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提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合作学习逐渐被教育者广泛地运用到英语课堂教学中。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划分不同的学习小组以此进行合作学习,不仅对学生自身发展意义重大,同时加强师生之间沟通,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本文主要从合作学习的内涵和必要性、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优越性和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的相关策略几方面入手,对其应用展开研究与探析。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应用探析
1.合作学习的概念及必要性
1.1概念
合作学习最早是由美国教育家David Knoots提出的,随后加以推广并取得实质性进展。美国肯塔基大学教授Guskey.T.R(1999)对合作学习做了比较具体的阐述,“从本质上说,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在2-6人组成的异质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任务以致于完成同一个学习目标”[ ] 。
20 世纪 80 年代末,我国开始将合作学习引入课堂教学中,随后便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杨伊生(1997)认为,所谓合作学习是每个小组成员负责完成相应的任务,从而实现本组的最终目的的活动[ ]。在学生中开展合作学习是必然的,这样的能力可以让孩子们源源不断的进行学习,拓宽知识边界,并且我们一生受用。
那里对于合作学习的界定存在不同的见解。但其归结为要求学生要具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意识,也要求学生要具备较好的合作探究精神,以在具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活动开展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合理高效地安排自己的学习任务,并在完成共同学习目标的过程中主动探究知识、敢于提出质疑,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发展。合作学习的内涵丰富广泛,小到班级小组,大到整个国家甚至全世界,都在向我们验证竞争固然存在,但是一味地竞争只会让双方陷入难以相处的境地,而这从另一方面向我们传达出:唯有互相学习、合作才能达到共赢的结果。
1.2必要性
我们都知道在教学中协调好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相对来说很重要,而初中阶段的英语对于学生的总体成绩起到重要影响,新课程标准下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也意识到学生在才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就以往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来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式主导,而学生无法说出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上仅仅用点头或者摇头来附和老师的问题,除此之外不会涉及更多的英语来进行口语练习。久而久之,他们会逐渐缺乏自信心,无法拥有更多学习上的自主性,也很难获得更多锻炼的机会,沉闷的氛围不经意间出现,孩子们学英语的意识下降、最基础的知识也没建好,甚至会厌恶上学英语,这与当下社会迫切需要英语方面的人才是极不相符的。
众所周知,中国现阶段的教育是以大规模的班级授课方式为主,这与其教育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而在如此庞大的群体中如果处理不好师生关系,势必会造成某个教学管理环节中的脱节。我们都知道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本不可能顾及到每个人的感受,这是他们经常会出现的遗忘地带,除非每个学生存在独特的吸引力,否则像反馈及评价延迟的现象屡见不鲜。而反观合作学习的进行可能会有效改变这种情况,给予大部分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发现自己存在的价值以及找到适合自己合作的伙伴,从而让这节课上的有意义。
英语课程改革最为急切需要改进的就是如何摒弃掉传统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养成主动进行学习的能力,因此探究新的授课方式成为初中教学的重要目标,而合作学习就可以有效解决现在面临的问题。研究表明,当在某种合适的教学条件下,合作学习是能够完成对所有学生全面培养目标的重要授课方式[ ]。总而言之,对于不断改革的初中英语的实际教学来说,主要以创设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为首要目的,让学生由衷的体会出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因此,在当前的初中英语课堂中,轻松自由的教学氛围以及开展合作活动能够既保证教学的质量,又能达到共赢的目的,促使学生的学科素养大大提升。
2.合作学习的优越性和存在的问题
2.1优越性
学习本身就应该是合作的行为,而处于课堂中的每名学生都是在与教师的交流与碰撞中产生思维的火花。并且我们可以看出,相对于自己单独学习英语来说,合作学习给与我们更多可以互相纠正发音、探讨语法知识、加强英语交流的机会,这远比把自己封闭起来闭门造车要好太多。除此之外,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自身从内到外进行了改变,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也会发生显著变化,他们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和睦。合作学习现在越来越进入到大众的视野,同样地,它在整个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意义重大。
2.1.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合作学习的授课方式改变了以往单纯的由教师教、学生听的传统授课形式,采用教师掌握授课的进度和方向,在课堂中发挥主导作用,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开展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相对于传统授课方式,这种授课方式具有很强的优越性。
首先,学生以分组的形式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成员间必须互相配合与监督,这样便会增加彼此间的默契与信任,能够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学生之间的友情,更益于构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对英语学习更有兴趣;其次,合作学习能够增加学习者的听说机会,尤其是内向、胆怯、害羞的学习者会有更多的交流机会,学生学习英语会得到更多锻炼,英语口语水平将得到有效提升,并且还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机会和质量;最后,合作学习的授课模式发展了学生的用英语学习的思维,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他们能够将这种知识迁移到其他学科中,围绕任何学科知识开展各式各样的合作学习活动,从而把语言学习与学科知识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最终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会不断提升。
2.1.2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主动解决问题,势必要接触更多的相关知识,这样就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传统授课模式下,学生的英语学习主要在听课中完成。而在合作学习模式下,学生只有主动学习和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首先,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从而养成勇于质疑、大胆辩驳的良好学习习惯。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高层次分析思维能力会不断地增强,这样便使得初中学生更有动力地去学习和生活;其次,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以及尊重他人和尊重不同意见的社会交往素养,除此之外,它还能培养学生的抗压能力,让学生更勇敢、更积极地面对失败,并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最后,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学习者能够形成良好的主人翁精神,他们也会更容易形成集体意识并为之努力,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因此,合作学习模式将有效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2.2存在的问题
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虽然实践了很长时间,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难免存在一些问题,这值得引起教师的关注。比如说在课堂环境当中,学生在小组中常常不顾及对方感受,口无遮拦;与对方有不同观点时直接中断对方谈话,甚至会发生争执;全班进行讨论交流时,更是毫不委婉地攻击别人,丝毫不留情面。而每当此时,教师往往装作不在意,没有及时修正学生的失礼。因此,这时候一种重视伦理与道德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就进入大众的视野,它能将这些千奇百怪的问题逐一铲除,为更好地将合作学习纳入到实际教学应用中打下良好的基础。
2.2.1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定位不清
