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及干预
摘要: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是“00后”,这一代学生有着突出的时代特征和鲜明的性格特征,存在的心理问题也较为突出。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该充分把握原生家庭这一重要影响因素,关注展现出的不同的形态。本文主要以一位“00后”失恋学生的心理辅导为例,通过介绍并分析案例,阐述处理该案例的策略,最终总结案例带来的思考和启示。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辅导员;恋爱
1. 案例介绍
学生小张,大一新生,担任班级干部,无旷课违纪行为,是个活泼开朗的女生。2020年4月,该生主动找辅导员表示自己有自杀想法并说起了事情缘由:她与男友相恋一年后,男友提出分手,并说明原因是性格不合,分手后与别人在一起。从此她的情绪一落千丈,感到痛苦,和男友的新欢比较,感到自卑,甚至产生报复男友的心理。笔者从同宿舍学生那里得知,小张在宿舍里不吃不喝,无法恢复自己正常的生活,无心学习,整夜失眠和哭泣,和朋友打电话诉苦到深夜,以抽烟喝酒的方式进行宣泄。因此,该生情绪极度异常,封闭自己内心,随时可能会有伤害自身的行为发生。
2. 案例分析
通过案例分析,此案例属于不正当的恋爱观导致的感情问题。高职学生在社会中所处的特殊位置,也是他们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笔者认为有必要从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和实践中进行分析,对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对症下药,进行有效干预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素质。作为该生的辅导员,经过多次与该生谈心谈话,综合分析了造成该生现状的因素,总结出以下两个方面:
2.1个体因素
该生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对失恋缺乏合理认知,对恋爱挫折应变能力差。小张认为对方脚踏两只船,且由对方主动提出分手,觉得自己被骗,并产生自卑与报复情绪,想迁怒于他人。当男友选择和别人在一起时,她感到更加愤怒。但是,她却忽略了在恋爱过程中他们是否恋爱观一致,不能一味地把过错推给对方。另外,小张原本性格活泼开朗,特别外向,在班里是班委,在家里又是“顶梁柱”,组织开展各类活动时受到同学们的认可,很少遭遇挫折。此次失恋打击,严重影响自己和同学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宣泄方式不正确,这均说明小张挫折应变能力和自我适调能力差。
2.2家庭环境因素
该生从小和姥姥生活在一起,父母常年居住在国外,与父母的感情比较疏远,缺少父爱。她还有一个相差9岁的弟弟,比起自己家人更宠爱弟弟。在家庭中,她因和弟弟相差较大,在某些方面承担起了父母的角色,如帮老人照看弟弟。比如帮助姥姥承担家务,解决家庭困难,成为了家里的“女汉子”。所以,在恋爱前期,她得到前所未有的异性宠爱,导致交往过程中陷入得很深。她很享受被男人认可的感觉,为了维持关系、得到安全感更加束缚男友。而男友感到了厌倦,觉得性格不合,立马找到了新女友,这是造成小张恋爱失败后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方面。
3. 失恋的应对策略
失恋给青年人造成的心灵打击是极其沉重的,无论性格有多么坚强,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完全可能击垮人的意志,使人处于抑郁、焦虑、自卑、悲愤甚至绝望的消极情绪中,失恋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肯定是人生中最为严重的心理挫折之一。调查显示,面对失恋,有44.42%的同学能理性对待,很快走出不良情绪,40.57%的同学受失恋的不良影响持续时间较长,需要花较长的时间走出失恋的阴影。还有15.01%的同学不能冷静面对失恋的现实,因此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由此看出部分同学能理性对待失恋并能调节失恋造成的负面影响,但还有不少的同学受失恋不良影响较大,小部分同学不能理智对待失恋。然而失恋的消极情绪是可以战胜的。只要能够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提升自己面对困境的意志品质,就一定能够战胜失恋的打击,从情绪的低谷走出来。下面,分别从学生自身和学校、家庭多方面进行干预。
3.1发挥自我调适作用
3.1.1情绪宣泄法
失恋后最常出现的是抑郁情绪,如果不及时宣泄,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心理学的许多研究显示,人为地压抑情绪和抑制情感,会使在恋爱中被抛弃的人更加痛苦。所以必须及时地释放心中的压抑感。失恋者可以独自放生哭出来,也可以拿起纸笔,写出自己想要抒发的心声。把积压在内心的负面情绪及早地宣泄出去,这样消极情绪能在宣泄过程中得到一定的缓解,尽快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
3.1.2注意转换法
失恋后被抛弃的一方可以人为地加大自己的学习内容或工作任务,在原来的基础上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样可以用比较丰满的生活内容,来占据大脑的思维空间,逐渐抹去悲伤记忆的痕迹。另外还可以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这样可以投入身心,沉浸在当下的情景里,便能够有效地转移注意力,缓解原有的痛苦情绪,使自己尽快摆脱空虚和痛苦。总之要让自己忙起来,用丰富的生活、学习的内容来陪伴自己。
3.1.3自我激励法
失恋的最大负面效应是对自信心的打击,很容易丧失自我价值感。所以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自信心,在头脑中有意识地强化理性信念,罗列出自己的优点,采取自我激励的方法,肯定、接纳和支持自己。以客观的态度安慰自己,正确地评价自己,为自己的下一步生活树立自信心。
3.2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应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作用。
