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连云港港赣榆港区围填海工程施工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一起电力科技
江苏鸿济水利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江苏省南京市 210046;南京远洋运输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省南京市210004


打开文本图片集

< a rel="example_group" title="Custom title" href="http://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jydl/jydl202203/jydl2022031451-2-l.jpg">

摘要:近年来,为了缓解日益增长的港口货物运输需求,同时解决连云港区陆域空间不足等问题,连云港港赣榆港区围填海工程快速发展。本文以连云港港赣榆港区一突堤围填海工程为例,分析围填海工程施工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影响,提出工程施工前、施工期及施工后减缓生态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但由于围填海工程必不可少地会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应着重加强施工后的生态补偿和修复,并跟踪监测海洋生态修复效果,适时调整更有利于海洋环境的生态修复措施。

关键词:围填海工程  海洋生态环境  影响  措施

引言

21世纪初,国家和江苏省委省政府对连云港的发展高度重视。2009年6月,《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加快以连云港港建设为核心的沿海港口群建设”。2008年3月,《连云港港总体规划》明确提出:连云港港将形成由湾内连云港区、湾外北翼赣榆港区和南翼徐圩、灌河港区共同组成的“一体两翼”总体发展格局。作为连云港港“一体两翼”的北翼,赣榆港区的功能是为腹地经济发展和后方临港工业服务为主,其建设发展可有效拓展连云港港的功能。

新世纪以来,连云港港货物吞吐量快速增长。2010年和2013年货物吞吐量分别为9208万吨和20165万吨,但综合通过能力仅为9208万吨和11478万吨,港口货物压港现象普遍存在。为缓解日益增长的港口货物运输需求、适应临港产业发展新要求,同时解决连云港区陆域空间不足等问题,2012年以来赣榆港区围填海工程建设应运而生。

一、工程概况

连云港港赣榆港区岸线北起绣针河口南岸,南至龙王河口北1.2km处,岸线总长20.3公里。通过建设防波堤和填海造陆,赣榆港区形成两个双堤环抱式港湾。赣榆港区围填海工程即依已建成的防波堤而建。

综合连云港港赣榆港区一突堤和三突堤已建成的围填海工程,其工程内容主要包括新建围埝、陆域形成和地基处理三部分。目前,赣榆港区的围填海工程大部分只完成了新建围埝和陆域形成两部分。

围埝采用斜坡式抛石堤心结构,通过堤心石抛填、护面块石、垫层块石及围埝倒滤层施工,形成围埝。对于陆域形成,赣榆港区围填海工程的土方来源均为航道或港池疏浚土。利用绞吸式挖泥船,将疏浚土通过水上、水下及陆地管线吹填至围埝形成的纳泥区内,形成陆域。

二、围填海工程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1、水动力环境及冲淤环境影响

围填海工程施工,占用了原有的海岸线,使海岸线长度缩短,自然岸线比重降低。海岸线的占用,则使潮间带消失。另外,陆域形成占用了一定面积的海域,使海域面积减少,底栖生物丧失。

赣榆港区围填海工程建于海州湾西北岸的近岸海域,近海海域的海水运动主要以潮为主。围填海工程海岸线的占用改变了岸线结构,从而导致潮流的流速、流向等发生变化。以赣榆港区一突堤围填海项目为例,工程施工导致工程北部和西部流速减少,产生淤积;工程西北角则流速增加,产生冲刷,见图2。另外,从图2中也可以看出,发生流速改变的位置主要为工程周边海域和近海岸处。

2、水质环境影响

围填海工程对水质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疏浚土吹填溢流水体所含悬浮物、施工生活污水、船舶油污水等进入水体。

对比分析赣榆港区围填海工程施工前、施工期和施工后的水质监测结果,施工期变化显著的主要水质指标为悬浮物,而悬浮物仅会在施工期间内出现,一旦施工结束,悬浮物对本工程周围水域的影响也会逐渐消失。施工期其他水质指标变化不大,分析原因在于施工过程中,施工产生的生活污水、油污水等均采取了有效的处理措施,未直接排入海域。

3、沉积物环境影响

项目施工期污染物排放入海,污染物质在上覆水相、沉积物相和间隙水相三相中迁移转化,可能引起沉积物环境的变化,特别是悬浮物质可能通过吸附水体营养物质以及有毒、有害物质,并最终沉降到沉积物表层,从而对环境造成潜在危险。

