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桃花坞木刻年画社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实践研究
一、研究背景: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是我国首批收录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苏州区特有的反映民俗文化的艺术形式。苏州桃花坞年画起源于明嘉靖年间, 在清康熙年间达到兴盛, 桃花坞年画真实的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 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辛亥命后, 随着印刷画的流通, 很快侵占了木刻年画的市场, 使桃花坞木刻年画的生存陷入困境中。新中国成立后, 有关部门组织整理并印刷了一些木刻年画的资料,但是这些资料在文革期间遭受了严重的损毁。 由于普通人对木刻年画的了解较少, 使得年画的的市场需求较小, 同时学习木刻年画的青年也极为缺少。 这些都加大了桃花坞年画的传承和发展的难度。
二、核心概念:
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是江南地区的民间木版年画,因曾集中在苏州城内桃花坞一带生产而得名。它和河南朱仙镇、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四川绵竹的木版年画,并称为中国五大民间木版年画。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凝聚着江南民间灵气,以精细、秀雅之艺术特色著称于世,被誉为“东方古艺之花”,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美的艺术形式。2006年5月20日,桃花坞木版年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为Ⅶ-3。
社团, 又称社会团体,是指以文化、学术或公益性为主的非政府组织,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相聚而成的互益组织。 2020年9月开始,江苏省吴江中等专业学校与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合作,聘请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社专业教师作吴江中专桃花坞木刻年画社团指导教师。本校教师邱贞桢、吴筱茵共同参与社团教学。
三、研究目标
一是希望学生能够了解桃花坞木刻年画产生的背景、发展历程,培养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二是希望学生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初步具备学习、宣传、传承桃花坞木刻年画的能力;三是希望通过开展桃花坞木刻年画社团活动,探索出我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模式和活动序列,以及与创建特色学校之间的关系;四是希望通过这一活动,培养出一批有研究能力的教育工作者,逐步开发、完善具有地方文化和校本特色的系列校本课程,使我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科研等工作开展得更扎实、更充分。
四、研究桃花坞木刻年画社团的建设路径
1. 营造非遗传承氛围、布置非遗文化环境。为了让学生在校园内可以随时鉴赏和感悟桃花坞木刻年画的魅力, 我校的多个场所均有桃花坞木刻年画作品展示, 如:食堂、图书馆、体育馆、报告厅等,让学生体验到充满浓浓民族味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桃花坞木刻年画就在我们身边。
2.传统媒体视听介入通过校广播台、校电视台、学校网站等媒介宣传,开设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的介绍、经典作品、专家访谈等栏目。通过视听体验强化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宣传效果。
3.自新媒体触手可及如今,科技水平日新月异,手机已经成为学生学习、交流、娱乐等重要的生活方式。手机微信公众号让世界分秒内联系在一起,信息传播急速完成,可以通过桃花坞木刻年画社团公众号制作推送有趣的桃花坞木刻年画常识文章、作品图片、活动视频等。桃花坞木刻年画在学生指尖触手可及,共同分享非遗带来的体验乐趣,非常有效地提升了非遗传承的艺术氛围。
4.开设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讲座、拓展桃花坞木刻年画社团活动形式,邀请桃花坞木刻年画传承人或民间艺人走进校园,为学校师生开设桃花坞木刻年画主题讲座。
5.组织“拜师学艺”社会实践。组织桃花坞木刻年画社团团员利用学校寒暑假走进苏州工艺美术技术学院桃花坞木刻年画基地,开展“夏令营”“冬令营”等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6.开展社团团员志愿活动。为提升桃花坞木刻年画审美水准,桃花坞木刻年画社团需要提高民族文化服务能力,走出校门,走进社区,走进中小学,走进非遗传承基地。
五、桃花坞木版年画社团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宣传桃花坞年画,让更多的学生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年画民俗。
2.通过技法的学习:①掌握毛笔勾线②了解年画中颜色的搭配,③熟悉各种刻刀的使用④体验印制中的技巧⑤学习各类年画元素中的寓意。
3.年画刻板和印制为主,增加同学们的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刻、印技法
本次教学共17课次,具体教学内容安排如下:
1-2课次,讲解历史背景;3-4课次,填色教学;5-6课次,勾线教学;7-8课次,传统年画印制体验;9-11课次,年画刻制教学;12-14课次,设计年画刻制;15-17课次,设计年画印制。
六、桃花坞木刻年画社团总结
本学期新开设桃花坞年画社团,社团中学习和了解年画的历史、画图、刻制、印制的学习,活动地点在文创实训楼207楼年画实训室。
开展的内容包括:观看桃花坞宣传视频,了解年画的历史与民间传统张贴年画的民俗;欣赏以桃花坞年画为主、其他年画为辅的年画作品。使学生们能知道中国有几大年画产地、南北年画的代表地、各地年画之间的区别以及年画的由来。课程中了解了关于图案的平面构成,并完成自己心目中对图案的线条搭配,着重学习了木刻刀的使用技法。运用所学知识在软胶板上完成了版画的刻印成品。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每位同学都亲手完成了版画的印制成品。此外,在课程中分别运用2种互动的方式向学生们展示年画印制技艺: ①用触摸电子屏,由学生自己操作,完成桃花坞印制体验;
②现场传授印制技艺要领,由老师和学生一起互动,共同完成年画黑色线板的印制。
此次社团课取得了良好效果,每位同学都能通过老师的引导把对艺术的表现力体现在刻板上并发挥了每位同学各有的表现能力,动手和实践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经过本学期的社团活动实践,年画社团的组织教学和开展活动等方面已经较为完善。接下来桃花坞年画社团将会在本学期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希望年画社团能够继续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把桃花坞年画社团越办越好。
总结:通过上述桃花坞年画社团的教学实践活动,能够很好的促进学生对桃花坞木版年画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促进对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传承工作。
[1]李晟.基于旅游视角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激励机制研究——以传统手工艺技能为例[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08.
[2]寿斌杰.传承就是最好的保护——中职学校“省级非遗传承教学基地”创建实践与探索[J].职业,2016(18)
[3] 梁丽丽 《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组织在中职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中小学校长》 2011
[4] 韦斯积 《中职学校专业技能类学生社团建设之我见》 《中国电力教育》 2010
作者简介:
邱贞桢,女,1986年12月出生,苏州吴江人,汉族,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