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媒体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索
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居民在经济生产、文化需求、消费模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转变,传统的媒介信息传播渠道难以满足新农村建设所形成的新需求。随着新媒体的普及,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更多内容空间,为乡村与城市融合搭建了对等沟通和互动交流的传播平台。
关键词:新媒体;乡村振兴;作用;解决路径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进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必然会调动和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新媒体在乡村内容传播、乡村传播策略等方面发挥作用,多种新媒体融合,传播、传递、多元化地传播了乡村文化,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更多内容空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更多鲜活创意和强劲动力。
一、新媒体对于乡村振兴的战略意义
(一)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传播乡村文化
《云上的小店》是湖南卫视推出的乡村振兴互助体验类节目,也是一档将农副商品与文娱产业相结合的新媒体平台综艺节目。节目共12期,引发了广泛关注。节目内容风趣幽默吸引观众关注的同时,蕴含社会价值,节目深入扎根小河乡--乡村振兴的“新坐标”,以便利店的形式走进村民日常生活,开展多样活动,帮助村民卖大米,鼓励当地发展民宿,打造乡间KTV,帮扶村民的同时也给小河乡带来了无限的活力。我们可以感受到,新媒体结合综艺节目的效果推动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传播了乡村文化,看到了一段推动乡村文化自信的新故事。
(二)新媒体融合科技创新,促进平台引流
乡村有着多样的农产品和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新媒体依托实时发布、个性化突出特点,同时融合了科技创新,有助于平台的发展,扩充农产品销售渠道和宣传乡村旅游的资源,进行引流。湖南长沙石燕湖村运用新媒体融合科技创新,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了关键作用。开设公众号,实时更新景区最新态度,石燕湖村综合管理平台全方位满足旅游、医疗服务、购物、产品销售等多方面需求。通过新媒体融合科技创新,石燕湖村将智慧景区升级为智慧村庄,不仅让村民与游客能享受高效的科技智慧服务,更激发了新时代新农村的创新活力。
(三)表现形式多样,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新媒体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利用微博、微信、抖音、互联网等渠道获取乡村振兴战略信息,购买农产品等,这些都是新媒体的各种形式,它融合了声音、视频、文字、动画等媒体为一体,并不断创新与发展,融合传统媒体,深入拓宽了传播渠道和推动了内容的迭代。在新农村建设,新媒体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拓宽了农产品销路,宣传乡村旅游、实现了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同样为讲好乡村故事,展现美丽乡村,促进乡村经济产业全面健康发展,展现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新农村新风。
二、新媒体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专业人才匮乏
新媒体在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中依托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地理位置,人口基数等因素造成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农村地区,依然存在顶层设计缺失、基础设施薄弱,信息传播渠道狭窄等问题。同时,新媒体宣传的主要方式是通过短视频,直播,需配备专业的团队,当前存在团队建设不完善,人才质量不高,专业知识薄弱等问题。且目前一些青年出于情怀,回到家乡参与建设,做一名基层工作者,但是收到的回报有限,面对情怀与现实,心急却也力不从心。这些因素都一定程度制约了新媒体作用和效能的发挥,导致新媒体助力乡村振兴后劲不足。
(二)受众群覆盖面与影响力较低
人们对于新媒体的了解存在“知识鸿沟”,新媒体得到了一定的普及,但还有一部分的人并不了解新媒体是什么,甚至从没有听说过新媒体,也认为新媒体对于乡村振兴的作用是可有可无甚至没有必要。随着新媒体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多信息传播与获取渠道,同时也导致网络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相对于传统媒体,部分农村地区的受众对新媒体的信任度较低,使用率不高,尤其是老龄人群,受年龄、文化程度及使用习惯等制约,更倾向于利用传统媒体获取信息,也容易产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思维定势。因此,新媒体的作用在一定程度被制约。
(三)宣传方式同质化,内容和质量可信度不高
新媒体可以利用“流量变现”,“网红效应”,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带动经济发展与形象宣传,例如李子柒,借助新媒体的力量让世界了解中华文化,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正因其高质量的视频内容拥有了良好受众基础和关注,实现了高变现。但是目前新媒体涉农传播的内容仍有待优质化,某些农产品直播存在虚假宣传,有些新媒体传播的内容过于低俗,新媒体传播的内容缺乏创新,同质化的新媒体产品较多,难以发挥新媒体助力乡村振兴的真正效果。
三、新媒体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路径
(一)与产业振兴战略深度融合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要形成绿色安全、优质高效的乡村产业体系,为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新媒体对于产业振兴应该深入挖掘当地农产品的特色与优势。针对当前乡村土地整合未完善,村民自种的农产品销售不佳的情况,可以发挥新媒体传播力的优势,例如设计微信小程序-“云菜园”,供应城区人直接选购,首先,城区卖家可以在网上实时了解菜品的生长情况,质量水平。其次,可以直接对还在地里生长的心仪蔬菜直接选购,这种“云菜园”让城区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吃到乡间的有机绿色蔬菜,也有了模拟自家菜园的乐趣,提高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二)为人才振兴战略打造长效机制
政府应助力引进特色人才,当前相关人才留在乡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情怀建设”,往往到工作后期也许进入疲态期,政府应该加强沟通,给予相应的平台和机会,让宣传的主旋律回归到政府来,同时做到内容形式不僵化,有活力。对于当地村民,可以通过开设新媒体相关课程,培养人才。充分利用各地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乡村成人学校等开展新媒体使用和操作技能培训。对于现有人才,进行媒体技能的提升,加快转变传统媒体人员的思维理念,有效提升平台推广农产品及乡村文化的质量和效果。
(三)助力乡村组织振兴稳健发展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是“第一工程”。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基层组织可以借助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多样、时效性的特点,加强党建宣传,推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稳健发展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乡村振兴,让基层组织打好乡村振兴的地基,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四)激发文化振兴的动力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是其灵魂。在实行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广大村民是主体与主力军,要充分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村民信息获取和信息分析的能力,做到独立思考,摒弃过时观念,让村民有主人翁意识,有事好协商,有事要表达。为此,要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把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到村民的日常生活中,依托乡村独特文化元素优势,用村民喜欢,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进行传承,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多元化、多角度、综合性地发展,让乡村振兴战略深入人心。
(五)引领生态振兴
习总书记强调,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生态和宜居两者相辅相成,生态的美丽依托于的乡村有序发展,乡村的活力以生态的形式生动表现。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可以引领生态振兴,要让本地美景走出去,引起城市居民对乡村美好生活的向往,发挥当地的特色产业,推动乡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例如乡村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主要途径,借此可转化为物质与精神财富,使得更多乡村从美丽乡村建设中获益,在绿水青山中探索出幸福路。
四、结语
2022年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新媒体的发展势头强劲,激发乡村振兴中创新活力。运用新媒体助力乡村振兴,我们能够触摸并共情乡村振兴全面实现所面临的难题与困境,并为找到实施路径而求索,必须因地制宜,依托于当地的自然资源,特色风土人情,主打产业,为当地村民答疑困点,解决难点,发掘乡村的亮点。
参考文献
1) 展现乡村振兴之路,《云上的小店》播放量破1.6亿中国青年网官方帐号(引用日期:2021-11-23)
2) 一部手机“游”雨花!雨花区首个智慧村庄平台试运营 中共长沙市雨花区委 (引用日期:2019-09-10)
3) 罗兰帆 新媒体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
4) 刘宏彤 新媒体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对策研究
5) 人民日报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锚定乡村振兴总体目标 用“长牙齿”的硬举措保护耕地
注:
2021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编号202112303003