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项目教学与学科竞赛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研究与改革

一起文学
东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摘要:现如今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培养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和高校教学模式改革二者密不可分。本文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切入点,对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案进行了重塑与完善,从教学现状、改革目标及作用来分析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与学科竞赛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优化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项目教学;学科竞赛;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黑龙江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重点课题‘基于人才培养向导的“教学-竞赛-项目”一体化造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GJB1422226)研究成果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高等教育必须重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推动教学的改革和发展,高校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授课模式,采取了学习与竞赛相结合的方法。在学校课堂上根据对基础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组织和参加各种竞赛活动,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动力和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形式表达能力。例如,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和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主要以商业赞助的形式进行,比赛命题主要与品牌商的产品挂钩。由教育部和人民日报主办的全国大学生公益广告大赛旨在促进公益事业,激发社会各阶层参与公益活动的积极性。由教育部与政府、各高校共同主办的“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旨在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从主题的选择和意图来看,这些比赛具有相关性和扩展性,与社会紧密结合,具有一定的公共传播基础[1]。对于学生来说,选择这样的主题也意味着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精神文明,但同时对设计的整体规划和控制以及实际案例的操作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可以激发他们的设计热情。因此,改革教学方向和课程设置,应该结合社会发展和社会热点,共同促进项目教学与学科竞赛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

1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1.1  实践教学模式不够完善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正朝着高层次发展,人才培养是中心定位,培养体系是关键系统。在进行授课时,教师大多停留在基础理论知识讲解上,而对于学生独立完成实践项目还停留在一个培养技能的阶段。在日常教学实践环节中,增加综合性实践操作课程安排实际参与企业设计竞赛,学生可以认识并了解设计过程中潜在的社会因素和市场因素,验证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提供充分的保障。因此,高校教育必须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和企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2.2  传统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课堂多为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即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强调传授知识而忽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此方法旨在培养学生求同思维能力,但忽视培养其发散和直觉思维能力。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未能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难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也不能给学生提供更多创新所需的环境和机会,必定在很大程度上会压抑学生创新性和主动性的发展。因此,只有改革对学生的教育观念,消除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性,才能培养出具有时代特色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2  项目教学与学科竞赛一体化教学的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构建和实施常规教学与主题竞赛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比,设计竞赛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性、灵活性和创新性,同时也锻炼了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与凝聚力。既要保持教师在学校课堂上的单向输出,还要让师生在讨论中双向互动。首先将项目设计内容引入到课程中,以其解决学生应用实践能力培养较弱的问题,根据课程内容和项目设计内容进行内容结构上的优化与调整,做到课程与项目设计内容和结构上的匹配,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项目设计的引入能够有效解决培养学生应用型实践能力的问题。

教学模式的改革旨在将项目教学与学科竞赛一体化纳入新的教学模式,从而全面提高艺术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科研能力,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探索创造性思维和方法,提高师生互动的频率和效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加深对行业实际需求的了解,建立学生就业领域的有效对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才能最终实现。

3  项目教学与学科竞赛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的作用

3.1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竞赛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例如,依据学生感兴趣的主题而设计专业小竞赛,它能很好地反映出学生对有关知识和概念的掌握情况及其所表现出的专业素养和技术能力,在竞赛中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力。实施项目教学与学科竞赛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与学习成绩挂钩的精神激励,充分调动学习动力,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作过程中,学生通过咨询老师并在共同的交流中,可以促进学生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是学生受益,教师在解答问题和与学生的交流时,通过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提高竞赛的有效性,实现共同进步,及时解决教学中的不足。

3.2 改进考核方式,建立更完善、更人性化的评价机制

为了更加全面考核每个学生掌握各种理论知识、各种技能的熟练程度,必须建立完善的、公平的、合理的、满意的评价机制。在竞赛与项目教学模式中,首先要通过课堂教学,系统学习知识,设置价值评价体系,再通过竞赛的形式进行方案的制定、设计等。学生将学习到的各种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体会到了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最大限度体现了竞赛教学的目的,也最大限度达到了教育教学的目的,所以,改进考评机制是重要的一方面。

根据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而形成的专业素养能力,培养学生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相结合的综合素养,是改进评价模式重要的方面。考核的目的是为了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是使教学过程完美的最终环节。为了更加全面考核每个学生掌握各种理论知识、各种技能的熟练程度,必须建立完善的、公平的、合理的、满意的考评机制。因此,在教学竞赛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学校考评不仅要注重学生的成绩水平,还应注重实践课程检验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全面科学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目的,优化人才培养考评机制,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3.3  教学竞赛一体化促进教学课程多样化

高校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必须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在教学竞赛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根据具体的专业培养目标来制定相应的教学模式是必要的。针对不同课堂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整合不同的专业竞赛,提高教学的新颖性。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有很多优点。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封闭式的,往往以教师的主动传授和学生的被动接收为主,传授内容也以基础理论为主,教学内容和手段单一,缺乏具体的教学大纲[2]。要刺激学生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这样的教学模式与理论知识的结合,一方面促使学生不仅能与社会接轨,还可以通过参加竞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因此,将设计竞赛引入课堂,结合专业知识需求,能够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学课程的多样化。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背景下,借助有效的项目教学与学科竞赛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可以保持课程教学理念的科学性、教学内容结构的合理化、改善当前课程教学效果,通过引入项目设计和学科竞赛、重构课程内容、改革教学和评价方式,实现了课堂教学状态的改变,实现了学生应用型能力培养的有效提升。同时本研究也对该教学模式进行了经验总结并推广,初步形成了“项目设计为载体、学科竞赛为驱动”的应用型能力培养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应用型能力培养和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有着明显的效果,推进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沈慧.设计竞赛与平面广告设计教学改革[J].美与时代(上). 2018(10):112-114.DOI:10.16129/j.cnki.mysds.2018.10.042.

[2] 袁上杰、王平.基于学科竞赛的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2020.3(18):93-94.

作者简介:崔逸清2000.11女  山东省  汉族   本科   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杜冰,女,籍贯黑龙江,东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美术学、艺术设计。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