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农业机械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策略分析
摘要:中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重点,解决农民收入低、农村基础建设薄弱等问题都离不开农业经济的发展,而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思想指导。农业技术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发展,目前,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绿色化成了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也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内容。我国农业在发展过程中,有关先进技术推广的工作在落实时总是会遇到一些问题,为了解决现实困境,本文将重点总结农业机械化在乡村振兴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实现途径。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乡村振兴战略;策略
引言
农业经济发展将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也切实影响着我国农民在生产活动中的经济收益,不仅关乎我国人民群众的民生问题,更是关系到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如今,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采用的生产模式较为单一且滞后,农田生产基地分散,农户不够集中,难以实现农业生产的集中化和规模化,传统生产技术的生产效率较低,并且会影响到农村的生态系统平衡。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则可以很好避免这类问题,解放农村劳动力的同时减少农业生产中的污染,帮助地方农业发展走向现代化和机械化道路。
1 农业机械化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意义与实施现状
1.1提升劳动生产效率
在一些农村地区,我国农业生产偏向于传统,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较大,主要依靠人力完成大部门农业生产作业的操作,因此,在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基地内,农民难以负担规模较大的生产作业。农耕作业包括播种、灌溉、收割几个环节,工作量繁重,许多农民在农忙时期都依赖人工完成,经常会出现劳动力不足的状况,使生产效率难以提升,最终的生产质量也没有保障。而机械设备能有效提升劳动生产效率,改善农民的生产状况。
1.2改善农民生活质量
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可以起到支持作用,不断助力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机械化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进一步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也需要农业机械化技术作为基础条件。农机设备的应用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并且进一步解放了农村劳动力,让农民们的生产规模变得更大,劳动压力却能有效减轻,这样的发展方向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使农民收入增加的同时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
1.3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的展开
农业机械设备将使农业生产向着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在先进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应用时,旧有的农业生产模式也迎来了改革和创新的机会,农业的规模化和集中化生产在技术革新的支持下不断深入发展,最终提升了农田的利用率,土地的流转速度也得到了提升。这是因为乡镇地区的农业种植户在技术推广的支持下实现了农业结构的调整,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化发展方向过渡的脚步加快了。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得益于国家对农机设备购置的补贴政策,随着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的效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1.4农业机械化程度低
我国的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建设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其难以顺利推进,目前,我国的农机机械化推广工作覆盖面不足,在偏远地区,全面实施农业机械化难度较大,改革工作也难以推进。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以及经济基础的制约影响了推广措施的落实,大部分农民对农机的重视程度不足,碍于其早期投入成本较大,多数农民认为没有购置农机的必要,仍然保持着传统的农耕思维。农村的经济水平整体较低,在实现农机现代化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难以全面开展与落实,农户的知识盲点使得许多农户不能接受新的思想,使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利用率偏低。
1.5 农业机械化发展缓慢
我国的农田分布情况具有分布广、分布地区较为偏远的特点,这也为农机设备的设计提出了更多挑战,一些设备并不能适应我国多变的地势条件,因此,农机在适应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时,还需要进一步做出研究和调整,农机的应用能力相对较差。我国农机设备不完善,并且质量不高,应用成本也偏高,不能满足不同农作物和地区的操作需求,并且农机种类也不够丰富,不能完全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甚至可能会影响到农作物的生产作业。
2 农业机械化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
2.1 大力宣传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械化生产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产规模,在农村地区得到了大量推广,对这些农民来说,农机应用已经是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与此同时,在新时代背景的支持下,农民可以在网上学习农机知识,并且与专业人士进行沟通与交流,这一途径增强了农民的学习积极性,并且使之对农业机械化有了新的认识。在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工作方面,应该同时结合线上与线下宣传,有关部门应该与线下企业开展合作,为农民提供农机的售后服务,以及一对一的农机操作知道服务,使技术推广模式自成完善的体系。
2.2 完善培训方式和内容
随着农机设备的完善与强化,农机技术的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也应该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与优化,跟上技术的变化,新农机的新功能以及使用方式也应该扩充到农机培训的内容中。农机的管理部门应该根据农村农业的发展情况来制定农机培训方案,以及及时更新培训内容,农户在使用农机设备时能够更加贴合实际情况,减少意外的发生。培训方案上的优化与创新也应该同步展开,有关部门在实行培训活动时应该根据当地农民的农忙时期进行调整,这样能有效调和培训与农收等活动的时间冲突,使培训效果变得更好。
2.3 做好农机售后服务
许多农民在推广早期不愿意应用农机的一大因素就是经济条件的制约,因此,政府方面应该对购买农机的农民实行补贴政策,并且鼓励农民参与农机设备的培训活动,针对购买农机的农民群体,应该保证其农机的应用效果,有效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必不可少。许多农民购买了农机,却苦于不会操作,农机利用率较低,针对这种情况,有关推广部门应该重视农机操作与维修的宣传工作,提升农民的农机知识水平。农机设备的示范和引导都需要有关企业和单位的共同协作来实现,针对农机的维修服务,企业方和政府方也要提出足够的支持政策,确保农民在后续的农机应用过程中能切实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提升农业生产带来的经济效益。
2.4 大力培养专业素质人才
乡镇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少不了了解农业机械化专业的高素质人才,而农机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也是亟需完成的任务之一。人才队伍建设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是提升乡镇农机运用水平的必要条件。在提升人才储备的过程中,有关政府部门应该推出扶持政策,提升基层农机人才的最低待遇,使其日常生活和未来发展都具有保障,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于农机推广工作中,同时对旧有的人才进行专业化的技能培训,使之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设置奖惩机制,对优秀者予以奖励与肯定,有效提升农机人才储备。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农业机械化发展作为支持,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生产技术上的改革,我国农业将摒弃传统的生产模式,形成更具规模化和标准化的农业生产体系。目前,我国农业经过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成果,跟其他起步较早的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必须不断推广机械化技术等先进技术,实现农机的应用与升级。国家方面应该对技术推广予以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支持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姗,杨俊孝.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业现代化问题[J].山西农经,2021(23):153-155.
[2]韩茂德.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业机械化深度融合策略[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2(02):72-73.
[3]侯文敏.加强乡镇农业机械化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10):16-17.
[4]孙进军.农机补贴政策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意义和内涵[J].南方农机,2021,52(16):60-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