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浅谈中职数控课程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思路
摘要: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偏重于知识型人才和实用型人才,对职业岗位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越来越追求理论和实操水平的综合素质,职能技术训练更多地适应职业岗位的需求,这也意味着教育体制要越来越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求,改革体制,培养高水平高质量人才。本文就中职数控课程的现状展开分析进行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改革思路。
关键词:中职;数控课程;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
引言:中职数控课程是针对制造类企业中数控机床的操作而设置的,这要求较强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伴随着知识经济到来,企业对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也愈加严格,因此中职学校有必要进行课程的改革,以数控岗位的需求为基础,推动理论知识和实操技术的协调和配合,加强中职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培训,改变现存的学校存在的不良现状,促进理实一体化,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一、中职数控课程工学一体化改革的必要性
(一)中职数控课程教学现状
近些年中职学校的招生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总体而言生源质量参差不齐。一般而言,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文化理论知识基础水平较低,学习积极性和热情普遍不高,因此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通常是一种“教什么,学什么”的被动性学习,甚至是处在“摆烂”的消极状态,产生厌学心理。
再者,传统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分离的传统性的二段式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无法很好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有效连接,综合水平较低,最终会导致学生处在较为低下水平的掌握阶段,因此也无法适应高标准的岗位需求。
(二)课程理实一体化的重要性
中职数控课程工学一体化的改革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和用人单位选人标准想结合,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真正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实际应用的能力,促进中职学生学习中工作,工作中学习,这也是充分满足知识经济社会和专业性制造业企业用人的需求,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深度发展。
二、中职数控课程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从制度层面着手——完善体制改革,重视制度的指导性意义
无规矩不成方圆,因此制度是保障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高效度的制度才能保障中职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制度性和持久性,形成规范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管理层要结合学校的实际状况,制定适用于本校的工学一体化教学的规章制度,并形成专门的具有指导性意义的书面形式的教学规范文件,从上层建筑这一宏观层面,对数控课程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进行的规范指导,合理引导教师进行将学习任务当作工作任务的教学模式,坚持以工作为导向,提高教学效果,突破以往束缚性教学模式。
(二)从思想文化着手——坚持推行课程工学一体化教学理念
1. 坚持“学习过程即工作过程”的原则
工学一体化教学需要坚持学校教育和社会工作的有机结合,二者缺一不可,这要求数控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学习就是工作,工作就是学习”,二者形成一种相互连接、相互配合和相互促进的有机机制。教师不断将自己的已有知识传授给学生,最大力度保障学生的思路跟随教师的思路,缓解学生抽象理论知识吃力的困境和由此造成的负面情绪,尤其是对于自控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要付出更多的耐心督促激励,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而非自己学习。其次,要避免将“学习过程即工作工程”极端化理解。工学一体化是以工作为导向,而并非只是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这在一定程度可以将老师和学生的关系理解为师傅和学徒的关系。
2. 重视安全意识的加强
实践活动的增多在增加了知识技能获取的的趣味性和有效性,但同时也增加了许多不可控的不安全因素,机床操作对学生而言,尤其是不熟悉机床的学生,危险系数较大,存在许多风险要素,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和学生本人都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尽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 加强学习氛围的培养
就目前的中职数控课程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非常有必要的,而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热情,合理的正面竞争也可以刺激学生的思考和求知欲望。数控各班级之间可以设立评定机制,建立学习激励机制,设定学生数控车工实训的评定标准,从而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好学竞争气氛,推动学生提高职业技能技术水平。
(三)从实际操作着手——实施具体途径推动教学改革
1. 科学变动数控课程的内容
专业教师将数控课程所需要的编程理论和操作技能分别设立为不同板块,每一板块的理论知识设置与之相对应的实训讲授课程,这些课程模块的设计要聘请具备专业能力的实践专家同教师们配合共同完成,再有教师们根据两元主体共同商定完毕的大纲,结合学生们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详细的编写,从而适应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们适应抽象的理论知识学习。
2. 创新数控课程教学手段
数控课程工学一体化教学可以遵循企业实际工作任务的特征,教师通过制定教学任务,明确学习的计划从而控制教学的进程,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进行相对准确地评价,这主要是依靠学生们根据教师的教学安排获得自己的实践数控课程任务,单人或小组准时完成任务并交由教师评定获得反馈结果,获悉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的掌握程度。
数控课程的教学工学一体化也可以通过教学环境的改变来实现。将教室和实训场所一体化,有机统一在一起,这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们的兴趣,吸引学生从而将学生们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端正学习的态度。而且,教学环境的一体化整合,较好地保证了教师的讲授和学生学习的一体化、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的一体化以及抽象概念和具体模型的一体化,这可以有效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学生思考能力的提升。
3. 培养建设双师型工学一体化师资队伍
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既要熟练掌握学生数控操作的技能水平和能力,也要重视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对职业知识和职业技术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这对教师团队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培养建设结构性能优良的“双证融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重中之重,加强教师团队的质量意识、职业意识和责任意识,坚持对教师团队的专业技能的不断培养,为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完好融会贯通提供保障。再者,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在学习和工作任务中重视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并非领导,教师的教学观念在建设工学一体化的师资队伍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三、结语
中职数控课程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对于加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其学习能力、提高中职教育水平和推动数控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改革任重而道远,在这一过程中,只有积极借鉴相关有效经验、不断反思总结自身,结合自身特点,中职学校才能够实现质的转变,为自身、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出高质量的顶尖人才。
参考文献:
[1]廉雪旻.中职普车教学应用一体化教学的构想[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4,(6).doi:10.3969/j.issn.1673-582X.2014.06.020.
[2]何春保.浅谈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内涵建设[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11).
[3]孙敏敏.中职数控加工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 2017(33).
[4]王丽贞.数控加工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与评价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 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