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开展社会实践教育路径探究
摘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课程教学活动中,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开展和实施能对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产生积极的影响,能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全面提升,可以显著促进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课堂知识的有效学习。本文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入手,系统探究了社会实践教育的组织实施,力求能将社会实践教育融入到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活动中,有效带动学生对知识的深度学习和系统探究,切实优化创新教学活动的综合效果。
关键词: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社会实践;路径;
社会实践教育是教育体系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课程教学活动中,重点探索社会实践教育的设计和开发,能丰富道德与法治课课程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德育效果得到显著的提升。因此新时期在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改革过程中,基于新课程思想的指引,应该准确认识到社会实践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性,并从多维视角探索道德与法治课在社会实践教育中的设计和开发,让学生能在社会实践中实现对道德与法治课知识内容的内化,有效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为小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提供良好的支持。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开展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激活学生的学习体验
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系统促进社会实践教育的开发,能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和认识课程知识和内容,有助于激活学生学习课程知识的体验,能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深化对道德与法治课课程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课程知识的整体效果[1]。同时,构建社会实践活动支持下的教学指导体系,还能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和感知课程知识的形成,能产生对学生学习课程知识的积极影响,从而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高效化锻炼。
(二)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眼界
新时期对道德与法治课在课程教学活动进行创新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开展社会实践教育活动,能构建开放化的教学活动空间,不仅可以在课堂上促进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课程内容的学习和探究,还能拓展教学范围,让学生在生活化教学空间中对课程知识进行学习和探索,从而拓宽学生的眼界,使学生能从不同的视角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有效增强教学指导效果。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时期对道德与法治课在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创新规划的过程中,从多角度设计和开发社会实践活动,结合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实施引导学生思考所学课程知识的实践应用,让学生能在社会实践中解决具体的问题,可以在社会实践教育中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加以培养,还能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法治观念的形成,从而改善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情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作出积极的引导。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开展社会实践教育策略
(一)游览红色革命遗址,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探索社会实践教育的有机整合和开发,能对学生学习课程知识产生积极的影响,能让小学生在社会实践探究中深化思想认识,提高学生的课程知识综合学习效果。对学生实施积极教育指导过程中,综合分析社会实践教育的现实需求,教师组织学生参与红色革命遗址游览实践活动,使学生受到先进文化的感染和熏陶,有效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知能力,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从而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2]。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程知识的过程中,结合课程教学活动中的主要内容,教师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这方面的历史知识以及蕴含的政治思想,就可以先在课堂上采用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与学生共同回顾党的百年发展历史、党的革命故事,对党的优良革命传统和形成的红色文化基因产生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有效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和内容的系统探究学习。然后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探索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和开发,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到本地区相关的红色革命遗址、红色文化纪念馆等参观和游览,真实地感受革命故事和革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能在深度学习和社会实践感知的基础上,产生传承红色基因的意识,提高教学效果[3]。
(二)开展福利院志愿活动,激活学生责任意识
在依托社会实践活动对道德与法治课课堂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福利院志愿活动作为切入点,通过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能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上的责任和义务,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感恩奉献意识,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指导的有效性。在教学活动的设计规划方面,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可以精心筛选教学内容,探索课堂教学与志愿活动的有机融合,激活学生的真实学习体验和情感体验,从而有效推动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合理化渗透[4]。
例如,在《爱心传递者》课程教学活动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就可以结合志愿活动的组织开展创新教学活动体系,有效引导小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探索。在教学改革活动中,教师一方面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学习,了解在公共生活中爱心传递的价值以及所能够产生的影响,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高效化的锻炼,提高学生对爱心和公共生活关系的理解。另一方面,在开展社会实践教育的过程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与到福利院爱心传递志愿活动中,即先组织学生搜集家庭中闲置的书籍、玩具等,然后到福利院中献爱心,与福利院中的小朋友做朋友,引导学生能深刻认识到在社会建设发展中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能对自己在社会建设中的价值和作用产生深刻的理解。这样通过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就能深化社会责任教育效果,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5]。
(三)参与社区服务实践,提升学生社会认知能力