在当今新课改的引领下,教师转变了一些角色,但是在合作学习模式的实际运用过程中,教师还是不能做到真正的放手。进行合作学习的学生往往会在课堂中遇到一些困难,但这些困难可以由学生合作之后解决。有时教师为了推进学生的学习进度,担心学生在合作互动的过程中会出现教学时间不可控、学生出现过于兴奋从而导致课堂秩序混乱的情况,所以他们往往会急于告诉学生答案,帮助小组内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便会使小组合作学习失去了原本的意义,以至于不能真正发挥出合作学习的潜在的教育价值。而相反也会有一些教师完全不干预小组学习,导致学生出现讨论偏题、课堂讨论气氛不活跃等情况,这样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此外,教师过分注重学生学习成果,而不在意学生学习表现的这种行为很大程度上也打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2.2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积极性不高
初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任何事有自己的意见。因此学生经常会因为意见不一致或者过于自我等情况,造成小组合作学习氛围的不和谐等。还有一些英语基础较弱的学生会在英语学习中产生不自信的情况,再加之其跟不上小组其他成员的英语学习节奏,那么他们参与到整个英语学习的势头也不会高涨,英语水平想提高也是难上加难。
当然,任何语言学习的提高都少不了良好的环境因素。学生在长期母语的环境引导下,产生语言学习方式和学习思维的固化,他们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会过多的依赖母语,进而与汉语语法和发音等完全不同的英语学习使学习者很棘手,造成其在英语学习方面的积极性不够、主动性不强,再加之初中生课业相对较多,在这种种压力的共同影响之下,便使得在英语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热情并不高,如果教师不及时进行引领,很容易造成英语合作学习有名无实。
2.2.3合作学习中目标和形式的关系处理不当
组织形式和教学目标在小组合作教学方法中是紧密的两部分[ ]。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不能过于注重形式,不能让学生认为小组是一个表现自我的场所,而是要让学生在和谐民主的小组氛围下,互帮互助地进行协作。现阶段英语课堂的合作学习中许多学生将小组认为是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他们只重视发表自己的想法,展现自己的才能,而忽视组内其他成员内心的想法,导致他们没有展现自己的机会,这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初衷是相反的。
另一方面,老师设计的课堂提问的问题过于简单,不能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与讨论。教师提问的目的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而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真的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则与教师提出的问题类型有很大关系。在初中英语课堂上,教师经常在提问的时候使用一般疑问句,然后问学生是否正确。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学生无须过多思考便可立即作答。这类课堂问题过于简单,问题的设计也不能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要具有针对性和开放性,这样才有利于小组间合作交流进行学习探讨,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最终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3.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策略
针对合作学习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可以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3.1科学设计合作任务,加强对合作学习指导
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选取合作学习内容,还要使之在他们有限能力之内习得英语知识。教师除了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知识为学生选取合作学习内容之外,还要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英语知识的理解,但也不能超出学生的实际能力范围。当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科学设计其感兴趣的合作任务,以使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其中,以促进其英语学习效率的提升。
在英语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一旁的引导者,教师要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指导。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了解每个小组合作学习进展情况和每个人的学习情况,并对学习进展较慢的学习者及时给予指导。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在初中英语合作学习的交流和讨论中,学生的创新、合作精神和能力会不断激发,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会得到发展。
3.2合理计划学习小组,明确小组成员职责
在实际的教学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对小组成员进行科学划分,以保证合作学习模式的均衡性与公平性,促进英语教学在初中阶段的发展。在划分不同学习小组时,学生的个人能力水平、学习习惯和性格特点等方面均需要教师进行综合考虑。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地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将学生各方面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并做出合理划分,让学生在合作中找到自身价值。
理想化的合作学习模式中,不应该考虑每名小组成员学习成绩的好坏,他们都应该是各小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理应相信自己是不可替代的那一位,从而找到自我归属感。因此,在实际的英语教学指导过程中,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让小组成员合理分工,使每个人明确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职责,以使得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都有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和发言的机会。这样可以有效促成组内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促成学生合作意识的不断强化,共同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
3.3建立科学评价机制,合理评价学习成绩
一味关注最终的分数只会妨碍英语合作学习的进程[ ]。在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中,应该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其实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者,我们应该学会对每一位学生一视同仁,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必然会得到很多人的关注,但是那些所谓的“差生”,他们身上也有值得我们探究的“闪光点”。我们可以鼓励他们参与到擅长的领域中,并给予一定的肯定,建立正确的评价机制,不能把学生框定在那些纸质版的成绩单上。
这种评价方式可以调动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积极性,增强小组成员自我反思的能力。这种创新多样的评价方式也会促进课堂气氛的活跃,进而有效地促成教学效果的实现。
4.结语
综上所述,尽管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时效不长,但成效显著。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关注的这种教学模式,需要广大初中英语教师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对其灵活调整,使学生综合能力真正得到发挥,教育质量也会随之提高。
参考文献:
[1]郭洁.合作性学习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与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4.
[2]何秀锋.关于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新课程,2021,(29):120.
[3]T.R.噶斯基著,王坦译.合作学习论[M].山东教育科研,1999(5):21.
[4]王锐.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2021(8):120.
[5]文英.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海外英语,2021,(18):215-216.
[6]杨伊生.合作学习与儿童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J].前沿,1997(10).
作者简介:任静(1997—),女,汉族,山东省日照市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方向为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