为“互联网 +”时代的来临,父母和班主任的交流形式日益便捷,我们可以运用网络交流或视频途径来取代家访。例如,班内有个学生总是爱拿别人东西,屡次说教也不改正,在班级里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我们后续和家长微信交流中得知,这个孩子家庭条件很不错的,只是孩子父亲忙于工作,孩子经常见不到孩子,后来我们约定一个双方都有时间的情况下视频深度对话,得知孩子内心深处想以这样的方式引起父亲对他的关注多一些,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后来孩子脸上自信的笑容越来越多了。
5、平台每周发布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社会实践教育是第一课堂教育的延伸,是对第一课堂教育教学内容的补充,也是锻炼人、教育人、培养人的重要途径。“家庭教育肩负着‘为国教子’的责任,安排子女积极参加家务劳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家庭教育的必修课”。班主任定期在家校共育数字化平台发布社会实践活动,并提醒家长督促学生及时完成,家长根据班主任发布的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协同学生进行活动,并积极上传活动心得及照片,不仅为教师的指导、点评、建议提供依据,还实现了资源共享,共同进步成长。同时学校还建立了“家校共育”家长代表微信群,家长们通过学习纷纷分享心得、共享经验。学校结合社会实践作业,开展班级、年级展评活动,促进家长与孩子有效沟通,增强频率,提升质态。
三、结语
伴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家校共育工作的方式受到新的评价与认知的影响,通过数字化把学校和家庭教育有机整合连接,把教师教育的优越性和家长教育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形成高效率的教育模式,它是助力学生良好发展,推动教育事业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
“家校共育”数字化平台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合力;不断提升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和家庭教育水平,充分激活家长学校功能,让信息背景下的家校共育工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课题类别: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重点)项目“家校合作的国际经验与本土化实践研究”子课题研究项目
课题名称:《家校共育数字化在家庭教育中应用方法的研究》
课题批准号:AHA180015-20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