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有效途径

一起文学
大同市平城区一校, 山西 大同 037006

摘要:小学语文的高水平阅读,其自身具有一定的特点。因此,在小学阶段阅读的实践中,我们需要对阅读方面的教学老师们进行一些必要的指导,让他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的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有效途径

导言

语文是所有学科中最基础科目,特别是在义务教育阶段,掌握好语文对学习各个科目至关重要。阅读是语文课学习的重点,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更应该对这门学科加以重视。因此,如何正确地安排好课堂上的各个环节,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是我们当前必须关注的问题。

1 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的意义

在小学阶段,如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当代教育理论认为,儿童早期是养成好的习惯的最佳时机,特别是12岁以前是养成好的习惯的重要时期。所以,提高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能力就显得尤为关键。与此同时,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至关重要的。小学高年级是小学与初中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教育教学直接关系到小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升入初中之后的学业成绩。在小学教育阶段,除了要教授基本的理论,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形成一种好的学习方式和习惯,让孩子们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在这个阶段,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是很关键的,而养成的习惯是很难改变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容易缺乏自我学习的自觉,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会对以后的学习和将来的发展产生很大的积极作用。当代教育理论认为,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小养成。从低年级起,要重视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在中学阶段形成较强的学习习惯,并在之后的学习阶段继续保持。小学生在小学阶段个性不稳,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这个阶段,强化对他们的教育,将会为以后的学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由此进入新的学习和人生生活。

2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有效途径

2.1 立足学生,制定科学教学目标

我们认为,在课堂中要做到以“以学生为本”,虽然课堂教学的核心也包括教师,但是无论是课堂的参与与否,或是如何制订教学目的,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所以,要提高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质量,就需要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来制订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如果目标制定的过高或过低都是不对的,过高或低都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热情;如果目标太容易达成,就会没有完成任务的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这样就会降低他们的学习热情。具体来说的话,针对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目标的制定,广大教师应做到以下这样:对学生各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如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能力的提高、积极情感的调动,正确三观观念的树立等等;立足学生,默契配合学生,积极正确的引导学生,增强学生阅读的主动参与度。总而言之,就是在小学语文高段阅读中,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那么,就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目标的制定而言,就应把更多关注点、侧重点放于学生能力和情感的培养上,使学生基于原有基础上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发展,以此真正做到立足学生,确保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目标的合理性、高效性。

2.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小学生中比较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已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知识,这就更加有利于提高小学学生的阅读能力。一个没有文化基础的人,很少会接受普通的阅读技能方面的训练。因此,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就必须从培养他们从阅读兴趣入手,才能真正地提升他们的语文阅读能力。兴趣可以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探究思考,深刻理解角色的思想和情绪,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通过对学生的兴趣引导,能够使其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和获得了更多的技能方面的提升,这样的学习效果与科学的教育发展观相一致。

2.3 强化阅读训练,提高阅读能力

在对学生进行了阅读的兴趣训练之后,他们就可以自主地进行独立的学习。但是,一些论文中出现了大量的生词,致使学习者很难领会,无法领会其内容。比如,对李白《长相思》的研究,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缺乏对古代诗歌的基本认识,致使他们无法正确地理解诗歌的含义,也就无法正确地把握诗歌的感情。为此,老师应加强对语文单词的阅读练习和理解训练,让他们重复地背诵一些生疏单词的译文,以此来加深对其意境的领悟,了解其所要传达的情感。与传统的记忆学习方法相比,情感性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4 创设问题情境,丰富学生阅读体验

新课改的教学目标中强调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重要意义,因此教师也要接受现代化教育改革的理念,所有教学活动都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习需求,通过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让学生在阅读探究的过程当中深刻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提高学生的阅读体会和思想感悟。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那么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势必会不知从何读起,从而造成思维逻辑混乱。为加强学生的阅读教学,教师应以文章内容为基础,并引导学生积极展开讨论。以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展开阅读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对问题的回答进行探索,教师应该在适当的时间里对所说的问题加以指导,从而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自己的阅读经验,促进其阅读能力的发展。

3 结论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要提高学生语文的阅读质量,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其次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学习策略与方法,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同时对设定的阅读目标进行改革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阶段,通过这种方式来让学生养成长久的自主的读书习惯,使其真正喜欢读书,发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高自己的读书水平。

参考文献:

[1]应飞凤.小学高段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探索[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2(05):49-51.

[2]冯杰霖.农村小学高段中等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J].教育科学论坛,2021(08):59-62.

[3]李淑萍.如何在小学语文中高段培养学生的群文阅读意识[J].科技资讯,2020,18(22):120-121+124.

[4]何建佰.对小学语文高段阅读的教学策略的探讨[J].科技资讯,2020,18(10):120-121.

[5]陈海军.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有效途径探析[J].才智,2017(12):8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