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幼儿园五育并举实施路径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大力推进,“五育并举”是教育界为实现全面发展人才目标采取的重要措施,是为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五育”并非相互独立的分支,而是有机统一的整合体,必须五育共同发力、协同并举,教育生态体系才会平衡且充满活力。在幼儿教育阶段,必须处理好“五育”教育存在的问题,才能为实现全面发展的育人任务奠定基础,才能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五育并举;困境;实施路径
一、“五育并举”在新时代的内涵及价值
新时代“五育并举”被再次提升到国家教育战略高度。首先是为了应对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带来的竞争与挑战。面对当前竞争与挑战并存的社会,“五育并举”指明了新时代教育发展方向,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基本遵循,借助教育实现国富民强,能有效应对国际社会带来的各种压力。其次是传统应试教育转向现代素质教育的必然。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背离了全面育人的教育初衷,社会的进步推动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提高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五育并举”有利于规避传统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进而构建高质量、高水平的人才体系。再次是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需要。教育兴则国家兴,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续发展离不开一代代建设人才的共同努力,全面发展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最后是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的伟大飞跃。中国从最初的贫穷落后到现今的富起来、强起来的转变,离不开教育的推动,随着国家的发展,“五育并举”的提出是实现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在幼儿教育阶段,德育是幼儿全面发展的价值引领,智育是幼儿全面发展的不懈追求,体育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基础保障,美育是幼儿全面发展的人格升华,劳动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
二、新时代幼儿教育“五育并举”的实施路径
(一)找准突破口,协同推进“五育”教育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把德育放在幼儿教育的第一位。因此,教师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把德育作为“五育”教育的突破口,牢牢抓住德育教育这根主线,突破“五育”中重此轻彼的现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幼儿发展。“五育”活动的开展应以立德树人为价值旨归,以“五育并举”为依托,以尊重教育发展规律为前提,共同促进幼儿的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培养社会主义时代新人。幼儿教师在开展活动时,应立足于活动本身,合理设置活动的目标,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寓教于乐,让幼儿在做中学、玩中学、游戏中学,明确各育之间幼儿应该达到的目标和要求,将“五育”教育渗透于活动的方方面面,实现各育之间的融合互补,切实做到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协同育人。
(二)倡导融合,打破“五育”分离的局面
幼儿园教育教学既要整体把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准则,明确“五育”目标,又要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扭转“五育”间分离的局面,实现“五育”在教育实践中的融合、渗透,促成“五育”教育落实落地。为有效完成幼儿园“五育”教育教学目标,教师应利用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使“五育”教育价值最大化、最优化。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教师应积极统筹有益于幼儿发展的教育资源,提升自身的融合教学能力,设计整合活动,打破活动的单一形式,将“五育”教育进行整合,以一育为活动的主体,其他各育作为补充,创造丰富的教育形式,以一育实现多育的目标,为幼儿提供大量实践机会,实现各育之间的互补。
(三)精准发力,补齐“五育”教育的短板
德育不好是危险品,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美育不好是廉价品,劳动教育不好是赝品。“五育并举”就是德智体美劳一个都不能少,每“一育”都要完成各自的任务。德智体美劳之间的整体性要求“五育”之间必须并举,且必须通过“一育”发现其他“四育”的价值,补齐“五育”中弱化和缺失的短板,打破智育独大,弱化其他四育的局面。首先,幼儿园教育中,存在着疏于德育培养的问题,只注重幼儿智力开发,“五育”的提倡使得幼儿园教育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一些教师将“五育并举”简单地理解为只要涉及了德智体美劳的活动就算完成了教育任务,将各育进行简单拼凑,并未起到实际育人效果。因此,教师在幼儿园活动的设计中,应当有意识地补齐“五育”教育中的缺失部分,课时安排得当,提升自身的整合教学能力,注重各育之间的渗透融合,注重培养幼儿解决问题能力。其次,针对幼儿园中存在的劳动教育缺失或包办代替的现象,教师要明确劳动教育的重要价值,组织适宜幼儿身心发展的劳动活动,放手幼儿,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再次,突破幼儿园教育中的薄弱环节,教育活动应承载“五育”的全面任务,使“五育”中的每一育居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不过分夸大其中“一育”的价值,关注幼儿的整体发展,凸显个性,注重发展。
(四)注重评价,提升幼儿综合素质
教育评价决定教育导向。2020年发布的《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指出:幼儿园的评价重点应放在科学保教及克服小学化倾向等方面。在评价标准上,应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以及发展的个体差异科学地制定评价标准,不仅仅以知识的获得作为评价依据,也不以幼儿发展好坏、快慢作对比,尊重差异,采用综合评价方式进行系统评价。“五育”教育的评价应当充分体现“五育”的价值,根据“五育”教育在幼儿园阶段应达到的目标,科学制定评价标准,正确衡量幼儿德智体美劳的发展,提升其综合素质。
综上,“五育并举”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指针。“五育”中的每一育都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和功能。在新时代强调全人发展背景下,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五育”的和谐并举。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幼儿园的“五育”教育还需要投入更多的教育力量,为达到教育目标、完成育人任务、实现教育强国,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融入“五育并举”理念是重要的教育渠道,是实现“五育”融合教育的必然路径。
参考文献:
[1]高飞.“五育并举”理念融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J].经营与管理,2016(6):152—154.
[2]姜晓,胥兴春.幼儿教育“劳美融合”之逻辑基础与实施路径[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0,36(4):1—6.
[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N].人民日报,2018-09-13(010).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9-07-0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