社区服务是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方向,因此新时期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课程内容的同时,也可以从社会实践的角度引导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在社区服务活动中激活学生的学习思想和学习观念,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指导有效性,确保小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课程知识的学习能保持良好的发展状态。因此新时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系统联系道德与法治课的课程主要内容,带领学生参与社区实践活动,以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锻炼学生的认知能力,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对课程内容进行多元化的思考和探索,从而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确保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得到不断地提升[6]。
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我参与我奉献》课程知识的过程中,教师综合分析小学生学习课程内容的基本情况,就可以适当的组织开展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在社会实践教育中锻炼学生的认知能力,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探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先与学生共同对课程内容进行学习,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在公共生活中主动参与和主动奉献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奉献情怀,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在公共生活中的价值和作用。在此基础上,教师带领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在社会服务实践中深切地体会到自己在公共生活中的参与和奉献情况,深化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小学生可以对公共生活中的参与和奉献产生深刻的理解,也能更好地形成自我定位,为小学生的未来发展做出积极的指导。这样就能通过社区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开展,促进道德与法治课课堂教学活动的全面创新,让学生能在社会实践中实现对课程知识的内化。
(四)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在积极组织开展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适当的组织开展研学旅行活动,能深化小学生的思想认识,使小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可以产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内容的深刻理解,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指导的综合效果。因此新时期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可以尝试结合教学内容组织设计研学旅行的教学指导活动,重点探索课堂教学活动的系统设计和开发,在研学旅行中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全方位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高效化发展和整体创新[7]。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课程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从培养学生生态环保理念、锻炼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角度,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设计和规划中就可以适当的组织开展研学旅行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在活动中促进教育内容的合理化开发和渗透,全面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创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对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应对自然灾害方面的课程知识进行主动的学习和探究,能了解课程学习要点,实现对课程知识的内化,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参与研学旅行社会实践活动,在研学旅行中引导学生重点针对本地区生态破坏情况进行调研,可以组织学生调研农业生产、工业生产、旅游开发等不同领域生态破坏的情况,然后在调研活动中结合所学知识的应用,尝试分析生态环保的策略,提出有效保护生态环境、降低环境污染的意见和建议。
(五)虚拟空间模拟实践,丰富学生学习体验
在信息化环境下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活动,教师应该重点探索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构建虚拟现实支持空间,模拟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虚拟体验空间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丰富多彩的学习和体验中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深度,有效增强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教学指导效果。
例如,在《我和大自然》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结合信息技术的支持构建虚拟空间模拟指导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模拟大自然环境,然后在虚拟空间中带领学生参与与本单元教学内容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在虚拟空间参与保护花草树木社会实践、与课外动物互动社会实践,产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初步情感,在综合性社会实践中实现对学生学习情感的充分激活,使学生能在学习实践中深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认识,能更好的实现对课程知识点的内化。又如在《多样的交通和通信》课程教学中,如果带领学生参与交通类的社会实践管理难度大,安全要求高,因此教师可以借助虚拟现实空间的应用,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直观感受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情况,并向学生渗透交通规则、交通安全方面的思想,通过虚拟空间体验深化学生的认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交通安全习惯。这样在虚拟体验空间社会实践活动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并在虚拟体验空间社会实践中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的处理,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感知体验,也可以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综合效果,对学生深度学习道德与法治课课程知识能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指引,新时期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从社会实践教育的视角,促进德育教育的有效挖掘和渗透,组织学生深入系统地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意识等得到充分的激发,全面提高教学活动的组织发展成效。唯有如此,才能构建更加科学系统的教学组织体系,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才能对学生实施全面系统的锻炼,从而改善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切实保障小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能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能为学生未来获得良好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尹恩惠.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15(07):144-146.
[2]谢静,任本秀.“融合式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实践——以云南大学附属小学探索为例[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22,32(05):23-25.
[3]刘孝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2,18(06):108-111.
[4]张宏艳.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山西教育(教学),2022,36(06):49-50.
[5]李红.小学道德与法治多元评价的实践方法探讨[J].当代家庭教育,2022,36(15):164-166.
[6]吴强.讲好德育故事 洗练生本心灵——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探索[J].名师在线,2022,15(14):2-3.
[7]陆玲.深度对话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教育界,2022,36(13):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