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航海专业课程与思政结合的案例实践探索

学术·社科集
天津海运职业学院 天津 300350

引言:当今全球经济迅速发展、在价值思想观念的冲击下,部分航海专业学生存在着信念理想的迷茫以及责任担当的欠缺。很多学生学习的目的往往是为拿到船员适任证书,而把学习专业技能局限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考试上,经常会忽略课程学习的真正意义,以及学好专业知识对国家航运业的繁荣发展的影响。本文以《船舶积载与系固》思政课程为例,通过发掘元素、引入典型的思政案例,把专业教育和学生价值观培养有机的融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及理念

《船舶积载与系固》是航海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该课程的学习对确保船舶航行安全,防止货损货差,充分利用船舶载货容积,提高装卸效率和运输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以后工作的船舶作为流动的国土,要代表工作中要接触到不同的国家的人和文化。这就要求学生既要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政治素养,还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在具体课程内容的设计方面,既要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也要制定系统的思政育人目标,让课程的专业内容和思想政治理论巧妙的衔接。在目前“安全绿色高效”航运的背景下,通过展示我国在航运业的高速发展状态和在国际航运市场举足轻重的地位,让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效,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和行业自信。

本课程设计理念是通过结合与专业相关的现实案例,以及海上货运事故的典型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升学习体验,最大程度发挥专业课程的价值渗透和价值引领作用。通过教学方法创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进入学生精神世界的效能。

二、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融合案例

《船舶积载与系固》课程的专业知识点与思政教育元素的契合点较多,相关元素也较为丰富,只要挖掘合适的思政教育元素,把思政元素、职业素养融入到专业教学中,就有助于推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以下是列举的4个专业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的融合案例:

教学案例1:上海洋山港集装箱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一,融入的思政元素有: “一带一路”中的重要性;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民族自豪感。

列举上海洋山港集装箱吞吐量自2010年起连续十一年位居世界第一的案例。讲述集装箱的发展及其重要性,同时融入思政内容:经济强国必定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以及港口在“一带一路”中的重要性。

教学案例2:中国自主建造的超大型料LNG动力集装箱船达飞“雅克萨德”号,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有:中国制造;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列举由中国船舶集团为法国达飞集团建造的全球第一艘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除了环保之外,它的体型也非常巨大,相当于美军福特级核动力航母的两倍,是目前全世界体型和运载能力最强大的集装箱货轮之一。

中国制造超大型集装箱船专项科技工程能为“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提供高端装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从航运大国向航运强国迈进。

教学案例3:国家主席习近平携夫人共同参观巴拿马运河新船闸,融入以下课程思政元素有:“一带一路”中的重要性;政治认同和提高职业使命感。

列举习主席在巴拿马城同巴拿马总统巴雷拉共同参观巴拿马运河新船闸。并与正在通过巴拿马运河的“玫瑰轮”船长通话。习主席提出未来我们作为船员,肩负着一带一路的历史使命,要保持行业自信,为促进国家航运事业和全球贸易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教学案例4:新加坡籍集装箱船危险品瞒报造成海洋污染事故,融入的课程思政元素有:安全意识;绿色航运。

列举新加坡籍集装箱船在斯里兰卡海域发生事故,导致约400个装有小塑料颗粒的集装箱沉入海中,给斯里兰卡海域带来的污染影响将会持续数十年。

三、课程案例的实效与经验

通过对实验班级进行授课,可以看到学生对引入的思政案例有很大的情感共鸣,大多数学生都能够积极踊跃的参与互动,对专业问题的掌握也更加深刻具体。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安全意识、责任担当和职业素养等具有积极的作用。大部分学生认为本课程的结构设计合理,专业教学和思政教育相结合恰当,思政案例的选取也能够紧密联系实际,起到了很好的思想道德教育意义。

本课程的思政教学经验是多采用恰当的思政案例或者学生关注的一些航运热点问题来吸引学生,通过提出问题来激发学生思考,通过讨论来进一步认识问题,通过结论来澄清问题,得到答案,进而帮助学生掌握应该学会的理论。同时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的同时,提升了他们应用理论创新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形成理论向实践的迁移,提高认识能力、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课程案例的创新之处

本课程的创新之处是尽量避免刻意提出思政元素,讲到思政内容时大多采用“隐性思想教育”的教学理念,意在用渗透性的、潜移默化的方式使学生受教育,力求在点滴之间影响学生。

同时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解决和突破教学重难点,吸引学生参与互动。通过提出对应的问题来激发学生思考,通过交流讨论来进一步认识问题,通过结论来澄清问题,得到答案,进而帮助学生培育海上货物运输的安全操作和法治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强海上货物积载与系固的安全意识。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时代紧迫感以及职业担当的精神。

五、结束语

我们在思政课程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对所教的班级进行学情分析,了解不同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的能力,此外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此外在对知识要点的具体讲解中,多增加能引起更多情感共鸣的案例,并有机融入课程教学,精准的结合思政案例和专业知识,帮助更好地渗透思政教育,达到传授知识的同时实现价值引领。

参考文献:

[1]郑尚龙,杨神化,曹宝根.航海技术专业“课程思政”融合教育探索———以“航海气象学与海洋学”为例[J].航海教育研究,2020,37(1):69-74.

[2]石丽艳.关于构建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0):41-43.

[3]潘诗扬,石路.课程思政的功能要素及其整合性路径[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20):39-42.

作者简介:赵宇(1985—),男,山西忻州人,讲师,主要研究船舶结构与货运。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