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论读书》译文对比赏析
摘 要:《论读书》是享誉世界的散文名篇,中文译本众多,本文选取水天同译本和王佐良译本,并从文体风格、语言特点、修辞表达对两个译本进行对比赏析。
关键词:水天同译文;王佐良译文;《论读书》;
《论读书》是英国著名散文家培根的代表作,成文于1957年。全文语言简练,说理透彻。翻译家王佐良曾经评价这篇作品,称其思想周密,具有实用性,对读书人很有帮助(王佐良,1994)。原文善用修辞,大量使用排比句式,这增加了译者翻译的难度。本文选取水天同译本和王佐良译本进行对比赏析。
一、译本介绍
1915年后,白话文运动逐渐兴起。水天同的译本创作于1939年,通篇采用白话文的形式,就是受到了这一时期白话文运动的影响。王佐良的译本发表于20世纪80年代。这一时期,翻译美学及翻译史论等翻译理论得到了迅速发展。王佐良的译本语言凝练,对后世的译者重译这部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译本特点对比
水天同的译本和王佐良的译本创作背景不同,译文表达效果截然不同,但都是《论读书》
的经典译作。以下将通过文体风格、语言特点、修辞表达对两个译本进行分析。
2.1文体风格
培根所处的时代是现代英语发展的早期,文中使用了一些现代词汇的古用法,这些词给人一种高雅、庄严的色彩感觉(范晓辉,2007:182)。水天同的译文采用白话文,语言通俗,但是却不能完整再现原文的文体风格。反观王佐良的译文,半文半白,译文中大量使用文言词汇,很好地保持了原文的文体风格。
2.2语言特点
学者黎昌抱的研究表明,原文共503个字,王佐良的译文612字,文言词汇71个,四字格词占71处。水天同的译文字数共有878字,文言词汇占21处,46处用到四字格词(黎昌抱,2009)。原文语言高度凝练,王佐良的译文再现了这一语言特点,并且使用了与原文近乎接近的词汇数量呈现了译文。而水天同的译文,由于使用了白话文,语言凝练度上明显逊色于王佐良的译文。
2.3修辞表达
原文大量使用了排比、对偶句式,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水天同的译文因为语言通俗易懂,表达不够凝练,所以在翻译排比句式时,表达效果则有所偏失。而王佐良的译文考虑到原文的修辞,在最大程度上还原了原文的排比句式,产生了和原文一样的表达效果。
三、案例分析
例1.For expert men can execute?and perhaps judge of particulars,?one by one;but the general counsels,?and the plots and marshaling of affairs,?come best, from those that are learned.
水天同译: 因为富于经验的人善于实行,也许能够对个别的事情一件一件地加以判断;但是最好的有关大体的议论和对事务的计划与布置,乃是从有学问的人来的。
王佐良译: 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面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
王佐良的译文使用了文言文句式结构,所以语言十分简洁,只用了37个汉字,就十分
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思想。而水天同的译文使用了63个字,且语言过于重复,“一件一件”,“最好的有关大体的议论”读来十分冗余。王佐良使用了“之”、“然”、“则”这样的文言词汇,使译文读起来充满古风古韵。“纵观统筹”、“全面策划”、“好学深思”,连用三个四字成语,增强语气,而水天同的译文则缺少这样的表达效果。此外,对于“expert men”的翻译,水天同译为“富于经验的人”,过于直译,明显没有王佐良译文中“练达之士”包含的范围广。
例2.Crafty men contemn studies, simple men admire them, and wise men use them; for they teach not their own use; but that is a wisdom without them, and above them, won by observation.
水天同译: 多诈的人渺视学问,愚鲁的人羡慕学问,聪明的人运用学问;因为学问的本身并不教人如何用它们;这种运用之道乃是学问以外,学问以上的一种智能,是由观察体会才能得到的。
王佐良译: 有一技之长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两位译者对于“crafty men”的理解存在偏差。“crafty”在现代英语中表示“狡猾的人”,但是在十七世纪的英语中,表示的是“men of craft”(朱寿根,2003:27)。英语词汇是不断发展的,从对原文理解和准确性来看,王佐良的译文更忠实于原文,对原文的理解深度更胜水天同的译文。此外,水天同译为“多诈的人”,带有贬义,但是原文中作者并没有表达明显的情感态度。王佐良译为“有一技之长者”,属于中性词,更加客观。此外,王佐良的译文中将“contemn”“admire”“use”分别译为“鄙”、“羡”、“用”,语言简练,且与原文一一对应。后一句中,水天同将“use”,译为“运用之道”,避免再次译为“运用”造成的重复。
例3.Histories make men wise, poets witty, mathematics subtile, natural philosophy deep, moral grave, logic and rhetoric able to contend. Abeunt studia in mores.
水天同译: 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学问变化气质”。
王佐良译: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凡有所成,皆成性格。
这句话的翻译,两位译者的译文都贴近原文,且准确传达了原文作者的意思。措词方面,水天同将“histories”译为“史鉴”,有“以史为鉴”的意蕴在其中,而王佐良译为“读史”,则相对平淡。在此处,原文作者使用的拉丁语“Abeunt studia in mores.”意为“专心学问者,性格也受陶冶。”(杨岂深,1980)。水天同译文“学问变化气质”意思相对模糊,而王佐良译为“凡有所成,皆成性格”则意思准确,语义清晰。
四、结语
水天同和王佐良的译文都是《论读书》中文译本的经典译作,两位译者的译文风格各异,
但是基本都做到了忠实于原文,准确传达了原文的意思。虽然在文体风格、语言凝练度、修辞表达方面,王佐良的译文都更胜一筹,但是水天同的译文也有可圈可点之处,两个版本的译文都值得翻译学习者认真学习。
参考文献
[1]范晓辉.培根《论读书》的审美凝结[J].双语学习,2007(10):182-183.
[2]黎昌抱.王佐良翻译风格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9.
[3]王佐良.英国散文的流变[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4.
[4]杨岂深?孙铢.英国文学选读[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
[5]朱寿根.译文与原文的对等度——兼评培根On Studies的三种译文[J].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01):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