首先,学校应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体系,加强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把大学生恋爱婚姻观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同时学校还应该贴切大学生的情感发展需求,设置相关的生理课程,开展恋爱道德修养的讲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价值观。另外,还可以促使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锻炼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们了解社会不断丰富自己的社会阅历,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和自我控制能力,使学生们具备健康心理素质,以利于健康恋爱心理的形成。爱情体现着一种特殊的社会人际关系,开展一些娱乐体育方面的健康有益的集体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互相了解,形成人格,有利于健康恋爱心理的形成。
其次,辅导员既要以之心朋友的身份倾听学生的困惑,同时还要以老师的身份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存在的问题。一是协助学校心理咨询老师对失恋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排查和疏导,通过班会、网络平台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进行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引导。二是开展谈心谈话,采取共情法获得学生的信任,为失恋学生提供心理保障和情感支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3.3发挥家庭的关怀作用
家庭教育和成长环境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比起学生的内心世界、情感问题、人际关系,父母更注重为子女提供优质的物质条件,这会导致在情感问题上缺乏交流,存在障碍,失恋会进一步加重学生的心理平衡,引发心理问题。
一是应主动帮助子女树立恋爱婚姻观。在家庭教育中,使学生认识到失恋是人生中必要的成长经历,从此提升爱与被爱的能力。二是应重视调节压力和情绪的方法。同时,家长要时刻审视自己的教育方法,为子女营造健康、和睦的家庭氛围。三是要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主动与辅导员定期交流,了解在学校的成长情况,关心学生在学校的表现,给予充分的爱与关怀。
总之,失恋并不意味着失去一切,大学生应及时从中挣脱出来,重新去爱人与被爱,重新去规划自己的未来生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4. 结语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辅导员第43号令文件中也提到,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是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之一,同时中央16号文件指出,辅导员“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因此,作为辅导员一方面要了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另一方面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专业知识。
很多大学生经历的是人生第一次恋爱,因为是第一次,投入的感情较多。正因为付出过多,而结果又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美好,甚至与自己的想法相背离,心里产生了极其大的落差。一时之间难以接受,过多的负面情绪积压在心里不知如何宣泄,导致在失恋后,可能会出现自卑、报复等过激行为,这种情况必须要引起辅导员的高度重视。
新时代学生接触的各类信息渠道多样,易受到社会中的不良恋爱风气,各种恋爱全套使单纯的大学生面临着更多的恋爱危险和恋爱危机。因此,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气氛势在必行。必须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作为提高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将校园中动态文化氛围与静态文化氛围融合汇聚。另外,女生居多的高校需要在各类平台进行良好恋爱观的教育,应该重视学生失恋问题的应对措施,从前期的预防、中期的处理和后期的总结等阶段。把握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在学校、家庭、社会以及个人的共同的努力之下,构建一个高职学生失恋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从而更好地帮助树立正确的观念,真正帮助每一个大学生度过美好的大学生活。
参考文献
[1] 黄希庭,郑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133-143.
[2] 郑强国,刘东杰.大学生心理健康[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115-120.
[3] 蔡敏.青年恋爱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139-179.
[4] 袁平平.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J].科教文汇,2021(4):163-165.
[5] 张瀚心.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及启示[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1,37(10):94-96.
[6] 刘洪.基于社会支持理论的大学生失恋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构建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12).
[7] 扶丹丹.加强高校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1(39).
[8] 戴晓天.探析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措施[J].山西青年,2021(17).
作者简介:
郑冬妮(1995.1-),女,朝鲜族,籍贯:辽宁沈阳人,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民族文化与职业教育系,助教,硕士学位,专业:韩国语言文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