对比分析赣榆港区围填海工程施工前、施工期和施工后的沉积物监测结果,施工期各监测指标均满足监测点位对应的海洋沉积物标准要求,但施工后存在铬、石油类等指标略有超标。分析原因,赣榆港区包括防波堤工程、航道工程、码头工程等,各海洋工程交叉施工。对于赣榆港区围填海工程已属于施工后,但对于其他工程则正处于施工期,加之海域为开放水体,因此出现围填海工程施工后个别沉积物指标超标的现象。

4、海洋生态环境影响

围填海工程施工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围填海工程永久性占用一定面积的海岸线和海域,除少量活动能力强的生物能够存活以外,绝大部分生物则由于被掩埋、覆盖而死亡;(2)工程施工引起水体悬浮物含量增加,导致水体短期混浊,对附近水域内水生生物产生不利影响。

对比分析赣榆港区围填海工程施工前、施工期和施工后的海洋生态的监测结果,对于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工程施工对其种类组成影响较小,但对其密度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对于底栖生物,各施工时段的种类组成、生物密度、生物多样性变化不明显;对于潮间带生物,工程施工对其种类组成和生物密度产生了负面影响,但施工后生物量有所回升;对于鱼卵和仔稚鱼,工程施工对鱼卵和仔稚鱼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

总之,工程施工对海洋生物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且工程完工后依然没有恢复到施工前水平。一则,海洋生物的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再则,工程周边海域的生态环境还同时受到赣榆港区其他工程施工的影响。

三、减轻海洋生态影响的措施

1、施工前及施工期措施

对于围填海工程,减轻海洋生态影响的措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开展海域使用论证,办理用海手续,严格控制施工区域和用海范围,减小施工作业对海洋生物特别是底栖生物的影响范围。

(2)优化施工方案,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水下作业时间。

(3)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恶劣天气期间不施工,保障施工安全并避免悬浮物剧烈扩散。

(4)减少排入海域的污染物含量

①通过上文分析可知,施工期对于水体环境的影响主要为悬浮物。因此,减轻施工期对海洋环境的影响,首先要降低施工期溢流悬浮物。施工期,对于吹填溢流水体,需严格按照低于150mg/L标准排放,同时加强施工期溢流排放口的悬浮物含量监测。一旦悬浮物含量超过150mg/L,采取延长溢流水体的沉降时间等措施,使悬浮物含量小于150mg/L之后再排入水域。

②针对施工期产生的生活污水,对于陆域生活污水,采取环保厕所等临时措施收集生活污水,运送至工程附近的污水处理厂处理;对于施工船舶生活污水,根据《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GB3552-2018),按照施工船舶的总吨、核定许可载运人员数量及船舶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安装(更换)时间,达到相应生活污水污染物排放限值之后,要么满足船舶生活污水排放控制要求航行中排放,要么委托具有资质的接收单位接收处理。

③针对施工船舶产生的油污水,根据《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GB3552-2018),当施工船舶具有油水分离器等油污水处理设施的,油污水石油类含量≤15mg/L时,处理过的油污水可在船舶航行中排放,或者委托具有油污水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接收处理。

④针对陆域施工垃圾和船舶,进行分类、集中收集,交由环保主管部门认可的垃圾处理单位接收处理。

2、施工后生态修复措施

根据赣榆港区围填海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核准意见要求,建设单位与原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及原连云港市海洋与渔业局签订了覆盖围填海工程的生态修复项目协议书,编制生态修复实施方案,并根据实施方案的生态修复计划开展了相应的生态修复工作。

目前,赣榆港区已开展的生态修复内容包括海岸线整治修复、海洋生物资源修复(海洋牧场)、人工鱼礁投放、人工增值放流、海洋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管理系统及可视化系统建设、编制海州湾中国对虾等重要生物资源现状及其保护对策及对工程建设之后的海洋环境进行跟踪监测等项目。

结语

赣榆港区围填海工程的实施,缓解了连云港港日益增长的港口货物运输需求,同时也解决了连云港陆域空间不足等问题。但围填海工程的实施不可避免地会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考虑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兼顾区域的环境保护问题。对于围填海工程,施工前严格控制海域使用面积,施工期将污染物的入海量降低到最低,施工后严格按照生态修复实施方案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同时跟踪生态修复效果,适时调整更有利于海洋生态修复的修复措施。

参考文献

[1]林磊,刘东艳,刘哲,高会旺.围填海对海洋水动力与生态环境的影响[J],海洋学报,2016,38(8):1-11.

[2]孙芳.围填海工程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J].城市地理,2017,020:202.

作者简介:赵安娜(1982-),女,汉族,河南开封,博士研究生,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环境咨询。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