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欠缺一直是困扰着许多数学老师的一道难题,也是制约着许多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的一个瓶颈。数学教师如何解决这个难题?为此,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落实,对初中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分析与思考,并提出积极的教学建议。本文立足于初中数学教学角度,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策略进行研究,希望以下内容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初中数学;计算能力;课堂教学
引言:《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数学教学的四个总目标中,对于“数学思考”目标的表述中提出计算能力的培养在于:“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计算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计算教学越发重要,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的现实意义。
一、提高初中生数学计算能力的重要性
1.养成良好计算习惯
数学离不开计算,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能够帮助其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有助于提高计算水平。初中数学课程中的每一章节中都含有计算内容,如有理数计算、方程与方程组的求解、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求解、分式、二次根式、概率与统计等。由此可见,培养初中生的计算能力,让其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可以使其深入理解不同的数学算法、算理,运用正确的方法解题,降低失误的频率,从而提高解题的效率[1]。同时,教师在不同的环节引导学生梳理、积累计算经验,反思解题步骤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帮助其养成良好的计算检验习惯,有助于促进其数学计算能力的提升。
2.促进逻辑思维发展
逻辑思维是思维的高级形式,初中生正处在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其逻辑思维能力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相关调查研究显示,部分初中生在考试中的计算方面得分并不理想,甚至还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失分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本质原因是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弱,难以在计算中规避“陷阱”,从而造成了不必要的失分。在日常教学中渗透计算能力培养,则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计算经验,促进其逻辑思维发展,从而提高计算正确率。教师从理论和习题讲解入手,开展合理的变式、推导训练,使之能够掌握不同的计算方法,促进其逻辑思维能力提升。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1.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效益
课程与教学密切联系,教学方式的改变,教学方法的技术水平提高,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如教师应加强数与式的类比教学,让学生体会数式通性,在合并同类项的教学中,先让学生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5X(-3)+20X(-3),然后过渡到5a2+20a2的计算,通过数、式的对比分析,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着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水到渠成,自然过渡。
熟记一些常见结论。数学结论是数学计算的目的与计算需要得出的结论,有数学教师总结初中数学常用常考的结论达100多个,表明掌握数学结论对于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是一个重要的途径。比如熟记以下一些结论,常见完全平方数:1、4、9、16……289、324、361等;常见立方数:1、8、27、64、125等,常见勾股数:3、4、5;6、8、10;5、12、13;8、15、17等;常见无理数的近似值等;熟练记忆常见计算的结论。
2.对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提升进行分段要求,定期验收
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初中学生所处学段不同,对数学计算的认知和感悟也不尽相同,建议教师对初中学生三年数学学习中计算能力的提高部分进行整体规划,规划中注意结合本校学生数学学情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进度进行阶段安排,融入数学计算能力培养专项计划,明确每个阶段学生计算能力需要达到何种程度的要求,比如以年级为标准划分为初一阶段,初二阶段,初三阶段;或者考虑到每个学校的教学进度并非都以年级为标准进行划分,也可以以学习内容为标准划分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阶段。
3.加强心算、速算、估算训练
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指导学生不要过分依赖动笔计算,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教学中要求学生对简单的题目进行心算,当心算感到比较困难时才进行笔算,这样不但可以提高计算速度,也可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计算速度是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的基本要求,学生学习过程中也要注重速算训练,教师平时训练时应要求学生在给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计算任务,通过这种限时训练以促进学生计算速度的提高。加强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一些实际问题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按题目要求进行估算的能力,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不同以及彼此的联系,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加强心算、速算、估算训练,对于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4.加强纠错训练,弄清错因,理解算理
当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时,教师应充分珍视这种错误资源,要求学生及时进行纠错,纠错过程要防止学生流于形式,注意纠错方式的多样性,避免学习方式和纠错对象的单调重复。从纠错形式上,可以要求学生使用专用的纠错本,也可以直接在原题载体上纠错;也可以让学生说题,说出自己的错误做法错在哪里,正确的又该如何进行。从纠错对象上,可以将学生犯错的题目进行原题呈现,二次训练;也可以将学生犯错的题目进行变式,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多角度理解和计算,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总之,应尽可能采用丰富的形式和方式让学生在纠错过程中及时纠正头脑中的错误认识,形成正确的意识,正确深入理解算理,避免重复犯错。
结论:总之,初中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应坚持不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只要在教学活动中师生默契配合、共同努力,相信初中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一定能得到应有的提高,学生个体的数学素养一定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瑜.计算,让数学课堂教学回归本真——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初中学生计算能力[J].数学教学通讯,2019(35):43-44.
[2]高洁.初中数学常见计算错误的解析及处理方法[J].知识文库,2019(22):12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