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名著阅读项目式学习-《西游记》教学设计策略

一起文学
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附校 300450


打开文本图片集

< a rel="example_group" title="Custom title" href="http://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wxxs/wxxs202220/wxxs202220179-2-l.jpg">< a rel="example_group" title="Custom title" href="http://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wxxs/wxxs202220/wxxs202220179-3-l.jpg">< a rel="example_group" title="Custom title" href="http://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wxxs/wxxs202220/wxxs202220179-4-l.jpg">< a rel="example_group" title="Custom title" href="http://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wxxs/wxxs202220/wxxs202220179-5-l.jpg">

摘要:随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初中语文在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上都发生了转变。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教学设计在构建高效课堂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对初中语文教学设计的构建和理解,是落实课程目标的重要因素。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从科学组织学习小组、合理构建知识板块、创新设计教学方案、总结分析教学成果等多个方面开展,打造深度学习课堂机制,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和体验,从而达到塑造学生深度学习能力,提升学生文学鉴赏力。

关键词:项目学习  核心素养  教学设计

一、项目式学习的提出

项目学习从教学案例出发,探索语文学习项目化实施的一般路径,并从“目标定位”“学习活动”“专题教学”“成果展示”提出语文学科项目化实施应关注的着力点, 成为提升学生素养的重要的学习方式。《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3](夏雪梅著)、《项目学习教师指南——21世纪的中学教学法》[2]等研究论著中对项目学习这样定义:“项目学习是从现实社会或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出发,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调查、观察、探究、交流、展示、分享等方式来解决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问题,从而习得知识、获得技能,形成素养的学习方式。”

基于此,语文学科的项目化学习是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境为背景,以学习成果为推动,通过完成一系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从而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最终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实现育人目标的学习方式。

二、初中名著阅读项目学习案例

1.深入调研学情,确定课程目标

不动笔墨不读书。进入初一年级,语文老师通常会要求学生在进行课外经典阅读时进行好词好句好段的摘录,在阅读完整本书后就会布置写读后感。实践中发现,其实学生对于这种课外阅读附加的惯用伎俩是不喜欢的,甚至会降低阅读的兴趣。

由此产生的思考:教师如何进行有趣的阅读学习活动介入?在阅读前后,教师如何进行有趣、有用、有温度的“长阅读”学习活动设计是解决现状问题的关键,也是活跃学生阅读思维,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无论是文章的篇幅、语言还是人物形象的复杂性,《西游记》作为一部半文半白的通俗长篇小说,都值得反复琢磨和探究。在中国古典小说名著中,《西游记》要算是最驳杂的一部书,它糅合进了佛、道、儒三家之言,向读者讲述了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故事、展示了无数个个性鲜明的人物。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建议部分,做了这样的表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读整本书的意义重大。

2. 结合人物情节挖掘探究路径

通过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让学生学会带着阅读目标去初步学习精读和跳读,为《西游记》整本书阅读进行方法指导。教师抓住“人生选择”这一命题,着眼于“师徒四人的人物内在心性”这一核心知识展开架构,引导学生思考:植根于“经典阅读与阅读者生命联动”的理念,重走《西游记》取经路,你最倾向于选择谁的路来行走?

通过绘制人生轨迹图,借助 进行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打分表包含人生轨迹图内容、绘制讲解PPT、口语表达等评价内容,并在最后附上建议栏,从而真正实现学生全程自我管理、自主参与学习的目标。

3.探究过程活动:整本书情节梳理——捉妖记

语文课程标准中在第二学段就提出了“能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要求,在第三学段提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等,说出自己的喜恶感受。这几个要求都是在对阅读作品后把握内容和表达情感的要求。由此,在阅读后设计了捉妖记各个活动。

《西游记》是以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途中,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为故事的长篇小说。阅读完小说,除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四大主角外,小说里的大大小小妖魔鬼怪也自有特色、自有故事,也可以说,整部作品主要就是围绕这些大小妖怪展开故事的,从妖怪入手整理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也就是第一个学习活动了,在学习活动下,以寻读学习方式又分设了多个小活动。

一回寻读:我寻到的妖怪

阅读完作品,里面的各路妖怪真是五花八门。为了能调动所有人的兴趣,第一回合以“寻读”的方式来一个比赛“谁寻到的妖怪多”肯定会燃起大家热情。“牛魔王、铁扇公主、红孩儿、蜘蛛精、黄眉怪、玉兔精、蝎子精……”真正去数一数,差不多有五十几个呢。

二回跳读:我给妖怪分分类

捉妖记第二回合就是给自己找到的妖怪分分类。作者的写作是非常有趣,对于妖怪的设置是以不同方式出现、战斗和被降的,引导学生进行妖怪分类培养了学生对信息材料的整理和归类。

于是在这一回合的阅读中以“跳读”为方式抓住关键性材料进行判断:哪些是地上自我修炼成精的,哪些是上天走下来的、哪些是神兽演变的……其实就是让学生探究妖怪的来路,有趣的发现,妖怪来路不同它的兵器和最后结果都不同,这将引导学生带着浓厚的阅读欲望进一步探究作品。

三回细读:兵器法力排行榜

在前两回寻读和跳读的基础上,对描写妖怪部分的内容进行再次阅读,细细盘点妖怪兵器和法力学习活动设计为第三回合展开阅读活动,每一个妖怪的兵器都有着神奇之处,如蝎子精使用三股钢叉,又用旋风卷走唐僧;琵琶精琵琶功力无限,还有毒蜇,实力绝不弱;蜈蚣精,号称百眼魔君,胸口生有千眼,放射金光,着实厉害……

4.整合精度和跳读项目化指导方法

精读指向细的感受、透彻的理解和广泛的联想;跳读则是主动地舍弃、有意地忽略,以求更高   的效率。这两种方法在同一阅读过程中是可以交替使用的。读《西游记》这样的古典小说,就适合“精读”与“跳读”并用。

首先,精读就是细读。其次,精读就是精思。再次,精读就是鉴赏。最后,跳读可以跳过与阅读目的无关或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跳过某些不甚精彩的章节。

总之,精读和跳读作为两种适应不同情形的阅读方法,在阅读一些长篇著作时可用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要抓住一部作品的重要内容、精彩片段,加读欣赏,而忽略那些无关紧要或并不精彩的内容,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温儒敏 《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132-136.

[2]美国巴克教育研究所《项目学习教师指南——21世纪的中学教学法》[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2-32.

[3] 夏雪梅 《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32.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0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