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特殊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
摘要:作为国民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殊教育担负着残疾孩子的教育重任。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特殊教育也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对国民素质教育要求越来越高的教学背景下,展开对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为当前特殊教育学校所需要面临的重要教学任务,因此在特殊学校展开学校德育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教学实践活动,通过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与策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关键词: 特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策略
特殊学生由于受到身体或者智力方面的生理阻碍,其身心发展与正常的学生相比都有着较大的差异。在智力方面,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弱,语言能力的发展较为缓慢,并且记忆力不足,无法长时间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不同环境的各种刺激都会成为他们的关注对象,同时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也较弱,缺乏相应的想象力;在情绪方面,很多学生缺乏高级情感的发展,并且个人的理智调节能力较差,常常会出现恐惧、生气、担忧、惊讶、厌恶等情绪,也容易产生自卑、敏感、缺乏自制力等特点,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以及未来融入社会。因此特殊教育学校在展开教育工作时,一定要坚持根据学生所存在的相应心理问题,寻找不同的心理教育方式与实践策略,帮助特殊学生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素质,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 是特殊学生成才的保证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特殊学生形成良好且健康的心理素质。对于特殊学生而言,学生个体的心理素质对于学生的学习以及发展等众多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心理素质的作用比学生智力因素对于个人发展的影响要更大,只有学生拥有强大的心理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以平常心面对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异,并且在平稳的情绪下更好的展开知识的学习,从而促进个人的发展与成长。
(二) 是特殊学生思政道德的形成基础
对于特殊学生而言,学生的认知能力较弱,因此他们对于社会中的事件也缺乏准确的判断能力,但是通过对特殊学生展开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也能够让学生在进行心理教育学习的过程中,提升个人的思想道德品质,让学生能够在健康心理的影响下,具备鉴别善恶与美丑的能力,并且认识到在社会生活过程中,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什么样的行为是错误的,为未来适应社会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 是解决学生心理障碍的重要途径
随着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特殊教育学校的素质教育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落实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特殊教育中需要关注的重点教学内容,而特殊学校的学生本身由于自身智力或者生理方面的缺陷,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更好的为学生创建健康积极的校园环境,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打破心理障碍,让他们勇敢的面对自我,同时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来面对生活,面对未来[1]。
(四) 是特殊学生适应社会的基石
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而言,想适应社会生活是一件具备一定困难的事情,不仅要掌握相应基础的理论知识,还要拥有足够强大的心理素质。基础的理论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在社会中生存能力,而心理素质则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自尊自爱、自我肯定,同时能够适应外界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并在飞速发展且竞争激烈的社会背景下,找到自己的定位,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良好的心理教育还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并能够运用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与工作。
二、特殊学校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加强沟通,做好引导
作为一个特殊的被教育群体,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比起正常学生更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因此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更加需要心灵上的沟通以及交流。特殊学校的教师要充分的认识到为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作用,能够通过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来帮助学生打破心理障碍,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以爱与宽容的心态,加强与学生在心理上的沟通与交流,并通过仔细的观察来发现不同学生身上的优点,让学生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自己值得自豪的地方,从而改变自卑的心理状态;同时教师要给予生生充分的肯定与鼓励,通过相关条件的创设,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与日常生活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相应的成功,进而产生成就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作用,明白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一事无成的,结合教师的表扬与鼓励,帮助学生充分的树立自信心,从而逐渐养成健康的心理状态[2]。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社会环境
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与形成往往需要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与生活环境,而学校作为学生主要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让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都能够谐的相处。在这种相对舒服自在的环境中,学生能够更好的保证心理健康,并树立良好正确的人生目标。教师也可以通过轻松愉悦的游戏环境,让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游戏环节中实现更好的交流与互动,带领学生走出生理障碍的心理阴影,提升学生对于教师以及同学之间的信任。除此之外,学校还有通过教育界与传媒界的宣传作用,向社会来进行特殊教育以及特殊学生的宣传,为学生在未来的就业、康复等方面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减轻社会对于残疾人的偏见,并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教师还可以积极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借助文明共建的社会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增强与普通人之间的交流,并在实践过程中认识自身的人生价值,培养起学生的情操,养成顽强的意志。
(三)家校合作共同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不光是学校的工作内容,还需要家长的配合,通过双方共同合作努力。因此学校要为家长树立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帮助家长提升对于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认知,改变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心理,认真的关心孩子,并通过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协作,积极全面的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实,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3]。
结束语:
特殊教育学校在展开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深刻的认识到自身的职责与使命,在教学中有效地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提升心理素质、排除心理障碍,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未来,更好的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 裴明东. 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 华夏教师, 2020(17):2.
[2] 周志明. 特殊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 华人时刊·校长版, 2020(1):1.
[3] 贺晓霞. 特殊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