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国有企业开展巡察监督的难点和对策分析
摘要:国有企业组织巡视巡察工作是目前企业管理的重要监督手段。从发现问题为巡视工作的生命线,到推动解决问题是落脚点,巡视巡察工作的主要价值就体现在如何深层次精准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文章从开展国有企业巡察工作的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其原因,从政策上、操作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巡视巡察;意义;问题;对策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化发展的十年。十年磨一剑,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产生了全方位、深层次影响,不断增强了政治巡视的权威性、震慑力和推动力。国有企业作为党的企业,国家的企业,要充分发挥巡视巡察监督作用,围绕“四个着力”,盯住重点人、重点事、重点问题,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我们要风物长宜放眼量,不断与时俱进、深化提升,既要以更高的标准检视别人,更要以更高的标准提升自己,以强烈的进取精神和奋斗姿态推动政治巡视向纵深发展。
一、在国有企业内部开展巡视巡察的重要意义
(一)巡视巡察是从严治党的抓手。国有企业是我国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形式,国有企业经营工作的成败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发展,而且关乎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与和谐稳定。在其内部的开展巡察工作,这不仅是党中央和有关部门的要求,也是企业加强党建的重要举措,是推进依法治企的内在要求,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有力抓手,更是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必然要求。
(二)内部巡察是强化党内监督的重要举措。巡视巡察工作向基层党组织延伸和拓展,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实现监督全覆盖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中央“党组织建立到哪里,巡视巡察就跟进到哪里”的工作要求的重要举措。盯住“关键少数”,查找政治偏差,发挥政治“探照灯”“显微镜”作用,将全面从严治党的触角延伸至基层一线中,不断把巡察向纵深推进、向基层延伸,层层压实责任。因此,巡视巡察对于推动基层党组织政治过硬、全面落实党建责任、促进生产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三)内部巡察是党管干部原则的具体体现。巡视是一种重要的党内自上而下监督方式,党内监督是对党的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履职用权、对全体党员履行义务情况进行检查督促,目的是发现问题、推动解决问题。内部巡察强化“靶向治疗”思维,把准关键点、要害处,做到精准发现、精准施策、精准解决。对党员干部特别是“关键少数”的日常监督,紧紧盯住资金密集、权力密集的重点岗位和关键人员,将监督的关卡前移,用巡视巡察利剑对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产生震慑和警示作用。
二、国有企业党委巡视巡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个别领导干部对巡视巡察工作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不足,简单的认为巡视巡察工作是“走过场”“花架子”,存在巡察不够深入,方法创新不足。在实际巡察中,个别巡察人员往往存在畏难情绪,碍于情面,放不开手脚,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不敢动真碰硬,存在蜻蜓点水的现象。
(二)巡视巡察队伍建设需要加强。巡视巡察工作组为临时机构,组内成员是从各级管理人员中抽调的兼职人员,人员组成相对复杂,部分巡察人员专业水平不高,缺乏业务知识的掌握,也未经过系统性、规范性培训。因此,在了解问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及照章办事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在工作配合中,彼此沟通较少,进入工作状态缓慢,磨合期较长。其中,还有部分人员在巡视巡察过程中还要兼顾本职工作,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巡视巡察工作中,这样就导致工作质量很难得到保障。
(三)巡视巡察整改工作落实不到位。查问题、控风险、促整改,是巡视巡察工作的主要职能,但目前的巡视巡察工作关注查出问题的多,注重深层次发展的少,注重管理提升的少,化解根本矛盾的少。巡视巡察组问题查出来了,往往缺少解决问题的措施方法,查出的问题一拖再拖,最后在具体落实的“后半篇”上无人问津、无人落实,或者整改过程中敷衍塞责一笔带过,用“文字整改”“表面整改”来蒙混过关,导致巡视巡察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推动国有企业巡视巡察工作的措施
(一)提高政治站位,铸牢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国有企业巡察必须用政治统领巡察工作的各环节、全过程,聚焦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三大任务”,以党章党规党纪为“尺子”,着力发现和推动解决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管党治党“宽、松、软”等突出问题,以小见大、由表及里、以“业”观“政”,透过具体业务表象,把发现和整改问题同讲政治联系起来,找出政治上的差距和不足,发挥政治“显微镜”和“探照灯”作用,打通党内监督“最后一公里”,铸牢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这个“根”和“魂”。
(二)构建“全参与”“全链接”的工作格局。建立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监督网。强化统筹协调,建立联动机制,织密上下联动监督网。执纪监督的责任主体是纪委或纪检监察组织,纪检监察主要对“四风”和其他违纪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处理;业务监督的责任主体是相关职能部门,主要根据既定的业务规章制度对相应的业务操作流程和效果进行监督检查;巡视巡察监督的责任主体是企业党组织,目的主要是发现问题、分类处置、发挥利剑作用。三种监督在任务、手段、权限、方式方法上各有不同,但目标一致,可以相互补充、相互借鉴、形成合力。
(三)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建立综合素质过硬的专业巡视巡察队伍。巡察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选好、配好人员至关重要。要打造一支纪律严明、敢于担当、善于发现问题的巡察干部队伍,就要加强对巡察工作的组织领导,优化巡察队伍结构。一方面根据被巡察单位的性质、业务类型、专业特点、廉政风险等情况科学安排、合理搭配巡察人员。另一方面,建设专职巡察队伍,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熟悉巡察工作方法、内容、程序,熟悉被巡察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提升巡察队伍的政策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和发现问题线索的能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经得起磨砺、顶得住压力、打得了硬仗的巡察铁军。
(四)强化巡视巡察成果的运用。巡视巡察过程中不要求面面俱到或者大水漫灌,而是对突出问题分析要透,整改问题要实。综合运用听取专题汇报、个别谈话、受理信访、调阅资料、询问有关人员等,把情况搞全面、搞清楚。要做深做细基础工作,深入了解被巡视企业,特别是领导班子成员成长经历、性格特点、职工反映等情况,提高掌握问题深度、精准度。要增强巡视针对性,注意巡视过的单位已经发现和指出过哪些问题、近期哪些问题群众反映强烈、哪些领导干部的问题反映比较集中等,做到有的放矢、切中要害、形成震慑。
(五)聚焦重难点,高度提炼,形成详实巡视巡察报告。巡视工作对巡视报告要做到“实事求是、数据支撑”。要研判科学,坚持人和事、前因和后果、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坚持以下看上,以小看大,要定性准确,对问题的定性都要建立在对大量事实和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和综合研判的基础上,既能发现普遍的问题又能抓住典型,既能发现共性事例又能抓住个案。
(六)深入运用巡视巡察成果,扎实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党委(党组)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压实“责任”二字,自觉扛起主体责任,真认账、真反思、真整改;要咬住“认真”二字,对照“问题清单”,逐一研究、逐条剖析,细化分解成可操作、可落实、可评估的具体清单,责任到人、明确时限,确保件件有着落;要讲求整改方法,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当下“改”和长远“立”相结合,发扬钉钉子精神,建立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以整改的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以整改的实际成效取信于职工,让国有职工切切实实感受到巡视整改问题后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